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小学道德课程韩国小学的重要课程之一,韩国教育部于2009年修订《道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2011年重新修订了小学道德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是新的国家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考察和分析韩国《道德》课程标准,对我国小学品德课程改革与实践具有特殊意义。1背景分析第一,国民教育的现实要求。目前,韩国社会的道德性处于不满足状态,丧失人间性、价值混乱、道德危机等是最大的特征。青少年在这
些社会环境中对人生的态度和行动也表现出担忧的态度。虽然OECD 教育报告书里韩国青少年的数学、科学成绩很优秀,但青少年的人性、道德发展水平并不理想。第二,社会发展和人性教育需要。小学道德课程对21世纪韩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韩国总统21世纪咨询委员会指出,从历史教训来看,未来社会只要构筑共存人类社会才能从灭亡走向第二文明时代。1996年召开的联合国21世纪世界教育委员会指出,准备21世纪的教育的基本原理有认知教育、行动教育、存在教育、共存教育等,其中共存教育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三,个人自我实现和自我道德完善的需要。道德教育的目的分为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人本主义道德心理学指出,个人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我,个体要实现自我需要应满足各种心理需求。而认知道德发展论指出,个人喜欢更高层次的进步。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对社会和道德的观点要逐渐变化成熟。这种成熟是通过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结构化、道德思考、判断能力的提高来实现。第四,学科教育的要求。目前,世界学问空前发展,学问也越来越细,在学校教育中各种学科课程也不断细化。各学科为了实现本质
特性,立足于知识结构特性和方法原理,纠缠于独自的教育领域,但道德知识和价值、态度等教育从各学
科中挤出去,学校道德教育被忽略。道德课程是为了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道德问题而开设。2课程性质分析
韩国2011年修订《道德》课程标准把小学3年级~高中1年级的课程性质规定为,“熟悉生活所需的道德规范和礼节,主动反省和实践自身与社会道德问题,正确谋求自身生活并贡献于社会与世界。”本规定的重点
在于,使学生养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礼节,培养合理解决多种道德问题的道德思考力和判断力。除了规定总的性质以外,2011年课程标准新设小学、初中、高中等各阶段的课程性质,具体规定了每个层次的课程性质。其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如下:“小学品德课程是社会道德共同体的成熟与构成人员道德性的自我完成和自我实现所必要的课程,具体来说,为小学生培养正确人性、健全的道德性和有德人格奠定基础。”3课程目标分析新修订的韩国《道德课程标准》的目标分为课程目标和阶段目标,这类似于中国的课程目标。但小学阶段目标没有划分中国的2个档次,其韩国小学阶段《道德》课程目标为“在小学阶段里,学会日常生活中所需的道德规范和基本生活礼节,培养基本的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在共同体中具有与他人和谐生活的道德能力和态度。”小学阶段不是学习现代社会中的一般问题或伦理理论,而是以
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培养基本的认知、正义、行动等能力。通过基本素养的学习,可以在中学阶段能够学好道德课程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小学阶段考虑了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重点放在内心和习惯方面。
韩国小学《道德》课程标准除了小学阶段的目标以外,还设定了总
目标和分类目标
,这两个目标提示了道德课程追求的方向。
(1)总目标:《道德》课程标准对总目标表述如下:“通过本人与他人、社会、国家、民族、自然之间的正确的理解,熟悉对人生的正确的道德规范和理解,合理解决在生活中提出的各种道德问题,培养道德思考、判断力、实践动机和能力,形成自律综合人格。”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规定课程的内容、方法、评价标准。其特征如下:
第一,总目标通过道德课程,明示教育对象具有自律而综合的人格
。综合人格形成是规定韩国道德课程全部性质的基本命题。这里的“综合”不是个别指导“知情行”的“加法”,而是综合考虑“知情行”的乘
法。第二,为了形成综合人格,首先要强调四种价值观,即自身与他人、社会、国家、民族、自然之间的正确理解。总目标下面的分类目标记述了这四种价值关系领域中所需的要素。第三,从目标的形式来看,总目标通过成果基准的形式陈述了从学习者立场上需要达到的道德能力和兴趣中的各种要素。这种表述明确规定教师和学生需要认识的教学、学习的范围和水准。(2)分类目标:韩国小学道德课程标准解读
李文哲(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本文以课程理论为指导,对韩国小学道德课程标准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逐一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韩国;《道德》课程标准解读
作者简介:李文哲,男,韩国忠南国立大学政治学博士,任职于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学科教育教研部。
表1283.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上接第205页)3.1发展听力技能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帮助学生发展听力技能有两种方法:方法之一就是给予大量不同的实践,并希望定出适合这种实践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这是有益的方法,但也可能是欠效的方法,一方面耗费时间,另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而最令人满
意地完成任务。遗憾的是,并非人人会预期完成任务,相反,许多学生一开始就会沉溺于相当欠效的实践之中而形成不良习惯。另一种方法是试图发现有成效的听力技能的操作方法,分离出听力理解过程所必须的比较具体的分项技能,然后设计出着重发展这些分项技能的诸多活动和练习。假如教师确知听力理解过程需有些什么,那就有可能成就一种有效的方法。虽然可以对理解过程做合理的猜测,但是肯定不了解涉及的全部因素。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对发展听力技能的方法必须两者兼之。我们需要既提供一般实践,又提供着重如下方面的练习:如培养有选择的聆听能力;认识重述和变化措辞的能力;进行预测和更正预测的能力;利用连接词和语法关系提供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逐字理解就能抓住段落大意的能力。我们还需要通过逐步加速整个听力理解过程来提供听力实践。3.2使学生的任务容易鉴于前面谈到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教师应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处理听力材料,学生虽不能真正控制某语言材料的听力感受,教师却能用种种方法帮助学生加以控制:(1)可以选择程度合适、饶有兴趣的听力材料,使学生在欣赏听力材料的同时,较好地完成听力练习。(2)可用原来的听力材料知识去指导学生。比如,宣布标题或讲出第一句话,同时提问学生,使学生对对话有思想准备,这也激活与话题相关词汇的潜在知识。教师要提出聆听目的,以帮助学生选听。初听前,提出两、三个问题或要求学生提出所听要点、过程及步骤。提出必须潜心听取的某些特征,忽略不相干信息。(3)可根据句法和词汇方面合适的语言难度,选择听力材料。(4)可控制材料的长度。(5)可以控制语速和发音清晰度。(6)可以控制腔调的变异和类型,控制杂音量和其他失真现象。3.3提供反馈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提供局外和客观的评价形式。从根本上说,反馈由一种方式构成,即学生能用该方式表明自己在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下,懂得听力理解的好
坏程度。所以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力,向他们提供反馈,给学生所听懂材料作出评价。4结语冗余现象在语言中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固有特征,其作用不可抹杀或低估。语言交际中应保持适度冗余,冗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在英语教学中,除利用冗余测试学生语言水平外,应尽量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含有冗余的真实材料,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合理利用冗余规律,以有效地提高其在听力方面的技能。
[1]H.P.Grice,1975,Syntax and Semantics:Vol.Speech Acts[M].New York:Seminar Press.[2]立明.冗余信息.语用分析与听力理解[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科技文献版,1999.[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4]朱忠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探[J].外语界,2002(2).[责任编辑:杨玉洁]第一,以道德主体—自身的正确理解为基础,具有谋求正确人生的道德能力和态度。
第二,以自身和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他人之间的正确的理解为基础,具有与他人能够和谐生活的道德能力和态度。第三,以自身与国家、民族、共同体、地球共同体之间的正确的理解为基础,具有能够奉献于国家发展、民族统一、全人类共同繁荣的道德能力和态度。第四,以自身与自然、超越存
在之间的正确的理解为基础,具有能够谋求理想人生的道德能力和态度。4课程内容分析“道德课程标准”依据价值扩大把教育内容划分为4种,即作为道德主体的我、本人,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国家,民族,地球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自然,超越存在之间的关系等。下面是“修订道德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表。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到,“道德课程标准”依据四个价值领域选了14种价值分类,这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有所区别。为了说明价值分类按照价值关系领域固定,分类安排在领域前面,价值分类的选定反映随着社会变化而更新的道德价值和热点问题。从内容数量来看,3~4年级与5~6年级相同,但总体上看,按照领域和学年均匀地分布,课程时数也是每周3学时。5教学方法分析韩国的“修订道德课程标准”提示3种教学方法,即直接价值传授方法、间接价值探究方法、通过体验实践的价值学习方法等。直接价值传授方法指教师直接提示正确的道德价值规范,使学生实现内心化、态度化、行动化。这里包括讲授法、道德故事讲解法、ICT 应用法、提示模型法、读书法等。
间接价值探究方法指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议事决定,进一步理解道德价值规范,谋求增进学生的道德思考、判断能力、合理的议事决定能力的方法。这里包括讨论法、问答法、角扮演法、集体探究法、作文法等。通过体验实践的价值学习方法是学生通过直接的体验实践,领会道德规范的真实意义和重要性,深入思考判断道德问题及其在生活中培养用行动来实践的能力、态度、兴趣的方法。这里包括实习、现场体验、品德实践学习、集体修炼、参与性的实践体验活动等。6课程评价分析韩国于第七次课程改革开始引进了随行评价,通过成就基准型内容陈述方式努力提高评价的效率性和正确度,但
实际的教学现场上没有取得实际性的效果。韩国的“修订道德课程标准”的记述的道德评价的基本方向为,第一,道德评价作为目标指向评价,应成为提高道德学习成果的一个过程和活动。第二,道德评价的内容和对象应是学生的全面人格。为了评价全面人格要选好评价内容,要实现综合评价。第三,依据评价的目的、对象和内容要适当地选择评价方法、道具、技法等,并追求评价方
法和评价者的多样化。第四,评价结果不仅停留在记录、报告、保管上,评价结果要促进学生的继续性的道德成长,要改善道德课程标准、教
学目标、内容、方法的依据和手段来应用。第五,道德评价要扬弃排序的等级化,提倡介绍学生道德发展特性和道德成长的记述评价。第六,道德评价应贡献于学生道德自我概念和自我理解、道德自尊感的形成
和发展。第七,道德评价除了学生评价外,还包括学生道德成长和影响
的诸要因。韩国“修订课程标准”虽然记述多种方向,但是,从目标、内容、方法到评价为止一贯的原则就是综合评价。在道德评价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就是把几个要因的分数合计后综合评价道德性,这就是还原主义思考方式。为了防止这种思考方式,需要持续而反复地评价学习过程。但是,需要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师来说,课程评价是负担很重的问题,而
且,设计评价标准也是很难的事情。因此,“修订课程标准”劝告活用评价的第五个原则,就是应用好以成就基准型陈述的学年类别的教育内容。通过这种措施,可以减轻评价负担,可以提高评价的相互主观性。此外
理想人生
,为了评价的综合接近,需要应用包括选择和叙述的执笔评价、面谈、自我报告、评定法、观察法、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等。[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4][责任编辑:杨玉洁]28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