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其三)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关于月亮的诗句古诗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
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四、背诵古诗。
五、拓展欣赏:
    唐代有很多边关诗。我们再来了解一些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 王翰《凉州词》)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唐 王昌龄《出塞》)
五、作业:背诵此诗。
板书:
塞下曲(其三)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观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2、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3、揣摩古诗语言,背诵古诗。
  4、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的形象和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思考:此诗勾画了怎样的画面?
  二、诗句解析:
  1、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A、首联交待了什么?
  B、“劲”和“鸣”两字用得好吗?
  C、首联的的意思是什么?
  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A、颔联里的“草枯”、“雪尽”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B、颔联的意思是什么?
  3、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A、“新丰市”与“细柳营”这两个地名的选择,包蕴了诗人艺术的匠心。
  B、“忽过”与“还归”的对称出现既刻画了将军高超,猎技神奇,又表现出将军满载而归时喜悦轻快的心情。
  C、诗句的意思。
  4、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A、“会看”一方面显示出将军的豪兴未尽,另一方面也使诗的结尾具有了余音绕梁的含蓄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B、诗句的意思。
  三、《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你还能说出相似的例子吗?
  射猎是“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相当紧张;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在景物的变化中见出感情的变化,显得摇曳生姿,韵味十足。
  四、这首诗颔联中的“疾”“轻”二字用的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怎样理解?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将军的形象?
  明确:“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
面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将军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非凡的狩猎将军的形象。
  五、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中用了“忽过”“还归”两个词,你觉得用得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用得好。用“忽过”“还归”两个词,表现出将军归猎之迅速,有瞬息千里之感。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把这首古诗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鹿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
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