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题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
例如:让学生自己当阅卷老师,给下列答案给分而,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一、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
答:1、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2、写朋友分手的离情别绪。3、烘托了离人的情感。
他们知道只能得3分,理由是答得不全面。具体该怎么答,又说不来。
二 问: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6分
答案: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杨柳”、“杨花”、“风笛”、“离亭”等象征离愁的景物来借景抒情 。末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学生明白这题可以得5分,有一分又不知道丢在哪里了?
针对这些现象,我归纳出有以下丢分情况:
1.完全不看试题要求,导致答非所问.
2.忽视题干隐含信息,造成要点不全.
3.忽视对诗歌题目的研读,造成理解有误.
4.忽视对注释的把握,影响答题的准确性.
5.对作品中的关键字体味不深,以致答题有偏差.
6、缺乏必要的专业术语。
指导他们得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是:
第一,从注释破解难点。对诗歌鉴赏题给出的注释,学生关注不够,在答题的时候没有把它考虑在其中。
例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贫女(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田荐其为工部侍郎。
本诗题为“贫女”,写的仅仅是一个贫女吗?请结合全诗及注释分析一下诗歌的立意,并指
出其写作方法。(不少于80个字)
在这个题目中,如果我们不看注释,这首诗的立意可以有多种理解,完全可以理解为通过这一女子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地位低下,在具体的练习中有不少的学生就是这样答的。注释在考试中,除了对原作的解释外,还是一个重要的出题点。在注释中包含着重要的信息,像这道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秦韬玉的身世和经历中,我们就应该理解出题者的意图了,就是以贫女作比,暗示自己的身世和遭遇。
第二,从题干得到启示。题干要求中的关键词被遗漏。如例1中对字数的限定,需要多加注意,如果考试的时候,你的字数不够,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减分点。再如,对题干中的“哪些”和“哪个”(或“哪种”),没有分清,导致考试的时候,答题丢掉了得分点。
第三,从题目认识对象,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到根据。学生对作者本身没有好好考虑,导致失分。
例2.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
请结合李白的生平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山中答问 这是一首乐景乐情,诗意淡远的写景诗。诗人写道:有人问我为什么独自居住在这偏僻幽静的山林中,我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因为我喜欢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你看那片片桃花瓣随着潺潺的流水漂向远方,我真疑似来到了人间仙境。
在解题中,不少学生没注意到李白这一关键点,所以,他们把答案写为:抒发了作者要隐居的思想感情,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结合李白的生平。李白的一生的思想,是介于儒释道三家之间,始终在入仕和出仕之间,所以,李白的一生是不会归隐的,只是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罢了。因此,虽然有的题目没有出现作者的生平和经历,但如果这是一位很着名的诗人,也要关注到作者的有关情况,否则,就要把题意理解答偏了。
第四,从原作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有的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没有对诗歌进行理解,就把诗歌当成了用典。
我们再看例2,有的学生把诗中的“桃花”,看作是用典,认为这里的“桃花”是用的《桃花源记》里的典故。这样的理解其实仍然是没有对题干进行认真分析。
第五,从首联、尾联到特点,把握情歌。比如诗的尾句、词上片的尾句和下片第一句,从中到与作者情感相关的字词,即诗词的“眼睛”。
第六,做到不引文不答题(结合诗句)。
不少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答得不到位,我在这里给大家一种建议,那就是不引文不答题。在答题的时候,把你的理解和诗歌中的关键字、关键词或关键句和特定的专业术语放到分析中,这将极大地增强答案的规范性。
第七.看选项,从选择题当中得到答题启示。
第八、答题要全面、具体。学生在答题的时候,答题不全或不点题。
掌握了丢分原因和答题方法后就明白开头的那个例子究竟丢分在什么地方了。
一、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1、交代了与友人握别的时间(是在春天)和地点(在扬子江畔);2、写了朋友分手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3、用这些景烘托了与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情感。
二、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1、离愁。2、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如“杨柳”、“杨花”、“风笛”、“离亭”来抒发感情 。3、末句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