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讨论宽恕过程中的文化异同。宽恕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没有协商一致的定义。一般来说,宽恕过程包括对于犯错者的认知,情绪,动机,和行为的相关改变。近年来,对于宽恕的科学研究兴趣迅猛增加。但是,跨文化视角上的宽恕的概念以及机制是否相同仍不清楚。这篇文章讲的是宽恕的动态过程模型,包括宽恕过程的社会文化、认知、情绪、动机以及行为方面。其中的特别过程可能会因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社会冲突是一个上升的问题,威胁到安全和全球社会的福祉。有超过30的战争暴力冲突进行了世界各地的约州内的武装冲突40%已经持续了10年或以上,25%的战争已经持续了超过25年(Marshall &格尔,2005)。这些冲突往往导致不可估量的伤害,如家庭和社区的划分,以及极端暴力,和个人的心理问题(vallacher,科尔曼,诺瓦克,与建设wrzosinska,2010)。宽恕的能力促进有益的情绪调节过程,如仁慈思想,情感和行为(特·维特弗里特,路德维希,&猪栏,2001)-恢复积极的和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下面的这些冲突(麦卡洛合作关系,根,takbak,与特·维特弗里特,2009)。
虽然在过去十年中,西方关于西方人的宽恕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却很少有研究非西方人
的宽恕的概念以及机制。际关系理论和研究提供了一些对人际间冲突的普遍的原因与对策。然而研究主要关于自由文化下的宽恕。文化可以塑造体间互动形式。因此,理解跨文化的宽恕的基本机制是很重要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东、西方两个宽恕的过程。
宽恕的跨文化相似性和差异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宽恕有全球化的趋势。例如,黄和恩莱特认为有关宽恕的道德推理的发展具有跨文化相似性。青少年(20—23)比更年轻的少年(12—14)更本质地内在地宽恕,而这些较年轻的少年假设有更高的非本质的外在动机。此外,有关宽容的常见预测因子,如道歉、意图以及犯错的后果已经有了跨文化的发现。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注意到有关宽恕的文化差异。例如,Azar and Mullet认为宽恕的维度和成分具有文化的独特趋势。kadiangandu等人进一步假定,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宽恕被视为人际交往结构(例如,主要集中在对犯错者表达宽恕),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将其设想为一个内部构造(例如,专注于内在的情感过程)。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在个人主义文化中,神经质和宜人性的人格变量与宽恕的关系,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并不适用。
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与宽恕相关的人际关系变量具有跨文化差异性。Takaku, Weiner, and
Ohbuchi的一个研究表明,美国人更注意对犯罪感知到的可控性,而日本人主要关注再犯一斤他们与犯罪者之间的关系。虽然有证据表明跨文化的宽恕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但是有关于宽恕的东西方的看法和经验的汇聚和分歧的程度仍然是模糊的。在本文中,根据Gross的情绪调节模型,通过回顾宽恕的概念试图揭示可能会发生的跨文化差异的区域。
宽恕的概念
宽恕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目前没有协商一致的定义。研究人员对于宽恕的定义也不同,宽恕被定义为一个过程。根据恩赖特和菲茨吉本斯,宽恕被定义为一个过程。涉及对过错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它是指从消极转变为积极。宽恕的概念在本文作为一个过程:宽恕不能立即实现;他是一个过程,需要消费时间。宽恕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到情感、认知以及行为的过程。情绪成分主要是关于将对过错者的消极情绪(例如:愤怒、敌意、仇恨)替换成为积极情绪(例如:同情、怜悯)。认知成分包括对损害者的积极动机状态,并且对其无消极动机状态,这种转变通常发生在对于事件或者过错者的阐述以及重新评价的时候。最后,行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宽恕的表达(口头或者非口头)以及更多的安抚性行为。虽然研究人员将宽恕从和解中分离出来,但是毫无疑问,和解是宽恕的一种行为表现。
宽恕过程受到社会和文化基础的严重影响。然而,Enright and Fitzgibons模型省略了一个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因此,在文化背景中了解宽恕是很重要的。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宽恕动态模型,整合了宽恕的社会-文化、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
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宽恕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经常会发生人际冲突(例如,文化,社会,社会团体,家庭),因此应当将宽恕至于社会环境与社会互动中进行研究。一个人的发展不能理解为个人的学习,但通过检查个人与外部社会世界的联系能了解一个人的发展。作为个人是嵌入在更大的社会世界,亲属关系,结构,社会流动,在组和组之间的联系,公司权力,等级阶层、宗教中的,这些因素都会对社会互动过程产生影响。因此,宽恕的过程可能会有点跨文化的不同。
此外,跨文化心理学家认为文化价值观塑造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特别是,关于自我,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冲突解决,社会和谐,和品德的文化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互动的过程,包括宽恕。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是在行为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主要文化变量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宽恕过程中可能的文化差异。个人主义是一种社会模式,是指个人自己的看法相对独立,强调个人的偏好、需求和权利;个人目标高于组织目标,集体主义是一种个人视自
buchi己与他人紧密联系的社会模式;强调社会规范、责任和义务;重视社会联系和社会和谐。
情绪调节和宽恕
除了过程模型,情绪调节模型也可以用来探讨宽恕的过程。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人们在面对过错的时候总是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当冲突在社会关系中出现的时候,人们经常不得不努力控制他们的本能冲动(愤怒和敌意)。这些本能的冲动往往与关系幸福感相冲突并且创造一个非平衡的状态。相互依存理论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之间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这种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可以是对称的或不对称的,其程度取决于角对外部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大小。如,A方对B方的原料,B方对A方的制成品,可能表现出相互依赖的关系。双方都对对方的有关政策表现出某种敏感性,但由于双方依赖程度可能不同,各自的敏感程度也有异。A方的有关政策若不利B方,就会暴露其脆弱性。又由于双方的应变能力不一,它们表现出的脆弱性也有差异。如果双方敏感性和脆弱性相同或接近,那么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呈对称情况,否则即呈不对称情况。和情绪代理理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情绪调节在宽恕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在相互依赖理论的基础上,虽然本能的直接反应行为的特点是复仇的动机和愤怒的情绪,大多数人抑制这些反应以维持关系。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经历着
认知和情绪动机,将他们向亲关系行为转变。此外,根据情绪的代理理论,道德情绪(例如,爱,孤独,恐惧,羞耻,内疚)激励自适应的关系行为往往会创造和维持的重要社会关系(Fiske,2002)。因为社会关系中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情绪调节似乎是在建立和维护健康人际关系的一个适当的策略。
文化和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高度依赖于文化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以往的研究显示情绪调节的文化差异。例如,欧洲人抑制自己的情绪,而亚洲女性更容易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代理理论还认为,情绪基于适应性、战略性的隐式评价,文化上适当的响应关系状态和社会需要。社会化过程也塑造情绪调节的发展。例如,社会化过程的影响个人如何解释和评价他们的情绪,学习情感管理策略,并获得情绪调节的文化期望。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社会化过程各有不同的文化,会导致情绪调节的文化差异异。事实上,一些研究人员还介绍了文化的情绪调节理念。文化在个体水平上通过促进情绪反应来调节情绪,与文化价值观是一致的。例如,高激活快乐是美国的价值,但它在许多东亚文化中似乎是气馁的,因为高激活快乐不适合他们维护和谐关系的文化目标。
一个宽恕的动态过程模型
本文提出了一种宽容的动态过程模型,其中提供了社会文化因素可能影响宽恕过程认知,情绪,动机,和行为方面的系统观点。该模型参考情绪调节模型,并确定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的宽恕过程(见图1)。情绪调节模型(1998)表明情绪开始于情绪线索的评估,这导致情绪,生理,和行为反应倾向的协调。根据这个模型,情绪出现在人-情景互动的情况下。宽恕的动态过程模型扩展了情绪调节模型,通过一系列的情绪调节过程中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的改变—
最终引起宽恕。这个序列的开始详细情况或事件,是心理相关的(即,罪过)。一个人参加这一现状与评价情况的熟悉程度,价态,和价值相关性,如过错人的意图,犯错的程度,和与犯错者的亲密程度。情绪反应(例如,愤怒和敌意或同情和怜悯)然后通过这些评估产生的。个人调节或改变自己的情绪,认知,行为通过重新定义的情感事件(认知重评)。根据Gross(1998),认知重评是通过改变局势说明,在情绪反应倾向完全激活之前使之改变的情绪调节策略。这一策略有效地降低消极的情绪并没有生理成本,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
这个模型还可以确定可能调节跨文化宽恕过程的变量,这些变量包括:对过错的感知,辩证思维,归因方式、回避趋近动机,和社会参与和社会脱离的情绪。选择这五个变量是因为这些变量与结果相关,并且具有跨文化差异。接下来的部分将讨论这些变量对宽恕过程如何干预产生跨文化差异的。
Figure 1. A process model of forgiveness
对过错的感知
如前面所提到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结构可以用来解释在宽恕的文化差异,如违法的看法。个人主义者更关心的是保护他们的身份或维护正义,而集体主义者更关心的是保持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或维护社会规范。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希望在犯错后寻求正义。当过错发生时,人们可能会认为它是不公平或不正义的。在这个意义上,过错在现状和结果之间产生一个不公正的差距。人际关系中的过错常常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产生不公正的看法;因此,宽恕动机是恢复正义或个人的愈合。相反,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强调积极的人际关系。他们更倾向于避免冲突,尽量减少冲突的外在表现(钩等人。,2009)。当有一个罪过发生时,集体主义者也许会认为它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威胁;因此,他们宽恕的动机是保持和恢复社会和谐。总之,个人主义者认为过错是不公正的差距,而集体主义者认为过错是人际和谐的威胁。对所发生的事情的感知可能先于对过错的认知评价。因此,对过错的感知影响该模型的认知评价过程。
辩证思维
跨文化心理学(即与尼斯贝特,2001)指出,不同的感知世界的东方和西方的方式。在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分析思考。西方的感知和认知关注焦点目标。相反,在东方文化中普遍存
在的整体思维。东方知觉专注于更广泛的背景或领域。根据关系理解行为,它考虑到的对象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亚洲人注重领域,而西方人更注重突出对象。例如,日本提到的领域的信息几乎是美国人的两倍,和观察到的几乎是美国人两倍多的对象和领域之间的关系一样。据秋(1972),中国人以情况为中心的;他们有义务对自己的环境敏感,而美国人是以个人为中心;他们往往高估自己的独特性和选择的唯一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