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教材出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作品简介】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本书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阅读方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虽然它所反映的生活场景与我们的时代不同,但它对童年经历
的精彩呈现,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2)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比如,《五猖会》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是不是至今还在我们身边出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3)读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4)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为消除隔膜,可以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注意课内外学习的沟通。
【主要作品】
第一类:侧重写人——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篇目名称 | 辨识关键词 | 主要内容及主旨 |
《阿长与〈山海经〉》 | 长妈妈、“三哼经”、福橘、“长毛” | 本文先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然后写阿长粗俗率性的言行举动,令“我”很不耐烦的礼节规矩,和某一时期“我”对阿长“空前的敬意”由产生到消失的过程,最后记叙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的前后经过。文章着重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刻画了一位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纯朴善良、关心孩子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
《藤野先生》 | 东京、仙台、樱花、解剖、讲义、裹脚、跳舞、“胶菜” | 文章回忆了“我”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老师藤野先生对“我”的教诲,并记述了自己受到同学的歧视、侮辱最后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文章突出表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严谨认真、和蔼可亲、不拘小节、没有民族偏见、平等待人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与敬佩之情。其中“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
《范爱农》 | 范爱农、电报、光复、报馆案 | 鲁迅作品简介在日本留学时,“我”与范爱农在同乡会上为要不要发电报痛斥清政府残忍杀害徐锡麟一事而发生争执,“我”认为他“很可恶”。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时又遇到范爱农,两人冰释前嫌,谈起各自的经历,并回忆了在东京产生误会的根源。武昌起义绍兴光复之后,“我”做了师范学校校长,他做监学。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在报馆案风波中,范爱农追求革命却备受打击迫害,监学的工作也被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范爱农,什么事也没得做。后来,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他却因酒醉落水淹死,“我”疑心他是自杀。表达了“我”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摧残。 |
第二类:侧重记事——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既有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旧礼制的批判。
篇目名称 | 辨识关键词 | 主要内容及主旨 |
《五猖会》 | 迎神赛会、《陶庵梦忆》《鉴略》 | 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想到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我”兴奋得不得了。出发前,父亲却命令“我”背《鉴略》,背完才能去。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待“我”读熟,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会”,已觉索然无味了。文章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
《无常》 | 迎神赛会、《玉历钞传》、活无常、城隍庙、东岳庙、“阴司间” | 描述了“我”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用阴间讽刺人间,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百草园、何首乌、赤练蛇、美女蛇、张飞鸟、捕鸟 | |
《琐记》 | 衍太太、吃冰、打旋子、首饰、《时务报》《天演论》、中国袜 | 记述“我”为了寻“别一类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先描写了邻居衍太太鼓励小孩子吃冰玩闹、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流言等事,后描写了“我”在南京求学时,体会到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叙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
第三类: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以议论为中心,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篇目名称 | 辨识关键词 | 主要内容及主旨 |
《狗·猫·鼠》 | “落水狗” “隐鼠” “猫婆” | 首先回击了“有人”利用“我”“仇猫”对“我”的攻讦诬蔑,揭露了竖“公理”“正义”旗子的卑劣手段;然后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一是玩弄猎物;二是“猫”与狮虎同族,却天生媚态;三是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四是以为自己饲养的隐鼠被猫吃掉了(其实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但它后来确实吃了小白兔。对童年经历的撰写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
《〈二十四孝图〉》 | “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 首先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抨击;接着谈论了当时的儿童读物,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以幽默的笔调嘲讽封建教育的迂腐无效,表达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
《父亲的病》 | 名医、陈莲河、药引、“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高王经》 | 这篇文章重点回忆儿时“我”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父亲因得了水肿而求医,却被S城一位名医和陈莲河耽误去世。文中分别描述了两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所谓“名医”实为庸医的真相,批判了他们巫医不分、故弄玄虚、钱财、草菅人命的丑恶本质。 |
【关注人物】
人物 | 辨识关键词 | 主要情节 | 人物性格 |
长妈妈 (保姆) | 称呼:阿长、长妈妈 职业:保姆 外貌:黄胖而矮 其他:切切察察、福橘、“长毛”、《山海经》、睡觉摆“大”字 | 正月初一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 | 虽然愚昧、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善良、朴实,疼爱孩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 |
藤野先生 (老师) | 称呼:藤野严九郎、藤野 职业:老师 外貌: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其他:东京、仙台、讲义、裹脚 | 不打领结;修改、补全“我”的讲义;订正“我”的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验;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藤野先生》) | 不拘小节、没有民族偏见、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
范爱农 (朋友) | 职业:学生、学监 外貌: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声音钝滞 其他:报馆案、绍兴、光复 | 绣花鞋事件;让座风波;徐锡麟事件;同乡会争执;酒楼里叙旧;报馆案风波;拍发电报;看光复的绍兴。(《范爱农》) | 有着耿直的性格,愤世嫉俗,是一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 |
衍太太 (邻居) | 称呼:二太太、子传奶奶 其他:吃冰、首饰 | 鼓励孩子吃冰;挑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流言。(《琐记》) | 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 |
S城一位名医、 陈莲河(给父亲治病的医生) | 职业:医生 其他:诊金、药引、“原配蟋蟀一对” | 开滑稽的药方;四处招摇撞骗。(《父亲的病》) | 狡猾、道貌岸然、贪婪、故弄玄虚、草菅人命。 |
寿镜吾 (老师) | 职业:老师 外貌:高而瘦、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 | “怪哉”事件;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严厉、和蔼、方正、质朴、博学。 |
【专题探究·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反对束缚儿童天性,认同儿童个性发展 |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开篇对百草园的描写,生趣盎然,后面对捕鸟过程的叙述,体现了儿童的天真与天性中的活泼。 2.2.《五猖会》中,父亲不顾“我”对迎神赛会的企盼,强迫“我”背诵《鉴略》,体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伤害和阴影。也正因为如此,鲁迅才会在《五猖会》中感叹儿童的天性不可磨灭。 |
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批判 | 1.封建礼教对儿童的荼毒。《〈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封建孝道故事,使少年的“我”产生深深的畏惧。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斥责其不顾儿童的性命,“教坏了后人”。 2.旧的教育方法、书籍的使用对儿童天性的破坏。《五猖会》中父亲要求孩子背不熟《鉴略》就不能看五猖会。“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简单的一句心理描写,写出了儿童心中不能弥补的裂痕。 |
提倡乐学 | 《阿长与〈山海经〉》:1.“我”常常去叔祖的书斋看书,随着自己的兴趣,既看了“制艺和试帖诗”,也看了“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而且还有模有样地评出了自己最爱看的一本。这种读书方式与私塾、家庭教育中的方式完全不同,而“我”非但没有反叛、害怕,反而是主动书阅读。 2.长妈妈虽有缺点,却激发了“我”对绘图文本更多的兴趣,成为日后“我”心中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营造崇尚读书的氛围的重要性。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