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文化教育2015年7月·71·
浅析《渔翁》与《江雪》美的异同
辛业丽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摘要:两首诗同为作者被贬时所作的渔翁诗,诗中描绘的画的构图的形式、符合的法则,格律上,押韵、节奏划分、对仗、修辞手法的使用皆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十字,后者垂直构图,前者主实,后者重虚,前者重动,后者重静。古风诗和绝句的区别使得格律的区别更为明显。而因为被贬的时期的差别作者的整体的感情、心境也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渔翁;贬谪诗;构图;平和;绝望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24(2015)07-0071-01
1 构图形式有侧重
从构图形式来看,《渔翁》和江雪都是十字型。《渔翁》中“日”是点,“西岩”(此处指“朝阳岩”,山名),“
竹”是纵向直线的一个走势,“云”“江”则是横向的水平线的走势,横纵均衡协调。《江雪》中的“山”是纵向直线,而“径”“江”为水平的直线,“渔翁”同样是点。虽然都是十字型的纵横交错的,但是前者的线条的重点在和谐,纵向的山的线条较少,竹子的则太短,云的则更加地接近于水平走向的面。这正反映了诗人的平和安宁的心境。后者侧重的是突兀。山是千山,径是万径,虽然实际上并非那么大的数量,但画面中的线条线条延伸的较长。横向的只有江,江本身的形状几乎已被周围的雪所掩盖,因此横向走势被淡化了。因此,从全景来看,此诗画面的纵向垂直的视觉效果更加明显。而这和诗人当时的那种比较极端的感情正好相合。
2 格律修辞应诗情
二者在格律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渔翁》是首古风诗。句式上,七言的音调节奏的划分方法都是一样的,但意义节奏却不尽相同。其按意义节奏来分应为“四-三”型,即是“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这样的“流水对”,读到第一句“渔翁夜傍西岩宿”后,读者会自然地产生一种疑问:他会在这儿干什么?于是,作者顺势将所做所为接上:“晓汲清湘燃楚竹”,使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使读者在读的时候就感受到诗人的欢畅之感。《江雪》则是比较严格的五言绝句,平起仄收式,一二句中,“千山”对“万径”,“鸟飞绝”对“人踪灭”,“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很是工整。三四句比之一二句算是宽对,“孤”对“独”,“蓑笠翁”对“寒江雪”,但意义上看,第三句是一个名词的组合而第四句却是一个动作,因此对仗不是完全的工整,但不影响其整体的整齐肃穆之感。诗人当时的苦闷使其在表达感情时都变得
深沉而庄重,加之被贬不久,尚被他人监视,此句式的整齐也可看作是诗人的谨慎。
此外,这两首诗都用了夸张的手法。《渔翁》中的“欸乃”一词有多种理解,其中得到认可最多的是“划橹”声和“渔歌”声,不管是什么样的声音,此处将其与山水之绿结合起来,似乎是声音使得山水变绿了,将本来并非一对一的事物相连接,视觉和听觉互生,打破了时空限制,正是这句诗的独到之处。正是这一夸张手法,使得春季之美、山水之绿变成了一个瞬间的动态变化,让人人耳目一新之感的同时顿觉春风拂面,《江雪》的夸张则主要在一二句。“千”、“万”都用一种数量上的夸张渲染出一种空旷,寂寥,苍茫之感。除了夸张,两首诗的修辞都各不相同。《渔翁》中的“欸乃”一词用的是摹状法中的直接模拟声音的修辞格。此处的“欸乃”脱离了俗套的“呼噜”、“吱呀”等太过直白的词,用了一个既新奇又雅致有情趣的词,使全诗显得别具一格,是全诗的“诗眼”。“云相逐”则用了比拟和借喻的修辞法。一方面,诗人将云比作人,互相追逐,悠闲自在。另一方面,诗人在此处以云喻自己。此此诗是诗人被贬官为永州司马的后期,对于很多的纷争名利基本释怀,此处心境变得平和因此显出云一般的淡泊情怀。《江雪》的对偶用的较多,显得较整齐且起到了强化环境之苍茫凄冷,诗人之孤独沉痛之情。
3 意境风格明变化
《江雪》和《渔翁》都是诗人被贬至永州时的诗,但前者是前期的,后者是后期的。刚被贬官的时候,诗人抑郁沉痛,因此在《江雪》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绝域苍茫的景象。写的是寒冬季节,暗示了
诗人的不幸遭遇。鸟已经飞走了,人的脚印都已经被覆盖。繁华过后,留下的是无边无际的孤寂与萧条。如果之前没有在官场和文坛上的特殊的名望与地位,诗人的苦闷情感尚可释怀,只是既然已有过,便更加加深了失去后的痛苦。如此苍凉辽阔的景,却只有孤独的舟和孤独的自己。“绝”、“灭”、“孤”、“独”这些极端的字眼均是诗人感情的极致的表达。后两个字直接描写的是诗人自己,欲说还休,唯有此两字表达所有的痛苦孤独绝望,理所当然成为“诗眼”。敢坚强地面对一切的复杂的黑暗势力。简单的二十四字,却蕴藏着丰富的内容。起句突兀,渲染了当时的苍凉浩大的景。末尾一句结尾结情,孤寂苦闷悲痛回荡在字里行间,除了最后的云加了主观的感情,其他的几本都是比较客观的描写,因此更倾向于无我之境。
《渔翁》已经是诗人被贬后期的了,此时的诗人对于政治风云已然看淡很多,语言比较平易自然,整体诗风冲淡平和,表现出的是悠然闲适的隐逸生活,体现的是他对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向往。有人认为最后两句应该删去,“欸乃一声山水绿”已经到达高潮,但最后两句恰恰暴露了其内心深处的不甘。纵然是陶渊明,也是因为官场失意才隐居田园,内心深处的惆怅怎会轻易消除。李白一生豪放不羁,依然“拔剑四顾心茫然”。唐代的文人,自少年至青年,仕途几乎是他们唯一的理想的寄托,这期间正是心理成长,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唯一的理想已经在它们的心里打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柳宗元也是如此,不可能在短短的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将这些完全置之脑后。加上七十岁老母亲随其到永州后不久去逝,生活动荡,他身心俱遭摧残,经历过此番坎坷情况好转后定然会觉得生活之美好。正如久病初愈的人会觉得
活着本身就非常幸福,暂时不会顾及其他。此诗句句包含诗人的主观感情,为有我之境。但并没有直抒胸臆,只是借景抒情,最后才点画出最关键的渔翁即自己,起到深化的作用。
渔翁夜傍西岩宿参考文献
[1]夏传才著·诗词入门[A]·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6)
[2]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A]·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9)
[3]李峰著·中国画构图法[A]·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