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是、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块红土地上,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长期以来,井冈山市依托自身特有的红资源优势,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以创建红文化特校园为抓手,以丰富的德育特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形成了鲜明的井冈山德育工作特。
依托特有的红资源,打造红校园文化
润物无声,一种好的文化,能给学生一个好的氛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多年来,井冈山各学校都高度重视用红文化来感染学生,营造红校园文化环境,强化对学生的红教育。
一是创设具有“井冈特”的校园环境,让学校每一个角落都能时刻体现无声的教育。各校
在教室、走廊醒目的地方张挂具有革命彩的格言警句和关于井冈山的诗词,悬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肖像以及井冈山革命旧居旧址图,让学生们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气息。利用这些红语言,让学生感知红井冈山的魅力,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二是创设具有“井冈特”的班级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把红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市三年级以上班级都以红为主题自主创编班风口号、班级公约等。例如,井冈山小学的示范班级取名为“红军班”,办班理念是“学革命传统,做红军传人”,目标是“争创有井冈特的全国知名班集体”。在班级布置上,有自己的“小红军读书栏”“小红军知识栏”“小红军比赛栏”等,班歌是《井冈山下种南瓜》。如今,红文化不仅成为了井冈山学子升华思想、陶冶情操的有效载体,同时,井冈山的许多班级也以红为媒,和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学校的班级结为友好班集体,将红文化影响力辐射到全国各地的学校。
依托特有的红资源,开展红活动育人
一是开展红领巾义务小导游活动,不断创新德育途径。义务小导游是井冈山影响最大,
最有代表性,也是每个井冈山的学生都想参与的德育活动。早在2000年,为了创新德育模式,开辟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井冈山中学和井冈山小学每年通过自我推荐等方式,选拔一批学生,在学习口才、礼仪以及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后,正式“上岗”成为义务小导游。每逢节假日,这些小导游统一着装,和景区工作人员一起出现在井冈山各红景点为游客们作义务讲解。前来参观的游客对此好评如潮,义务小导游也声名远扬。现在,一些领导同志来井冈山参观,还特别点名“预约”义务小导游为他们作讲解,至今约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义务小导游活动。义务小导游们在宣传井冈山精神的同时,这种身临其境体验式的德育模式,也在不知不觉改变着他们自己。有些同学以前在陌生人面前讲话总会很紧张,刚开始当讲解员时,也常常忘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克服了胆小羞怯的缺点,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也有些同学家境比较富裕,从小爱吃零食,通过学习革命故事,了解到红军战士生活的艰苦,彻底改变了乱花钱的习惯。
二是积极开展“寻红根、唱红歌”等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不断拓宽德育渠道。“寻红根”,就是每学年开学初,全市初中学校都会组织新入学的同学参观瞻仰革命旧居旧址、重走红军挑粮小道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踏寻先辈们的足迹,亲身感受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革命先辈生活、工作的艰辛,上好开学的第一课。同时,每学年定期邀请老同
志、老干部到各个学校与同学们面对面地交流、谈心,讲述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先辈们战斗、生活、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共同回忆那段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把握井冈山精神丰富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唱红歌”,就是全市各个学校每周利用音乐课或活动课时间,组织师生学唱红歌,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红歌赛歌会等活动。现在,井冈山市各个学校都形成了每班每学期至少学会四首红革命歌曲的习惯。《红星歌》《映山红》《学习雷锋好榜样》《井冈山下种南瓜》等红歌曲在井冈山的每所学校都是人人耳熟能详,并且会唱的歌曲。
三是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不断细化德育目标和层次。针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要求一年级学生记住一位革命先烈的名字,二年级学生会唱一首红歌谣,三年级学生会背诵一首与井冈山有关的诗词或一段名人名言,四年级学生能讲一个井冈山革命故事,五年级学生能介绍一段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六年级学生能介绍一处井冈山旧居旧址。通过实施分层次的红教育,使井冈山的学生逐步了解井冈山的红文化,进而掌握井冈山斗争的历史,理解井冈山精神。
依托特有的红资源,编写地方德育教材
为了让红教育有配套的教材,持续发挥红资源的德育作用,让新一代的井冈山精神传人都了解井冈山革命历史,会讲井冈山革命历史,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井冈山市充分挖掘红资源,精心编写出了一套地方德育教材——《井冈山精神》,七个年级共14册,目前已在井冈山市中小学推广使用。
《井冈山精神》教材的编写始终做到坚持“一个中心”,渗透“三个原则”。坚持“一个中心”,就是所有文章和图片都紧紧围绕“井冈山精神”这个主题;渗透“三个原则”,就是注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在编写过程中,组织者始终以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力求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充满儿童情趣。这套教材不但有历史的天空,而且有时代的彩虹。教材在2012年得到了当时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的褒奖和肯定,并在《人民日报》和《内参》上做了推介与宣传。
依托特有的红资源,助力红传承平台
一是实施三类课程模式。在多年来的实践中,井冈山教育系统边探索边总结,逐步构建了富有特的面对课堂的“基础型课程”、面对养成教育的“素养型课程”、面对红传统活动的
“体验型课程”,三类课程形成了井冈山精神教育课程模块。强化全面、全员和全过程育人,提升全市各中小学红德育工作的效果和文化育人的品位。
基础型课程:各校从三年级至九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井冈山精神》课,由政治专业的教师或班主任负责教学。
素养型课程:各校把《井冈山精神》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生动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体验型课程:各校结合井冈山精神教育,开辟第二课堂,积极把革命旧居旧址作为井冈山精神教育基地,利用丰富翔实的文字和文物资源,通过多种多样的现代化展示手段,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参与体验的积极性。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深挖细掘红历史文化,打造核心价值精神品牌,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飘扬的旗帜 二是建立学校社会协作的教育网络。井冈山市要求各中小学协同当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齐抓共促井冈山精神的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互助,互动,互补,互进”。每
年的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红高峰论坛等,都有青少年学生的参与,切实创造了良好的井冈山精神教育环境。做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互相沟通、积极配合,树立和宣传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了一个科学规范的井冈山精神教育体系。
三是打造红德育网络平台。井冈山市积极借助互联网,做好红传承,特别是借助“互联网+”和“视像中国”等平台,倡导全市中小学把井冈山精神的教育走向信息化、现代化。利用红网络,井冈山的学校做到了三个“协作”:“内外跨地协作”“城乡跨校协作”“校馆跨行协作”。井冈山市和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有井冈山精神教育方面的合作,这就促进了井冈山各学校和全国兄弟学校在井冈山精神教育方面的互动,使得井冈山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井冈山各学校也逐步走出封闭,获得提升和发展。例如,龙市小学充分利用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和自身的德育优势,精心设计和开发了井冈山精神教育校本课程“小故事大精神”;借助“视像中国”平台,通过网络远程课堂的形式,让全国各地的孩子更多地了解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把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表现出来,以赏故事、唱红歌、学精神、说收获等形式,让全国的中小学生学习和体会了井冈山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井冈山精神的指引下,井冈山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有决心,有信心,让井冈山精神的旗帜在每一所校园高高飘扬。
(作者系江西省井冈山市教育局局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