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说明: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5道小题。1—7小题为“积累与运用”,8—24小题为“阅读”,25小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20分】
(一)基础知识(本题满分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qiǎn),不远万里,
来到中国,他是实践
..了列宁主义路线的。
理想人生B.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
忱.(chéng)。
C.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qiāng)热忱,而是冷冷清清,莫.
不关心
...,麻木不仁。
D. 他不鄙薄.(báo)技术工作,是一个纯萃
..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人生就是一座高塔,生命的历程就是攀登的历程。在塔的每一级上,从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以令人________,因为每一件事物都是崭新的。________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________,但越往上走,攀登越________,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A.扣人心弦只要依恋流连快乐
B.扣人心弦无论望而生畏困难
C. C. 赏心悦目只要望而生畏快乐
D. 赏心悦目无论依恋流连困难。
3、在【甲】处填入标点及对【乙】处所填标点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田间插秧是一连串倒退行走的动作。五代后梁时期的布袋和尚描绘这一过程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是啊,这是农人插秧时的真实感受。当你边插秧边往后倒退时,你会发现秧田在眼前不断地向前扩展【甲】当你边插秧边往前行走时,你会发现自己无“路”可走。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难道不也是如此吗【乙】有时看似后退,实则前进。
A. 【甲】分号;【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反问的语气。
B. 【甲】句号;【乙】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的语气。
C. 【甲】句号;【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反问的语气。
D. 【甲】分号;【乙】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的语气。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 “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二)诗文默写【本题满分6分】
5.默写古诗(6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
”是诗人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2)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运用典故,正面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矛盾心理的句子是:,。(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借魏尚自比,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三)语言运用【本题满分6分】
6、下列句子节选自余华的文章《有灵魂的想象力》,请按照正确顺序排列起来()(2分)
○1只有干净的眼睛才能看见灵魂,无论写作还是阅读,都是如此。
○2就像中国汉族的习俗里所描述的那样,为什么婴儿能够看见灵魂从一个行将死去的人的体内飞走?
○3一个伟大的作者应该怀着空白之心去写作,一个伟大的读者应该怀着空白之心去阅读。
○4因为婴儿的眼睛最干净。
○5只有怀着一颗空白之心,才可能获得想象的灵魂。
A、○1○5○2○3○4
B、○3○5○2○4○1
C、○4○2○3○5○1
D、○1○2○4○3○5
7、口语交际,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
妈妈:“你写作业一遇到难题就用搜题软件搜答案,这不是应付老师检查吗?”
小军:“我看了答案就会了,这跟听老师讲课不是一样的吗?”
妈妈:“但你只照抄答案,时间一长,就可能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军:“那我遇到不会的题,你又不能给我讲,我怎么办?”
(1)妈妈和小军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请参加这场讨论,谈谈你对这个焦点问题的看法及理由。(50字左右)(2分)
二、阅读【本题满分50分】
(一)诗歌理解(6分)
阅读《渔家傲·秋思》,回答8—9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8、关于此词,理解不正确
...的是()(3分)
A.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风景之“异”,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C.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D.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名著阅读(6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0-11题
在先前,他唯一的指望便是拉车;现在,他讨厌拉车,自然他一时不能完全和车断绝关系,可是只要有法子能暂时对付三餐,他便不肯去摸车把。他的身子懒,而耳朵很尖,有个消息,他就跑到前面去。什么公民团咧,什么请愿团咧,凡是有人出钱的事,他全干。三毛也好,两毛也好,他乐意去打一天旗子,随着人乱走。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
打着面小旗,他低着头,嘴里叼着烟卷,似笑非笑的随着大家走,一声也不出。到非喊叫几声不可的时候,他会张开大嘴,而完全没声,他爱惜自己的嗓子。对什么事他也不想用力,因为以前卖过力气而并没有分毫的好处。在这种打旗呐喊的时候,设若遇见点什么危险,他头一个先跑开,而且跑得很快。他的命可以毁在自己手里,再也不为任何人牺牲什么。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
10、语段选自《》,文段中的“他”曾经执着追求的理想是,但是军阀混战、恶人横行的黑暗社会导致他的理想一次次破灭,最终走向堕落。(作者姓名)的《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名),由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逐渐堕落,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相似之处。(4分)
11、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2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高祖①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
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②,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
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
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③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
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选自汉代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①高祖:汉高祖刘邦,原名刘季。
②被酒:被,同“披”。此句指喝了很多酒。
③吕后:刘邦的妻子。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徒多道亡.亡:死亡
B.前有大蛇当径,愿.还愿:希望
C.行数里,醉,因.卧因:于是
D.自度.比至皆亡之度:估计
13.下列选项“为”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
A.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B.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C.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
D.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
B. 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
C. 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
D. 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
1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刘邦主动放了囚徒,有些囚徒反而主动跟随刘邦。
B. 刘邦醉酒后,斩杀挡路的大蛇,体现了他的英雄气概。
C.刘邦对“赤帝子斩杀白帝子”的说法不以为然。
D. 刘邦逃亡时,吕后常常能到他,是因为刘邦居住的地方上空有云气。
16.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2)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