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棚户区改造中的风貌控制设计要点——以云南楚雄姚安县城风貌改造为例
  摘要:建筑可以说是具有生长、发展、演变的有机生命体,中国传统建筑的生长发展依附于外部空间环境,从而形成了具有丰富景观变化的逆向空间,而现代建筑的大规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建筑原有的生长序列,在建筑风貌上形成时代的“脱节”。对古建筑仿古立面改造可将拆除历史街区变为保留修缮历史街区,将分散保护变为整体区域的保护,发展当地旅游业,拉动GDP增长,但是不恰当的改造亦可对传统建筑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如何对传统筑进行立面风貌改造,以求得对历史的保护和与时代的衔接成为值得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风貌改造;风貌控制
 
        为积极适应云南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响应“国发〔2013〕2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把棚户区改造、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建设城市综合体有机结的起来,有效改善众住房条件。
        建筑可以说是具有生长、发展、演变的有机生命体,中国传统建筑的生长发展依附于外部空间环境,从而形成了具有丰富景观变化的逆向空间[1],而现代建筑的大规模建设在一定程度
上破坏了建筑原有的生长序列,在建筑风貌上形成时代的“脱节”。对古建筑仿古立面改造可将拆除历史街区变为保留修缮历史街区,将分散保护变为整体区域的保护,发展当地旅游业,拉动GDP增长,但是不恰当的改造亦可对传统建筑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如何对古建筑进行立面风貌改造,以求得对历史的保护和与时代的衔接成为值得反思的问题。下面以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为例进行探讨[2]。
        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东邻牟定县,南枕南华县,北接大姚县,西与大理州祥云县隔一泡江相望。姚安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古为滇国地,汉代始置弄栋县,唐代设姚州都督府及南中统部,统辖今滇西、滇东、黔西及川南大片土地和人口,史称“六诏之中分,三川之门户,南中之锁钥”,疆域最大时辖57州、县,为古西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3]。
        在本规划区范围内,存在棚户区简易结构房屋较多、房屋质量较差、建筑安全隐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建筑风格异化严重等问题。根据相关棚改政策,改造采取拆除新建、改建(扩建、翻建)、修旧如旧、综合整治等多种方式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同时在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要与原有城镇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以及注重城市建设规划与各类文化保护规划的衔接,深入挖掘、提炼本土民族文化元素,整合文化资源,重规历
史文脉的传承、发展和弘扬。
        1、现状建筑风貌分析
        建筑风貌,主要指建筑的风格、形式、体量等外在形态特征,也包括建筑环境要素即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它是建筑所依存的生态环境要素,衬托建筑形象及意境。而建筑风貌改造,主要针对建筑风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规划设计,以实现建筑风貌的整体协调和统一,一般包括建筑风格、建筑彩、建筑材质、建筑体量、建筑高度、建筑界面、广告招贴等内容[4]。
 
        图1  姚安县城街道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在对辖区范围内的街道、建筑等情况进行实际走访调查后,收集大量图片和数据,我们发现:(1)传统建筑大多破旧不堪,外表皮脱落,主体结构有安全隐患,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使用需求;(2)居民自建新房完全是按照个人意愿随意建设,并未遵循规划的控制要求;(3)街道两侧新建的建筑均为现代风貌,与传统风貌差异较大;(4)房屋层数较高,最高有5-6层,相比传统建筑的2-3层,已经破坏了街道本应有的宜人尺度和轮廓线;(5)部分沿街界面较为平直、呆板,缺乏单体的进退变化;(6)商业街道的铺面广告位设置随
意,整体混乱不堪。针对以上问题,改造过程中应当视为重点(见图1)。
        1.1 风貌类型分析
        在经过梳理后,我们将现状风貌大概可分为两大类和四小类,即:传统风貌(分为危房建筑和保护建筑)和现代风貌(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以便于下一步进行相应的改造措施。
        1.2 风貌元素分析
        为了作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则应当对现有的建筑风格进行和理准确的分析和归纳,并恰当地应用于具体的实施中。
        我们发现,县城中的老旧建筑上主要显现的几种元素:土坯墙、木构架、勒脚、木格窗、披檐等均有汉文化建筑的特点,只有少数建筑有白族元素存在,由于古时姚安曾属于大理南诏国的范围,加上和当地住建局以及文化局沟通后,确定应向白族民居风貌发展,但细节构件传承汉族民居的元素。
        2、建筑风貌控制
        2.1 街区定位
        改造区域内共有五条主要街道组成,分别是东正街、西正街、迎曦街、平安街和金马街,
恰当的街区定位将有利于街道风貌的建立。例如:东正街作为姚安县城的“东大门”,也是进入城区的重要街道,以后还将恢复重建文化古迹--紫云楼,道路两旁尚有大量空地可开发,将有潜力将其打造成为富有活力的商业街道,有提升姚安形象的重任(见图2);迎曦街是姚安县最古老的主街道,老建筑沿河而布,至今仍保持着原有的街道肌理,在此基础上仍然保持居民商住合一的单体建筑性质,在风貌控制上以传统风格建筑为主,打造具有浓郁历史风格的文化街区。
 
        图2  东正街街道风貌引导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 高度、彩、材质控制街道的美学
        高度、彩和材质是风貌控制设计的重要方面,它们可以直接反映出建筑的核心风貌,是改造控制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2.2.1 高度控制
        建筑外墙既是街道又是城市外部空间的内墙,要使街道富有活力,就必须将建筑内部的秩序渗透出来,而街道的活力就是两侧的建筑造成的。在芦原义信(日)《街道的美学》一书中便阐述了街道宽度和街道临街两侧建筑高度的比值对街道氛围的营造效果,简称“D/H(
宽高比)”,1)当“D/H =l”时,街道容易产生封闭感;2)当“D/H =1~2”时,就不会产生封闭感,较亲切宜人;3)当“D/H =2~3”时,,可产生舒服的外部空间庭院广场……在对实际街道的“D/H比”分析下来,例如金马街道路宽4米,建筑高6-10m;迎曦街道路宽6米,建筑高6-10m,“D/H比”均小于1,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封闭感,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街道格局弧而不直,这种步移景异的布置,化解了呆板的布局;另一方面,老街两侧建筑形式以传统风格为主,屋檐多出挑,二层设栏杆、花窗、披檐,变化丰富、充满趣味。
因此,在高度方面控制设计中,遵循传统民居形式,同时也融合街道美学原理,以两层不超过7.0m,三层不超过10.0m为原则,即总层数不超三层,总高度不超10.0m。
        2.2.2 彩、材质控制
        建筑彩和材质能够反映出街区风貌的性格,根据规划总体定位及建筑设计控制内容,本街区的建筑主要以白族民居的“白墙青瓦”元素特点为主,并根据本土建筑材料的自有彩来调和,充分体现“青砖-白墙-青瓦”基本特征。
        建筑彩上分主、辅助及强调三种调控制。即:1)主--白;2)辅助--青灰;3)强调--木。同时,材质也对应产生:1)白灰--外墙涂料;2)青灰--青砖、青瓦;3)木--木材、仿木涂料(见图3)。
 
  图3  彩、材质控制图示(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3建筑设计控制
        针对之前分析的风貌类型,即:传统风貌(分为危房建筑和保护建筑)和现代风貌(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接下来进行深入设计。
        首先,传统风貌中的危房建筑通常体现在建筑主体结构破坏严重,对建筑整体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对居住人员与周边居民的安全构成威胁。这部分建筑则考虑在一定设计指导下原址重建。重建中需注意尊重原有风貌,以现代的材料重建,特别是结构方面,同时完善内部功能,保证安全、经济、舒适(见图4)。
 
                            图4  传统风格建筑改造前后对比(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其次对传统风貌中的保护建筑来说,“修旧如旧”是其最大特点,尽可能使用其原有材料修缮“自身”,延年益寿,恢复初始原貌。
        对现代风貌的居住建筑改造设计是最复杂的,也是最考验建筑师的,这类建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火柴盒”样式,和传统风貌差异很大,但由于建造成本低,结构相对安全,房间宽
敞、舒适、明亮,仍然是城镇居民的建房首选。对于此类建筑,需要对现状建筑在彩、构件、门窗等方面进行仿古改造,最终与本土建筑风貌达到和谐统一。例如以下图为例(见图5),三栋现代风格的民居分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造:1)墙身:去除五颜六的瓷砖外墙,改用白外墙涂料;2)门窗:拆除原有门窗,重新规整门窗尺寸,窗框选用仿木铝合金材质,统一风格;3)台基:强化台基作用,铺贴砖石;4)勒脚:统一高度在一层砖石贴勒脚;5)披檐:拆除不恰当位置的披檐,新加规范统一的披檐;6)女儿墙:用传统元素构件适当装饰;7)广告位:统一规范设置广告位。
 
 
                图5  现代风格建筑改造前后对比(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最后是对现代风貌中的公共建筑的控制设计,这部分公共建筑与现代民居的区别仅在于建筑功能和建筑体量的差别,建造形式、材料料、外立面装饰等都相似,它们对街区风貌也存在一定影响,可以考虑与现代民居类似的立面改造方式。
        3. 结语
        建筑风貌改造是一个长期更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人居环境提升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可利
用现有的技术手段进行改造,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人民众对生活环境改善的重新认识。实践证明,开展风貌改造,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提升人居环境、丰富城市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姚萍,袁犁.历史古城镇逆向空间景观构成及其演化——以四川黄龙溪古镇为例[J].规划师,2010,26(1):21-25,31.
[2]张志超,曹思玮.古建筑立面仿古风貌改造探析——以重庆市安居古镇大南街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3(3).
[3]摘自“云南网”  http://yn.yunnan/cx/html/2009-01/23/content_213183.htm,姚安县简介.
[4]郑志明,王智勇. 羌汉民族融合地区小城镇建筑风貌改造研究——以北川县禹里镇建筑风貌改造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