感悟浓缩的精华,学习语言的瑰宝
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见证了五千年汉语文化的发展变化,更承载了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用到成语,甚至可以说,每天都离不开成语,因而,认识成语,学习成语,并能正确运用成语,就成了语文基础教学的一部分。历年高考,也都把成语的考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二“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一文的编入,更是充分体现了语言学者和语文大家们对成语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地高度重视。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有责任讲好成语,为学生准确判断成语运用情况、正确使用成语作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学好并用好成语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见,以资探讨。
一、强化文言基础,谨防望文生义——准确理解的基础。
现用的成语绝大部分是汉语经过不断的积淀而约定俗成的语用内容,而在语言的传承过程中,某些带有特殊意义的古汉语会留存下来,保留在成语当中,并且意义不变。而现代汉语的很多语汇的意义与古汉语相比,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所以,学好成语的第一要件就是要有较强的古汉语词汇基础,能准确理解词义,否则,就可能在学习运用成语的时候出现误用的情况。
  就拿“危言危行”一词来说,由于学生对“危”这个字的古汉语意了解不够,就有可能只从“危”字的现代语义“危险”来考虑理解,而古汉语中“危”还有“高”“正,端正”这两个义项,如果不能利用古义理解该词,就会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将其理解为“危险的言行”。而“久假不归”一词,“假”是“借,借用”之义,应释为“长时间借去,不归还”,若学生单从“虚假”或“放假”之类的含义着眼,同样要出现理解上的错误。类似的情况还有“细大不捐”的“捐”,是古非今”的“是”,“屡试不爽”的“爽”,“不名一钱”的“名”等等,这些字在成语中的解释都与日常的词义不同,而是延用了古汉语义,学生在学习运用这些成语时,如果能结合文言词语的义项,就一定会理解得较为准确,不至于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所以积累文言词语,是学好成语不可缺少的一项。
二、了解成语来源,明析语用环境——正确运用的前提。
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来自古代故事或古诗文,因而了解成语的来源对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把这些故事和诗文拿来和学生交流,既能避免枯燥乏味的文字讲解,让喜欢学习的学生兴趣更浓,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认识和素材积累,有利于知识的增长。另外,还可以吸引个别学习欲望不浓的学生,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有一些学
习上的收获。  例如,学习“瓜田李下”一词,我先不告诉学生这个成语的含义,而是先说了它的来源《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之句,学生们很快就能通过生活经验推知为什么“不纳履”“不正冠”:这样做是为了不引人怀疑。那么,“瓜田李下”也就是容易引人怀疑了,这样一来,学生们不用查词典也能理解该词的意义了,不至于把这个词解释为“美好的田园生活”。再有“破釜沉舟”一词,源于项羽与秦军作战的故事,学生只要了解故事中项羽这样做的目的,就会懂得“切断后路,只能向前”的道理,也就明白这个词是“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下去”之意,而不是形容情况危急,处境困难。另外,像“不绝如缕”“明日黄花”“悬梁刺股”“萍水相逢”等词,也都有各自的成语来源,如果学生能借助 开个西餐厅要多少钱传了3代人的茶餐厅品牌 广告 开个西餐厅要多少钱覆盖早茶+饮品小吃+粥粉面饭,30种系列产品,1500种菜品 查看详情 > 西餐厅加盟多少钱,开西餐厅投资费用 广告 西餐厅加盟多少钱,加盟左邻优社西餐厅,无需经验和大厨 查看详情 >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诗文和故事来学习这些成语,我想,不仅会准确理解、正确使用这些成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让学生认识到成语在整体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相近拓展迁移,感知“体”特征——丰富积累的手段。
汉语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词汇的数量上,也表现在同一含义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在成语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借助“同义”“近义”,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由一个词辐射出多个词,增加学生掌握成语的数量,让学生通过一个成语的学习积累更多相近的词语。  成语中有“一挥而就”一词,对于它的意思,学生们很容易查到: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而说到写文章快的成语还有不少,这时,我们就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成语有相同的意义和用法?在一番思考过后,学生就会得到另外几个成语:文不加点、倚马可待、下笔千言、一气呵成等,教师还可以从形容写文章的成语引导学生想到形容写字的成语:笔走龙蛇、行云流水、龙飞凤舞、入木三分等等,这样就可以由一个成语延伸出多个来,既便于记忆,又扩展了成语的数量,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趋之若鹜”这个词时,我从词中“许多人”“不好的事”入手,引导学生就词义和感情彩拓展出“如蚁附膻”“沆瀣一气”“弹冠相庆”等词,又由不好的事、坏事做地太多引出“馨竹难书”“擢发难数”“罪不容诛”等词。这样,学生就在一个成语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成语,既了解到汉语的丰富性和形象性,又积累到数量可观的成语。
四、细心审视“相貌”,辨识形似意异——避免误用的保障。
  在成语中,有这样一些词,它们长得极像,往往只有一个字不相同,然而在词义上却存在极大的差异。对这些词,我们在学习和使用时,就必须仔细地分辨它们的不同之处,作出正确的解释,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就说“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吧,前一个词是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后一个则是指凡能做到的都做到了,可是做的却是坏事。一字之差,一褒一贬,情感彩全然不同。所以,学生在学习这样的词时,我们就有必要提示学生留心关注,并且出示外表相似的其他成语,引导学生在比较当中区别开来,准确掌握这些词的词义和用法。再如“为虎添翼”与“如虎添翼”二词,前者只比喻帮助坏人,增加其势力。而后者既可说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强大,也可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两词虽有相似处,却仍存在不同,须根据成语使用的具体环境对待。另外,“无所不为”与“无所不能”“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等词,也都是“貌徒相似,其意实不同”的典型,稍不留神就可能将相近的两个词张冠李戴,所以要提示学生在学习运用时加倍小心,不要生出被外表迷惑而误判误用的情况。    成语是汉语言文学的瑰宝,见证了语言的发展变化,承载并浓缩了文化的诸多内涵。因而,学好成语是每位致力于学习的人的责任,而教好成语则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可推脱的责任。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习成语亦是如些,我们不可能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掌握大量的成语,也不能要求学生在学过之后就一定能在写作和生活中用的对,用
的好。但是只要肯动手、勤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成语地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学们的合作学习中,就一定会有收获。我想,经过高中阶段的成语学习和积累,同学们不仅能在高考的考场上明辨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更能在以后的终身学习中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