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活动方案
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通用5篇)
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1
时间:
2021年11月至12月
活动目标
1、营造温馨的活动氛围。
2、通过活动培训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3、引导教师与幼儿寻生活的快乐,感受快乐的同时感受生活的快乐。
4、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扩展,有所延伸,有所完善。
活动程序
1、选择内容:各年龄段的教师根据幼儿园和谐发展教材,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内容。
2、分班组进行教材研讨:确定研讨活动内容,出活动重难点,确定活动方案。
3、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培训文章。
4、各年龄段分周进行观摩研讨,并提出各年龄段活动的修改方案。
5、执教老师根据修改方案,向课题组展示活动再修改。
6、最后将修改成熟的活动方案,并录像存档。
7、各班(大、中、小)根据修改好的方案分阶段在本班开展活动。
课题研讨的要求
1、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到研讨活动中来,寻活动教材,想办法,出主意。
2、活动过程中作好观察笔记,课后写好活动反思(教学笔记、谈感悟等)。
3、活动过程中认真作好笔记,课后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4、根据活动内容有的放矢地搞好家长工作。
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2
为深入开展“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年”活动,推进“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全校教师高效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带题授课”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着“科研服务教育教学,科研引领教育教学”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促进教师队伍内涵素质提升,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途径,实现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双提高。
二、活动目标
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接受并实践“问题即课题”理念,从日常教学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困惑入手,抓住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某一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寻原因,制定措施,并在研究课上进行验证、总结、反思,从而解决困惑,回归到常态教学中,享受教学的快乐。
三、活动安排
1、员部署阶段
研究性课题
(1)召开动员大会。讲清活动的目的意义,动员老师主动报名参加“带题授课”实验探究活动,参与到小课题研究中来(原则上35周岁以下教师必须全员参加,35--45岁教师自愿参加,45岁以上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论证教师“带题授课”课题,确定“带题授课”小课题实验研究人选,对此项工作进行指导。
(3)召开课题培训会。针对“带题授课”方略、研究方向、研究策略等进行专题培训,做好开题、立项工作。
2、实验研究阶段
(1)组织教师针对立项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在常态教学中进行验证、总结、反思,解决困惑,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定期开展阶段性成果示范、汇报、推介活动
3、全校性“带题授课”展示汇报,总结,推广阶段。
在全校选树10名“带题授课”样板教师,举行特鲜明的展示汇报活动,以典型为引领,通过总结提升、经验介绍、示范展示等形式,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力争做到人人都有课题,个个都要“带题授课”。
四、具体要求
1、教师要注重观察、思考,及时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难点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探索,同伴交流互助,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2、教师个人要在学校批准实施小课题研究后,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在常态教学中进行“带题研究”。
3、“带题授课”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研究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在研究探索中积累经验,反思不足,不断改进。
4、学校将定期组织“带题授课”典型课例展示和经验交流活动,表彰和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参加“带题授课”的教师将在学校职称评审、评优及骨干教师评选中予以优先考虑。
5、学校科研科承担本次活动的指导和推进任务,并做好协调交流和培训工作,学校将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相关指导。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活动的指导和管理,特成立学校“带题授课”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科研科
主任: 副主任:
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3
一、问题的提出
处于世纪之初,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更为严俊的可能是道德危机的挑战。当前,素质教育全国展开,落实德育首要地位,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把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素质培养。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就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民族的地位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教育系着社会的转型,科技的高速发展,民族复兴之大任。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对我们产生重大的影响,由此产生的新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抉择。在这种情况下,必将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市教育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了“素质教育德育是核心”。为了保证核心地位的确立,必须研究新问题,适应新情况,开创新局面。这种新局面不是从形式上、内容上的花样翻新,而是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来入手的。德育实效性的高低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运
用,而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德育科研。
我校1995-1997年期间,部分班级就德育的实效性方面进行过实验性尝试,首次编印《沙河中学学生手册》,形成了学生德育目标量化考核方案。在此基础上,1997年秋季,全校性开展德育目标量化考核试验,学生德育目标和班级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特别是1998年2月针对探索德育实效性修订了《沙河中学学生手册》,为了使我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有所突破,组织多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有丰富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和经验的书记、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政治教师及语文教师等,组成德育科研小组。1998年5月19日确立《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课题,通过全校学生和部分兄弟学校部分班级学生的调查,分年级探讨德育实效性研究,着重从起始年级开始,选初20xx级1班(好班)和高20xx级2班(差班)对比,20xx级1班(好班)和高20xx级3班(差班)对比,在四个班级分别着重进行“道德品质培养”、“行为习惯训练”、“政治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质辅导”。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实验,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考虑社会对思想道德的要求的层次结构,恰当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从点滴开始,重实际效果,真正打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但由于人员变动(有的主研人员退休、调动)等原因,一直没有正常开展研究。现经天城教研室同意,继续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理论思考
(一)社会实践与拓宽德育途径
社会实践这一德育途径是沟通校内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它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学生接受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讲授和理性理解,这是德育的失误之一。学校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生产劳动、科学考察、远足等。组织社会实践要求教育者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严密设计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让社会实践扎实、有效的发挥其德育功能。
(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德育内容
近几年,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却是比较薄弱的。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公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又各有侧重,高中生是法律常识、初
中生是自我教育。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各自生存发展中急需要指导的,而这些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却是欠缺的。由此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内容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及学生品德发展、年龄特征选择基本的、系统的内容进行教育,以保证实施内容的完整性、稳定性,防止随意性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依据学生品德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可能,使内容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才是学生可接受的、发展性的德育。学校德育也应增加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诸如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消费观念、权利保护等,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怎样选择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是取得实效的保证,学校应在选择内容时既要依据纲要,又要切合学生品德实际,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因为学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阵地,是传播现代科学与现代文明的殿堂,学校德育理应加强对学生三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把握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