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不拘泥于形式的20首才华横溢的“绝妙”古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里更是璀璨多姿。古人的诗词经常不拘泥于形式,大胆创新,故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堪称“绝妙”的古诗,令人不得不为他们的才华所折服。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代】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简析】 宝塔诗,因状如宝塔而得名。从一字至七字,对仗工整,声韵和谐,有“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铫,音[diào]煎药或烧水用的器具)
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这首宝塔诗,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宝塔诗是一种杂体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元稹在他的宝塔茶诗自注中说:一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同王起诸公送分司东郡作。”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显然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所以,元稹的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哭象棋诗》
【明代】王阳明
棋在手乐悠悠,被严亲一旦丢。
卒堕河皆不救,军溺水一起休。
行千里随波去,入山川逐波流。
响一声天地震,若心头为人揪。
【简析】 嵌字诗是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诗人幼时痴棋而废寝忘食,其母将棋子丢入河中,因有此诗,嵌字为“象、卒、兵、将、马、士、炮、相”。
明代“阴阳学派”的创始人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他是大哲学家,又是大教育家,官至兵部尚书。王守仁自幼聪敏异常,写诗为文常被人叹为观止。他的诗不仅写得好,来得快,也写得多。常常是即景而作,触题即咏。王守会酷爱象棋,自幼即能与成人对弈,往往是杀得对手大败。他下起棋来,心无他顾,常常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其用精之至,使慈祥的母亲心疼得流泪。 一次,他与人在河边对弈,由于整个身心都扑在象棋上,又忘了吃饭,连母亲的责备也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以致于母亲三次呼唤他都全然不觉。母亲站在一旁,
真是又疼又气又恨,一把抓过象棋,一古脑儿扔到了河里。这时,他才猛地惊觉,只见他的象棋随水漂流,痛惜得摇首顿足;转身即见慈祥的母亲站在一旁流泪,他不禁也心里一酸,扑簌簌流下了痛惜的泪水。此时的王守仁,正处在感情的漩涡里,他诗情上涌,即刻一首《哭象棋诗》便脱口而出:诗的开头一句先点出惋惜之情,中间两句写各种被流水卷走,似有千军万马之状。末一句忽然奇军突起,却是雄浑悲壮的余声。整首诗构思巧妙,纵横得体。
《满庭芳·静夜思》
【宋代】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简析】 药名诗元宵节古诗词100首,顾名思义即以药名入诗。此篇是词人在战场上写给妻子的,以表思念之情。词中药名颇多达26种,且运用的贴切合理。据说,妻子接信后,亦以药名回书,表达了情意绵绵的思夫之情。 
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妻叩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