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是流⾏于中国以及汉字⽂化圈诸国的传统⽂化节⽇。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你们听说过吗? 下⾯是爱汇啦店铺给⼤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供⼤家阅读!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屈原,他在五⽉初五这天投汨罗江⾃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因顷襄王听信谗⾔⽽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死。
此说最早出⾃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体。那时,恰逢⾬天,湖⾯上的⼩⾈⼀起汇集在岸边的亭⼦旁。当⼈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屈⼤夫时,再次冒⾬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们荡⾈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竞赛。百姓们⼜怕江河⾥的鱼吃掉他的⾝体,就纷纷回家拿来⽶团投⼊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体,后来就成了吃粽⼦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赛龙⾈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谁⾔,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冤。”
端午节的⽂化影响
中国⼤陆
中国⼤陆南⽅地区端午节习俗保存较完善,也较北⽅地区⽓氛浓厚,各地纷纷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活动,家庭也都包粽⼦全家同吃,虽然不⼀定代表端午节本⾝的纪念屈原的意义,很多⼈尤其是青少年都不知道它代表的含义。但这种习俗⼀直保留着。⾃2008年开始,端午节在中国⼤陆地区也成为国家法定节假⽇之⼀,按规定放假⼀天。2009年湖北省代表中华⼈民共和国向联合国教科⽂组织申报世界⽂化遗产的湖北秭归“屈原故⾥端午习俗”,黄⽯“西塞神⾈会”赛龙⾈,湖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祭伍⼦胥的“苏州端午习俗”,就是中国⼤陆长江流域三个省份当地⼈民庆祝端午节时的习俗。
台湾
台湾端午节保留⼤量端午信俗,台湾⼈俗称端阳、“五⽇节”或“五⽉节”,习俗为吃粽⼦、饮雄黄酒、驱五毒、饮午时⽔、沐午时⽔、午时⽴蛋(传说中能在午时,⽴起鸡蛋可以得到好运)与赛龙⾈。端午禳除的习俗源⾃于夏⾄,台湾习俗认为端午当天正午,是全年阳⽓最盛的时刻,因此配合饮⽤午时⽔可强⾝健体、驱除百病,加⼊了⾹茅、艾草、菖蒲等驱邪植物,或是挂榕枝、饮雄黄酒、佩挂⾹馨(⾹包)更可达到功效;另外当天也会使洗艾草⽔,同样也有防毒健⾝的效果。全国最著名汲取“午时⽔”地点在台中县⼤甲镇铁砧⼭上的剑井。
在台湾,端午赛龙⾈是年度⼤事,早从在清乾隆⼆⼗九年,台湾便有龙⾈竞渡;当时台湾府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法华寺半⽉池主持友谊赛,发展⾄今,台湾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节当天都会举⾏盛⼤的龙⾈竞赛,固有“五⽉锣⿎响半天,阮⼘看龙船⾏河边!”的典故。从农历五⽉初⼀开始,便在道⼠引领下,划龙⾈、打龙⿎⾄⽔边“请⽔神”,再决定炉主、头家、龙船会;端午当⽇,选⼿必须先祭拜龙船,将⾹⽕插在船上。竞赛结束后,待到农历五⽉⼗⽇“送⽔神”,在恭收龙船,期待来年再战,全国较知名的龙⾈赛会场有台北县碧潭、宜兰冬⼭河、彰化⿅港吉安⽔道与⾼雄爱河等。台湾俗谚有:“未⾷五⽉粽,破裘不愿放”,形容过了端午节才算真正进⼊夏季的'炎热。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是台湾民间三⼤民俗节⽇。中华民国政府⽴端午节为法定假⽇,依规定放假⼀天。
端午申遗
中国2009年5⽉,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物质⽂化遗产程序,该项⽬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当前“端午申遗”已进⼊初评阶段继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宣布为“⼈类传说和⾮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已启
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遗程序。昨⽇,记者从省⾮物质⽂化遗产保护中⼼获悉:该项⽬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据省⾮遗保护中⼼副主任朱林飞介绍,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端午习俗”、黄⽯市的“西塞神⾈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三省联
合“打包”。2009年10⽉,受⽂化部委托,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
据悉,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已于2006年公布为⾸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胥、插艾蒿、挂菖蒲、吃粽⼦、龙⾈竞渡等,各地活动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归县、黄⽯市更具典型性。这也是为什么“端午申遗”⼯作以湖北为主体的原因。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个“⾮遗”项⽬,端午节在2008年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也是我国2008年惟⼀的世界“申遗”项⽬。
端午节由湖北、湖南、江苏三省四地共同申报,共包括4部分内容,分别是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端午习俗”、黄⽯市的“西塞神⾈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联合国教科⽂组织保护⾮物质⽂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09年9⽉30⽇在阿联酋阿布扎⽐审议并批准了列⼊《⼈类⾮物质⽂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中国占据22项,端午节、粤剧、书法、篆刻、剪纸等均名列其中。端午节是中国⾸个⼊选世界⾮遗的节⽇。
各省端午习俗
北京
北京有游天坛风俗。
《帝京景物略》卷⼆:“五⽉五⽇之午前,⼊天坛,⽇避毒也。过午后,⾛马坛之墙下。⽆江城系丝段⾓⿉俗,⽽亦为⾓⿉。⽆竞渡俗,亦竞游耍。”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男⼦饰成钟馗,⼿挥宝剑,前举⼀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街市,以作驱祟。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苍蝇。各炉⾷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官府会⾄城南举⾏聚会,邀请城中⼠⼤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早起均需饮酒⼀杯,传说可以避邪。⽇照端午给⼉童缠七⾊线,⼀直要戴到节后第⼀次下⾬才解下来扔在⾬⽔⾥。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孩带⽯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做的黄布鞋,鞋⾯上⽤⽑笔画上五种毒⾍。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即墨在端午节早晨⽤露⽔洗脸。
⼭西省
解州端午,男⼥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蒸团,称为“⽩团”,与粽⼦⼀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下⾯再缝上⼀个⼩⼈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贴门,称为“镇病”。
⽢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扇、罗绮、⼱帕、艾虎。⼦弟并邀集⽗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
江苏省
过端午节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鱼(俗称鳇鱼)煮⾷。仪征县也有“当裤⼦、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盒,加⼊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均⽤此⽔洗眼,称为“破⽕眼”,据说可保⼀
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之戏,晚上在龙⾈四⾯悬上⼩灯竞渡,且有箫⿎歌声相和。⾼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吃“⼗⼆红”等习俗,孩⼦兴挂“鸭蛋络⼦”,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中,挂在胸前。
四川省
⽯柱(⽯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以两根⽵竿抬起⼀张铺有红毯的⼤⽅桌。毯上⽤⽵篾编⼀个骑虎的道⼠。敲锣打⿎,上街游⾏。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的习俗。是⽇,成都⼈皆买李⼦,于城东南⾓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年(⼀⼋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发⽣衡突,此俗因⽽停⽌。乐⼭、新津等地端午赛龙⾈时,还举⾏盛⼤商品交易会。在绵阳市和遂宁市的部分地区,有端午吃包⾯和饺⼦类似,⽤⾯⽪包馅煮⾷的传统,具体由来有待考证。
浙江省
桐庐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端午节⽤百草⽔洗浴,以防⽌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吃清煮⼤蒜辟邪。
湖北省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花冠⽂⾝,鸣⾦逐疫。宜昌市秭归县端午竞渡,但以五⽉⼗三、⼗四、⼗五三⽇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纪念屈⼤夫的活动,这⼀天还有晒⽔给⼩孩洗澡的习俗,就是放⼀盆⽔中太阳下晒,等⽔热了给⼩孩洗澡,据说可以洗去污浊和病魔。五⽉⼗五⼜称“⼤端阳”,五⽉⼆⼗五⼜称“末端阳”,⾷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花币酒⾷,贫者备鸡酒,以⽵夹楮钱,供于龙⾈之龙⾸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以寿⾐、鞋袜、团粽、扇⼦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为药王晒药囊⽇,⼈家皆于此⽇作酱。上杭县端午⽤⼩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以绛纱为囊盛符。⼜以五⾊绒作⽅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洗⼿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家各从其邻近庙宇⿎
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贴符驱逐邪凡魅。⽯城县端午,⼉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般举办龙⾈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海岛先⼈,端午时节,扛起龙⾈,奔向⼤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个个古⾊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吃粽⼦、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和洗草药澡。
饮雄黄酒:在长江流域地区盛⾏。
吃馏⽶:在部分晋语地区盛⾏,馏⽶即黄⽶(⿉)蒸制的⽶饭。
游百病:在贵州地区盛⾏。
台湾
台湾过端午节时,许多住家门⼝都挂菖蒲、艾草和贴钟馗画像,成⼈饮雄黄酒,⼩孩⼦佩⾹包,这些据
说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对商家来说,端午节是营销民俗⽂化的好商机,每年都在挖空⼼思为卖粽⼦吸引眼球,台湾什么稀奇古怪的粽⼦都有哦,很多民众也很乐意展⽰⾃⼰的创意。台南地区端午节不吃粽⼦,⽽是吃⼀种叫“煎堆”(⼜叫“煎锤”)的⾷物。此俗也与郑成功有关。台湾和⼤陆⼀样,端午节最有⽓氛、最为热闹的是划龙⾈。台湾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节这天都举⾏盛⼤的龙⾈竞赛。
江南地区
端午节赛龙⾈,在我国南⽅⼗分流⾏,它最早当是古越族⼈祭⽔神或龙神的⼀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是中国民间传统⽔上体育娱乐项⽬,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举⾏,是多⼈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是为了纪念爱国诗⼈屈原⽽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不仅是⼀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们⼼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船的⼤⼩因地⽽异。⽐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船长⼀般为20—30。
⽇本
⼆战前,⽇本的端午节⼜称⼉童节,是男孩⼦的节⽇。这⼀天有男孩⼦的家庭,竖起鲤鱼旗,吃粽⼦和柏叶饼来祝贺。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望⼦成龙”的意思。从下⾯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很像在⽔中健壮地游。另外,为了避邪,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将菖蒲放⼊洗
澡⽔中洗澡。说到避邪,还有着这么⼀段传说:从前,有个叫平舒王的君主,诛杀了⼀个不忠之⾂,这个奸⾂死后化为⼀条毒蛇,不断害⼈。有个有智谋的⼤⾂,头戴红⾊的蛇头,⾝上洒满菖蒲酒与之激战,最终制服了毒蛇。从此,在端午节时,插菖蒲、熏艾叶、喝菖蒲酒,就流传开来,成为传统的风俗,⽇本⼈称“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端午的习惯是在⽇本的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本的。
韩国
江陵端午祭韩国韩江陵端午祭是旨在继承和发扬端午节传统⽂化习俗⽽举⾏的庆典活动,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形⽂化遗产和重要⽆形⽂物,2005年11⽉25⽇被世界教科⽂组织指定为⼈类⼝头和⽆形遗产。江陵端午祭以⼤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将会举⾏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会举⾏跳绳、假⾯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舞、农乐表演等。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之多。是什么东西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参与者、参观者?――这不能不归功于韩国江陵市政府对民间⽆形⽂化的⾼度重视和有效的保护。正是这⼀举措,使得⼀个民间节⽇成为江陵⽂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种⽆形⽂化遗产,供⼈类享受;成为外界认识韩国⽂化和江陵民情的⼀个窗⼝。韩国 “申遗”事件中提到的韩国端午节,指的就是江陵的端午祭。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