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德育视野下,以儒家礼仪文化为思想基础,对武术礼仪的功能进行思考,指出武术礼仪具有以下功能:唤醒主体的道德自觉;利于道德修养和道德规范的加强;易于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关键词德育武术礼仪儒家礼仪道德一、相关概念厘析(一)礼仪“礼仪”一词,很早就被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使用。在古代汉语中,“礼”主要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礼节仪式。第二,表示尊敬和礼貌。第三,礼物,即赠送的物品。“仪”既指的是容貌和外表,也指仪式。日本也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礼仪就是要求人们在各种人际交往中要有恭敬、谦让的精神和行为,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顺畅和愉悦。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因此,礼仪是人们为表达某些专门礼节所使用的仪式,是在人类社会活动的演进中历史地形成,并且有一定固定形式和专门规定的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明。(二)武术礼仪有研究者认为,武术礼仪指的是习武者在习武体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并为所有习武者所共同认可的,而表现出来的具有浓厚民族传统文化特的礼节和行为准则。武术礼仪
礼仪的功能是礼仪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人们在武术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所使用的一种仪式,是在长期的活动中演进形成的、具有固定形式和专门规定的行为规范。那么这种行为规范在历史的进程中,也是有一定思想基础的。二、武术礼仪的思想基础――儒家礼仪文化作为古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儒家礼仪文化,对武术礼仪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个人道德,还是社会公共道德与职业道德都是儒家礼仪文化所倡导的,也是一个人行为规范的起点。同时儒家礼仪文化倡导的传统礼仪讲究内涵而兼顾表形,武术礼仪的外在表现形态是儒家礼仪文化与体育礼仪文化的结合点。礼仪属于道德的范畴,也是儒学的核心内容,我国古代《礼记•曲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力争辩讼,非礼不决”。道德为万事之本,仁义为行之大,人要实行道德仁义四事,不用礼是不行的。儒学伦理注重人的道德品质的修养,而武术礼仪作为礼仪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也和儒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武术礼仪不仅以外在形式表现出了儒学的伦理内涵,同时也吸收了儒学礼仪的精华。在孔子创立其儒家学派时基于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把《礼》、《乐》、《诗》、《书》、《易》、《春秋》列为教学内容,而且把这种以“礼”为核心的教育作为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接受礼仪教育是个人追求德性崇高所必须的修养环节与
修养过程。“德”成于中,“礼”形于外,“德”、“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生活中以礼“引”德,学习礼仪,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见贤思齐,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以礼“显”德,社会生活中把握礼仪的尺度,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准,体现出对“礼”的价值的认知水平和对“礼”的执行的修养程度;以礼“保”德,在学习和运用礼仪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内心的道德信念,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交往中准确把握,从而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君子人格的最基本的内涵,人除了具备一般的道德素质外,君子以守礼为第一要义,而作为道德要求,其基本精神便是恭敬礼让。习武者必须恭敬而谨慎、虔诚,无论对待人生、他人和社会,都必须严肃认真、谨小慎微。对己而言,正心需有诚意,对人而言,事父母须尊敬,事君须忠敬,与朋友交往须讲信用。因此,在德育教育缺失的时代,武术作为一门体育课堂中的必修科目,对传承武术礼仪文化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同时,对当代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三、武术礼仪的功能思考(一)唤醒主体的道德自觉武术礼仪的本质应该属于道德范畴。在教学训练比赛活动中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作用。实施礼仪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在加强道德修养,首先它可以造就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社会道德的文明公民,按规定着装,比赛过程中尊重裁判和服从裁判的判决,尊重对手理智对待输赢,无不反映出一个人或团队的良好的道德修养水平。
其次可以反映出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对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武术教学、比赛等活动中,养成崇礼、修礼、习礼的良好风尚。就武术礼仪中较为普遍的握拳鞠躬礼而言,其拳礼的涵义是:右手握拳表示团结一致,抚于左胸口表示、心中有师长、心中有裁判、心中有对手,鞠躬表示尊重、谦让。在无需言语的过程中就传达出了学习者的内在修养。因此,不论是比赛、课堂还是相关的活动中,长期的进行武术礼仪的规范,对学习主体道德意识的唤醒有一定的作用。(二)利于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的加强“练武先习德、习德先习礼”这句武术谚语中的“德”就是指“武德”,“礼”就是指“武术礼仪”。对习武者进行规范的武术礼仪教育,可以引导他们自觉遵守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有序。道德修养的养成一方面就体现在具体的礼仪行为中。礼仪与道德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定的礼仪形式。如朋友见面要握手问好,早上见面道“早安”等等。在武术的日常教学生活中,这些课堂常规性礼仪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抱拳礼还是注目礼,递械礼都很讲究。武术礼仪中内含的道德修为是很多的,在教学或者比赛中,对学习者进行武术礼仪教育,这种特定情景下的行为规范,对于其道德规范和修养的加强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三)易于养成
良好的道德习惯从道德行为到道德素质,中间还需要一个环节就是道德习惯,它指的是人们在道德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并形成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性。外在道德习惯的形成会大大简化道德选择、道德判断等活动过程,是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当某种道德行为不断积累,并形成一种道德习惯时,支配人们行为的道德观念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情感和意志活动中,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信念,并形成某种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几个方面,是主观上的道德认识和客观上的道德行为的统一。一定的道德素质的形成标志着外在的道德要求已成为人们内在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对某种原则规范的外在认同变成了内在的自觉自愿的举动。这正是道德的落脚点和归宿点,也是道德价值实现的目的要求。贾秀春在《将武术礼仪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师生间存在礼仪缺失。在一些高职院校,他们缺失的是师生间最基本的礼节。如有的学生在校外甚至在校内遇见老师,总是视而不见或绕道回避,连最基本的招呼和问好也很难见到。甚至一些传统的课堂礼节,如“起立问好”也成了稀奇事。这些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将其放回到武术礼仪中来看,在每一次课堂教学,或是训练比赛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运动员与裁判之间,都遵守武术的礼仪规范,在长期的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养
成习惯。比如徒手礼中的鞠躬礼,在见到师长或领导时或是表演、比赛演练结束时使用,在每次课上、次次比赛或训练中都躬身践行,如此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就会养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性,在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辈等时,虽然不用行之以鞠躬礼,但是这种稳定的道德习惯会支配人主动向长辈或师长打招呼,因为规范的武术礼仪已经将外在的礼仪举止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了,这对于道德习惯的养成是很好的推助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