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忆江南》教案6篇
《忆江南》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__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准备
  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环境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诗人“白居易”。白居易 忆江南
  (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词。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设计意图
  1.开头先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介绍诗人,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题,这样既简洁又明快。
  2.对词和词牌名的简单介绍,体现了对中国诗词文化知识的渗透。
  二、初读感知,欣赏江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评议后再读。
  (二)学习生字“谙”。要求: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1.指名读。
  2.分析字形。
  3.理解“谙”的意思。
  4.指导书写。
  (三)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
  1.指名读(评议)。
  2.范读。
  3.齐读。
  (四)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方法:自读、探讨、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运用阅读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词意,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词眼。
  1.品读“好”。这首词中哪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
  2.指名朗读“江南好”。
  3.齐读“江南好”(体会诗人对江南景的赞叹之情)。
  (二)品词赏句。
  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反复诵读,注意读出节奏美。方法: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2.想象画面。
  (1)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美美地读,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再有感情的朗读。预设与相机点拨: “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比火还要红。”这“红胜火”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鲜花怒放的景象,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语?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这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这让老师不禁想起了这个词:绿波荡漾,你又想到哪些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