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其二翻译
《忆江南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译文:回忆漫游江南,最使人忆恋的是杭州。杭州景致最美的是中秋之夜到天竺山赏月,夜宿虚白亭在枕上观钱塘潮头。哦!不知何时还能重游?
拓展:
忆江南(三首)
(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好,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好,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小令,明白如话,凡是领略过一点江南景的人
似乎皆能道出一二,但谁能咏唱得如白居易这么好?委实是古今鲜见。
这不是夸饰之辞。想想看:江南的景是那么的多彩而
无垠,仿佛一根春草就是一个绿的梦,一抹寒烟就是一首
朦胧的诗;在它的面前,人们似乎只能孩子般地憨憨地道一声:醉了!我醉了!这是一种意会于心的、难以言传的、乱花渐欲
迷人眼的审美感受,要想把它捕捉到诗笺上,很难,很难。
日出,江花,春水,这是江南春景中常见的物象,词人
没有去实写它们的形状,只是尽力突现和渲染了它们的彩。这彩,说来也极为寻常——大“红”大“绿”,“乡气”得很呢! 然而,这种世俗喜庆中的“当家”彩,一旦与初阳、江花、春水结为伙伴,便立即带上了生命初醒、万象更新的
哲理和诗情,仿佛整个天地间都流动着“红”的元气和“绿”的津汁。这是何等高扬的生命豪情和宇宙意识哟!人们简直闹不清是初阳点燃了江花的烂漫。还是江花烘托了初阳的光焰;是无形的春给江水注入了生命的绿,还是“青出于蓝”的江水赋与春天以绿荫覆罩万物的情致和风彩! 一切皆渺然容化,一切皆以息相吹,江南春在“红”与“绿”的交融中生气勃勃地诞生了。
接下来是两个“特写”:杭州的“寻桂子”、“看潮头”,以及吴宫的饮酒、观舞。前者,分明在中秋时节;后者,无节令上的确指。这样,三首小令便在“时”、“空”上做了错错杂杂、点面结合的调度,虚虚实实,跳动而又合拍。春
华秋实,江南之春的生命浆汁流泻到成熟了的秋季,该是什
么模样?词人精选了两个物象——小小的“桂子”和澎湃的“潮头”。壮丽如火的“江花”到此刻收拾为点点“桂子”,深沉地灌溉着“绿”的“江水”到此地深化为激昂的、如雷鼓如卷雪的江潮,个中妙处,自不待言;单
是一个“寻”字,一个“看”字,就够我们驰荡神思了。“山寺”,本来静,词人偏要在极静中寻觅传说中从月宫飘落的桂子,静得格外空灵,格外寥廓;郡衙,本来喧闹,词人偏要在“乱耳”、“劳形”的环境
中高卧亭中,看混混沌沌、浪拍云天的江潮,闹腾得越发心
白居易 忆江南意砰砰,越发情系沧桑。于是,一种有别于欢呼春临大地的“意之象”油然而生:上游碧落的思丝,扣住了精微的神奇的桂子;俯视人寰的眼孔,摄下了催人老去的、一月周流六十回的江潮。美好的秋之江南,成熟得令人沉重,郁勃得令人心事
浩茫。何以解忧?唯有“吴酒一杯春竹叶”,唯有“吴娃双舞
醉芙蓉”。词人似乎沉醉在一种文化氛围之中,那带来盈盈
春意的江南“竹叶”佳酿,那令人追忆的倾倒吴宫的醉芙蓉般美妙的西施的舞姿,赋予世世代代的江南游子多少慷慨,多
少吟哦,多少才思,多少风流……
江南,江南! 你是生命的一种象征,你是天上人间、沧海桑田的声声咏叹,你是充实而富于光辉的“吴文化”的多情的摇篮。白居易力图在眷恋中将你追忆,将你描画;他成功了,留下了这三首绝妙的《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