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把握诗人的爱国者形象。
2.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能用抓意象,赏画面的方法初步品读艾青的诗歌,感悟艾青诗歌魅力。
4.提高阅读现代诗的兴趣,提高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能简单点评《艾青诗选》中作品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作,能用析意象,赏画面等方法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阅读艾青和艾青的诗。
【师生交流】你们对这位诗人有哪些了解?
【预设】艾青(1910年—1996年)现代文学家、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被称为诗坛“泰斗”; 著名的爱国诗人;抗战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很有感召力,影响深远; 曾因错划分为“右派”,创作中断20年,之后又重新执笔,出现另一个写作高潮……
(设计意图:谈话法导入,从学生的积累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与作品,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土地的歌者——读意象
【师生交流】同学们,学过艾青的作品吗?
【预设】学过《我爱这土地》。
(学生深情朗读《我爱这土地》)
【师生交流】同学门读得很认真,很深情,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对土地的热爱; 对祖国的深情;
【师生齐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老师过渡】课前给同学们布置预习教材第14页到18页,推荐阅读了一组诗,《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读读你最喜欢的或印象最深的诗句。
(生深情朗读诗句,师表认同并表扬鼓励) (师:老师也分享一组诗句,我们一起读一读。)
【屏显】
(生齐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歌颂老师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男生齐读)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
与时日的光辉。
                                  (《北方》)
(生齐读)
因为
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
                                  (《复活的土地》)
【师生交流】读了这组诗,读完这组句子,同学们发现这四首诗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教师明确】都以土地为主要的意象,都抒发了对土地的深情。
【教师小结】诗人一生都在为土地歌唱,被称为“土地的歌者”,土地遭遇暴风雨时,为她执著呐喊; 黑暗笼罩在土地上时,为她呼唤光明。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明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诗人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分享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多种方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组诗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读典型意象的方法,感悟诗人艾青爱国诗人形象。)
三、伟大的“画家”,读画面
【教师提示】抗战时期,诗人挚爱土地,土地却因暴风雨而蒙尘,土地的痛苦,诗人感同身受。
【屏显】诗人经历: 艾青18岁考入艺术学院绘画系,在法国学画两年,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捕入狱,狱中失去绘画的条件,开始诗歌创作。诗人曾说:绘画是彩的诗,诗是文学的绘画。
【教师引导】这样的艺术追求与古代王维有相似之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调动感
官,感悟“土地的忧郁”,一起赏读诗人的经典作品《手推车》,用一两个词谈谈你的感受。
【师生交流】(学生谈感受:深沉、苦难、悲哀、贫穷、落后等)老师表同感,追问:
这种感受从哪些文字获得的呢?
(学生如果谈到意象,教师点拨:诗画中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呢?他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点拨明确】:
1)唯一的轮子  孤独的轮子:落后、迟缓、笨拙、孤独。
2)悲哀的尖音:在《智取生辰纲》中吴用等七人劫得生辰纲也是用手推车运下山的。这一路上吱吱呀呀地发出尖音,也是悲哀的吗?(欢快的)这里手推车的尖音为什么是悲哀的呢?(北国人民的生活是苦难的)
【师生交流】 学生若谈到自然背景,则追问还有哪些是背景呢?哪一个背景因素令你印象深刻?
【预设】“枯干了的河底”、“阴暗的天穹”、“贫穷的小村”、“灰黄的土层”、“冰雪凝冻”: 渲染了凝重的氛围,构成凄凉的调,象征了灾难深重贫穷落后的北国。
【教师点拨】(灰黄的土层。抗战时期,诗人经常用土黄,灰黄,浅黄,土等表示忧郁,贫苦与荒凉,表现了那个时代“土地的忧郁”)。 纵观艾青的全部诗歌创作,有一个大致的规律:忧郁沉重的情感一般用灰黄、黑、土,紫来形容; 而明朗积极的情感则用红、蓝、绿、白来对应。这是解读诗人诗歌画面美的密码,我们平时赏诗歌,写文章也可以参照这个规律。
【教师追问】这种悲哀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动态的)
【师生交流】于这样的背景之中,在这么落后,贫穷,沉重的北国画面之中,读着读着,你的眼前还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学生发挥想象,深情表达:看到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筋疲力尽的推车人;看到支离破碎,千沟万壑,伤痕累累的土地;看到饥寒交迫,无家可归,不堪重负的老人;看到头发蓬乱,抱着孩子哭泣的妇人;看到飘飞的蓬草;看到飞雪;看到枯黄的落叶;看到破败的房屋,成的乌鸦……)
学生齐读,感悟画面,读出情感
【教师小结】这样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比起同时代的有些过于口号化概念化的作品有更强的感染力,所以被广为传诵影响深远。建议同学们在赏读诗歌的时候,多多体悟画面美,记得一定发挥想象力。
(设计意图:艾青的大部分诗歌特别注重画面美,彩鲜明,这与诗人的经历与气质有关。读艾青的诗作能关注到这一层是重点和难点。赏读一首,习得方法,触类旁通。听读诗歌,初步感知感染力;读意象,读画面的调背景,深刻领会情感;发挥想象,大胆添画笔,学生对诗人,对诗歌,对时代认识更加全面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