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七)
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1)(2)题。(7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夏至
山中答问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①    
小巷(yǒu)②     深,院子里(fán)③     星点点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án)④     
宵漏夜短
夏梦正长
(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3分)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     ”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     ”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 ③     ”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①桃花流水,           。(李白《山中问答》)
               ,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③子曰:“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                              。”
⑥古代诗词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你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全用名词的句子是“                  ”。
⑦芒种,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行走村野,见农人刈麦田间,耕种劳作。芒种,忙种!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                  ”。
3.名著阅读。(8分)
(1)“兄弟”是《水浒》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3分)
【甲】  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乙】   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丙】  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A.武松  B.李逵  C.鲁智深
(2)根据《沙乡年鉴》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5分)
《沙乡年鉴》阅读任务单
阅读层次
阅读策略
阅读任务(部分)
阅读记录
检视阅读
略读浏览
依据内容,推断本书取名为“沙乡年鉴”的原因
   
分析阅读
评价质疑
利奥波德说“所有对这种原始状态的保护都是弄巧成拙”,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本书内容进行阐述。
   
 
主题阅读
拓展联读
从《沙乡年鉴》走向“自然文学”的主题阅读。阅读《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
/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7分)
天道立秋张承志
  (1)1990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2)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浙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一天天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刻地熬。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到了极致。
  (3)一点一点地挨着时间;无法读书,无法伏案。不仅是在白昼,夜也是潮闷难言,漆黑中的灼烤实在是太可怕了。
  (4)我有时独自坐在这种黑热里,像一块熄了不多时的炉膛里的烧烬。心尖有一块红红的煤火,永无停止地折磨着自己。似乎又全靠着它,人才能与这巨大的黑热抗衡。久久坐着,像是对峙。
  (5)天亮以后几个时辰,大地便又堕入凶狠的爆烤。有谁能尽知我们的苦夏呢?
  (6)街上老外,满脸汗水。
  (7)度夏的滋味、中国人是说不出的。
  (8)后来愈热愈烈,我几乎绝望。再这样热下去,连我也怀疑没有天理了。
  (9)可是,那一天是立秋。上午我麻木地走进太阳的爆烤。我已经不信任节气,不相信北京今年夏天还能立秋,我已经决心和这个毒日头熬到底了。那一天,家家户户的月份牌和挂历上都印着﹣﹣1990年8月8日,立秋。可是我没有半点预感。我没有任何对于它的期待,没有想象那种享受。在久久的煎熬中,预感与灵性,以及想象,都真的萎蔫了。
  (10)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
  (11)中午时我还是没有预感。只是挤命做着自己最爱做的一件事。这是一种唯一的度命方式;沉沉地抓紧,竭力地证明。在恐怖的酷热中,一切都呈着残酷感,但又呈着难言的美。
  (12)走进下午的阳光时,我看见人的影子在蠕动。我觉得胜利的感觉浮在自己颊上。生命又战胜了,我默想,这样活着如同战士。
  (13)下午的阳光开始显得五彩摈纷,美丽得让人忘却了残酷,异想天开地看见一丝温柔。如同一个在四面戈壁沙漠中的扳道工,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低低的、女性的唤声一样。即使如此﹣﹣在那个瞬间里我也并没有意识到它。
  (14)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我吃惊地回顾,发现行人们——北京人们都在彼此顾盼。接着,满树叶子在高空抖动了,并没有风,只是树杈间传来一个讯号。我差一点喊出来,一切是这样猝不及防,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15)我几乎想落泪。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立秋是真实的。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如同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按动了一个无形的天道的开关,把怜悯和公正一同随着凉爽送进了这个苦难世界。蓝天顿失了那种眩目的光亮,此刻蓝纯正。风升得更高,连梢尖上的叶片也在凝思——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16)我感动地站在大街正中。
  (17)我在沉默着呐喊。我是证人,我证明天理的真实。凉爽溶化着抚摸着我。它是证人,它证明我坚持到了今天。
  (18)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古人的遭遇,古人的忍耐,古人的感受与判断,以及古人的划分与总结。立秋二字,区别凉热,指示规律,它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这些愚钝的后人——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之中。
  (19)从那一刻立秋之后,我和北京人便享受着凉爽的快感。人人都心平气和了,等着下一个更痛快的节气。同南方北方的人们交流,大都感受略同。立秋律,执法全部中国。听说,有个老外在立秋那天激动地说:你们中国人的节气真棒!
  (20)回想以前许多年都没有留心。年年立秋,我都没有感性。也许是从未经历过这样一个残酷的苦夏吧,也许是因为从小缺少关于天道的教育。
  (21)沐浴着广袤无际、阴柔轻漫的凉爽,我久久感动着。从那立秋的时刻至今,我每一天每一瞬都意识着这秋之伟力。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我想证明——天道的存在;但我已经预感到证明的艰难。
  (22)因为,中国早就证明完毕,而且语言简练至极,仅仅用了两个字。
(选自《荒芜英雄路》,有删改)
4.从苦夏到立秋,“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全文,加以概述。
答:                      
5.下面是文中关于“凉爽”到来那一刻的一组描述。
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
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结合加点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
答:                          
6.阅读散文可以沿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读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阅读下面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陈述你的理解和思考。
“我”:我是证人,我证明天理的真实。
“我”: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
“我”: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
“我”:                                               
(二)(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