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研究性成果或创新性成果例子
研究性学习成果
课题:看待袁世凯的两重性
学校:广州市第三中班级:2003高一(4)班组员:区晓云林伟彬车铭诚
指导老师:郑雯
课题选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正处于学习阶段,对古人的认识是肤浅的。就算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也终究是站在现代的角度来根据种种记载,凭着自己的经验来评价古人。这些理论是否符合史实,我们有点怀疑,毕竟他不是古人自己本身。因此,课本里的内容可能是单一的,甚至是假的。
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中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关于他的文章我们读过不少,但极大多数都是批评他的,说他是“汉奸”,夺取革命果实,独裁统治等。我们立刻产生疑问,一个人生存在世一
定有他的贡献,尤其是他这么一个聪明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他不聪明,帝国主义不会利用它;如果他不利害,早已被人赶下台来;如果他无能力,也不能控制内阁,实行独裁统治。一个聪明的人怎么只是受到人们的谴责呢?所以我们凭着这种怀疑来研究他,想了解他是否真的罪不可赦,无所作为。袁世凯是个有历史价值的人物,也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人物。他存在两面性,因此,我们对他产生了兴趣。通过为他“平反”来使我们更为全面地重新去认识他,从而扩展我们的知识网络。
活动过程:
1)主题选择:我们小组认为,要认真地去考究一个人,必须从外表和内涵两方面去探究。因为有些人的言与行并不一致,或以往的考究只从单方面思考,导致被考究的人发生好与坏的偏向,所以决定从人物的两面性着手。开始时我们曾考虑过写孙中山,但我们觉得孙中山是一个中性派别的人物,要讨论他不易从两面性入手,因此放弃。随后学习到袁世凯这一反面人物,便产生了为他“平反”得念头。而且他的确有许多不为人知得一面,探究他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因此选择了袁世凯。
2)资料收集:一名组员负责上网寻有关袁世凯得史实,另一名组员负责去图书馆摘录袁世凯
的事迹和一些论证丛书。组长负责袁世凯的图片和整理归纳组员所的资料。
3)资料筛选:
《中国历史研究法》、《袁世凯与戊戌关系辨析》、《光荣与梦想-中国历史述评》。
4)讨论:将各组员的资料相互传阅后,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要求从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政治和思想,古今对比等多个方面来讨论。组员和组长要大胆说出个人观点,组长做好讨论的记录。讨论后,要求各人写一篇论文。
5)整理:组长将各人所写的论文和讨论记录编排整理,连接成一篇文章,再由各成员一起进行修改。
结题报告:
研究性课题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间接地使戊戌变法失败,阻碍了中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发展。他和帝国主义相勾结,一同用武力镇压革命党人,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成为了列强控制清政府的一颗棋子。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对之前孙中
山的诺言抛之脑后,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一切无疑都是“汉奸”的所作所为,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唾骂和排斥。那么,他真的是对中国人民“百害而无一利”的吗?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袁世凯在短短十年间,他便为中国的近代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终其清末,及至民初,竟不到一个官僚能出其之上的”。(陈潮著)从1895年开始的变法维新运动中,他是强学会的支持者,严复的朋友;除了小站练兵成绩突出外,所上奏章,谈论国事也颇有见地。进入20世纪,身为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推行新政成绩最为显著。这表明他有明智的政治头脑。袁世凯领头改革了旧式的军队体制,练成与国际接轨的新军,创办了中国前所未有的警政。1905年7月,他和张自洞等人联名向清廷奏请逐步改良政治体制,以便12年后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全国首次地方选举是1907年的天津市政选举。这是他努力推行的地方自治运动的成果之一。义和团事件后,规定中国不准在天津地区驻军,精明的袁世凯训练三千警察进驻这个地区,维护了主权和地方治安。用警察取代衙役管理社会治安,应该说是一个进步。
同年9月,袁世凯又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奏请改革教育体制,请求清廷立即废止陈腐不堪的科举考试,提广新式学堂,学习有用的科学。历经千年的科举制度废止后,各类新
式学堂骤然涌现。而兴办学堂最多的是他所管辖的直隶(今河北省)。仅袁世凯治下的直隶省,各类学校多达8723所。他的精明之处还表现在吸取过往改革受制于原有官吏而失败的教训,非常重视“开官智”,把现有官吏的重新培训摆在突出地位。
在致力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实在不出他有什么跟别人作对的例子。一个为人熟悉的铺子倒是他委派安徽人周学熙发展起一个实力雄厚的北洋财团。这个财团从创办银元局、天津官银号到创设中国实业银行,从创办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煤矿到开设华新纱厂,每一步发展都少不了袁世凯的支持和保护。民国以后,他颁令废除晚清的垄断经营制度,奖励实业,提倡国货等,更是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机的到来。发展工商企业用力很勤,成绩显著;有的项目至今仍在继续发挥作用。中国人今天仍热情传颂詹天佑修京张铁路的功绩,但往往不了解这条铁路的决策、资金筹措,包括决定用中国人和中国资金修建等等主要是袁世凯的功劳。一位美籍华人史家说:“它(京张铁路)是由袁世凯发起、提出和取得的惊人成就。”
袁世凯是被政治错误埋葬的。但即使在政治领域,最少有几条也是应该肯定的:
首先,执政第一年就制定了《国会组织法》,接着又依法进行选举,并在1913年初召开了国
会。
其次,1913年1月9日公布《文官考试法》,表明他有意建立现代国家机关。其中规定文官高等考试,以国法学、刑法、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经济学和财政学七种为主科,一定要考。商法、政治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通商约章等五种为附科,应试者自择其一。
再次,他推行军民分治,一再下令军警不得干预政治,也是完全正确的。
袁世凯向人们展示了他充满矛盾的双重人格:他出卖清末维新派,却赞同维新立宪;他窃取民国大总统之位,却迷恋封建帝制;他出卖国家利益,却提倡国货,实行“地底国有主义”;他背叛资产阶级共和国,却推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和教育制度。在探究袁世凯这种矛盾的人格时,实在必须认识到,他并不是具有崇高理想的改革家,而只是一个追求现实目标的政治家。他最现实的目标就是追逐权力,拥护和背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利益,他矛盾的人格在这一点上得到汇聚和统一。所以,他推崇西方文明,但不愿意舍弃十多房妻室;他倡导教育改革,但仍相信儒学在控制民众方面的道德力量;当他为中国近代化费尽心机时,他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却仍然深深扎根在中国古老传统的土壤里。我们认为这里的“土壤”指的是封建主义。袁世凯为了早日登上洪宪皇帝的宝座,终于从1914年起上演了一生中的压台戏。他既举行祭
孔子典礼,又召开纪念武昌起义大会。他既称颂科学荡涤了迷信,又亲自前往天坛祭天。他将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使中华民国名存实亡,又自我称帝,这就体现出其仍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