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察日记的评语
【篇一:观察日记评语】
你有观察,有思考,有实验,结构也很完整,叙述也有条理。
你的小蒜苗和你一样有这不服输】力争上游的劲头,你赋予小蒜苗动作、情绪,很好,继续努力
你的语言太吸引人了,你积累的那么多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正邦,你的比喻句也是那样生动贴切,最后结尾实在精彩极了
你的观察记录很全面,你对乌龟的这段外形描写很精彩
你笔下的小蜗牛真有趣,居然会跳舞,和你道歉的那段也写得很生动,仿佛小蜗牛就是你的朋友,后两段有点多余,以后要注意内容的取舍。
你的记录真详细,和小乌龟之间的趣闻还有那么多,如果---陈述到习作中,习作的内容就更加充实,精彩了,从你不经意的语句中不难看出你的确“精心”而且“留心,写作就要这样,继续
努力。
正因为有了之前自信地观察,认证的记录,你的观察日记写出了不同时间植物的变化,每一种变化的描写都很生动,有的鞋样子,有的鞋颜,真棒。
1. 把自己观察三叶草的过程写得清楚而具体;
2. 书写能再工整些就更好了;
文中比喻句、拟人句、诗句引用得很好
小作者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人,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自己的小豆芽有没有变化。在作者的细心观察下,我们了解了小豆芽的成长过程,是一篇不错的观察日记。
这里用到了观察五觉之“眼、耳”。如果再加上“小猫惨叫一声,”这里加上象声词“喵——”的话,文章效果会更好,更有现场感 这里用了观察五觉之“手”,不是一旁看,一旁听,而是写出了与小猫的直接接触,小猫的直接反映,好!)
点评:好!小作者又一次采用了“持续观察法”,把小猫捉老鼠的动点评:引用当时说的话开头,这个方法可取,能让人感受到小作者本文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将豆子比作可爱的宝宝,有衣服,还有拉链。让人读来缺的生动有趣!由此可知,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能把一样事物写活了)的兴奋感。 感表现出来了。)
结尾写出了自己的收获,提升了“观察日记”的价值,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本文用到了观察五觉之“眼”,而且,把金鱼多姿多彩的外表美表现出来了。语言优美,比喻恰当,如果少了这些比喻,语言就会显得干巴巴,文章就不会感染人。)
:“调皮”一词用的好!赋予金鱼人的灵性,使人对金鱼产生喜爱之情。情感自然流露,使文章充满人情味。)
本文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了一个观点:小金鱼有时候可调皮了。本文结构清晰,你发现没有,是按照“总——分——总”方式构成段落的。)
开头简明扼要,用准确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本次观察的严谨性。好!):“三个观察点”可见小作者在本次实验中的聪明和用心,保证了在短时间内能观察到蚂蚁。)
:小作者运用“联想”的方式,把蚂蚁的吃相和吃的规矩表现出来。让人产生“现场感”。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是最佳的描写!)
本文动作词语运用得好,一连贯的动词,让人觉得画面活了
要把场景描写好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读者产生亲历感,本文中,小作者巧妙地把蚂蚁当成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军队士兵来写,一下子拉近了与小蚂蚁间的距离,仿佛让读者亲眼看到那个浩浩荡荡的部队在前进)
观察细致!能选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好!)
点评:佳句!“弯腰”和“挺起胸”既写出了小草在浇水时的状态,又赋予了小草以人的特点。紧接着,根据这一弯一挺的状态马上联想到战士,把小草比作战士,那份坚强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被挖掘出来了,真棒:日记格式不规范,缺少天气)
!最后引用了诗句,使文章富有文采。)
:一系列的动作是有现货顺序的,小作者聪明地运用了关联词与“先??苍翠欲滴”用得好!流
动的绿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可见小作者平时词语积累很丰富,真棒!)“ 然后??最后”使介绍富有条例,可取!)
几个并列的词语写出了绿豆的特点,从颜、大小和新鲜度等三个角度去观察豆子,可见小作者的细致和用心。)
本段中“胖”和“挤”这两个字用得好,给予绿豆以让人的特点,拟人的写法,会使眼前的事物富有灵气,值得同学们借鉴!本段中用了“将计就计”一词,可见小作者试图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来表述,这种想
法值得鼓励,但是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些不合时宜,建议改成“体恤民情”怎样?同学们,也可以思考一下,还有什么更好的词语可以替换。)
本文体现了观察的准确性,用了具体的数字1.5厘米,可见小作者做事小作者在结尾处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观察有思考,使文章有了深度,可取!)严谨,观察用心!)
(点评:通过亲身的经历得出的结论给人的印象总是特别深刻,一次观察一种收获,好!)
附:1、写有关让梦想飞翔的稿件(板报用)周一收 2、 查古今文化异同  陈老师评语:你的语言太吸引人了,你积累的那么多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真棒!你的比喻句也是那样生动、贴切,最后结尾实在精彩极了!老师评语:你的观察记录描得更全面,如果把这些平时观察的都融入学习工作就更棒了,不过你的对乌龟的这段外形描写很精彩。
你笔下的小蜗牛真有趣,居然会跳舞,和你道歉的那段也些地很生动,仿佛小蜗牛就是你的朋友,后两天有些多余,下次注意内容的取舍。
陈老师评语:你的观察记录真详细,和小乌龟之间的趣闻还有那么多,如果一一陈述到习作中,习作的内容就更加充实,精彩了。从你不经意的语句中不难看出你的确“精心”而且“留心”写作就要这样,继续努力!
  点评:正因为有了之前细心地观察、认真的记录,你的观察日记写出了不同时间植物的变化,每一种变化的描写都很生动,有的写样子,有的写颜,真棒!
【篇二:学写观察日记(教案反思加点评)】
《学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屠侃颖
  一、谈话导入
写观察日记 你在长假中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新奇的发现?
二、观察日记的对象
1、 整理同学们的周记题目
《秋叶》《含羞草》《蚱蜢》《小鸡》《蜗牛》《绿豆发芽记》《可爱的小金鱼》《母鸡下蛋记》
2、 归纳两类观察日记
观察一种事物的
观察一个过程的
3、 总结
观察日记的对象:一种事物,一个过程或是一个场景
三、观察日记和写景作文的不同
2、 引导发现两种文体的不同
语言风格不同:文学彩更浓vs偏向于说明文精确的语言表达
格式不同
3、 重点学习观察日记的格式:日期 星期 天气
4、 小结:看来,写好观察日记需要进行仔细的观察,那么,我们如何来进行细致的观察呢?
四、学习欣赏两班同学优秀的文章
1、 指导观察日记的写作技巧一: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优秀的片段3个)
2、 指导观察日记的写作技巧二:写一个过程的时候,用上一系列精准的动词。(优秀的片
段2个)
3、 指导观察日记的写作技巧三: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优秀的片段2个)
4、 指导观察日记的写作技巧四:在语言表达上,可运用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打比方、列
数字等说明方法,也可将观察对象当做人来写,增加文章的情趣性。
5、 对照板书总结写作技巧
五、对照写作技巧点评范文《蜘蛛的观察日记》,出写的好的地方并说说原因。
六、修改自己的作文初稿。
  反思:
这是第一次尝试在中课中上习作指导课,虽然在课前做了很多的准备,有过很多种设想,但最终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时间的安排方面,将过多的时间放在了讲评上,忽视了课堂上给学生练习修改的机会,错失了自我修改、同学互改、小组内改这些可以自我反思、
互相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其次,在讲评内容上,还缺乏条理和科学性,一些内容没有经过仔细的推敲,如观察日记和写景作文究竟有什么区别,是否适合对四年级的孩子讲。在指导学生写作技巧的时候,过于偏重面面俱到,便很难将一点教深教透,如果只注重两点技巧的学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当堂修改,那效果会好的多。
习作指导应该讲究让全体学生在习作指导的每个过程中有所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求实和务本,最终获得习作技巧的提升,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周华校长的点评:
一、作文指导课应该在课前出示明确的标准
二、习作指导课分为两类:习作前指导和习作后讲评,以“指导观察日记”为例,习作前应
侧重观察方法的指导,习作后侧重表达方法的指导。
三、对于小学生而言,范文的学习很重要,与其花费时间研究两种文体的异同,不如直接进
行正面引导,让学生多多接触优秀的范文。
四、作文指导课应该留足时间给学生进行当场动笔修改,根据标准来进行小组互评或是自我
修改,都能够起到较好的巩固效果。
【篇三:日记评语】
☆ 赵帅!老师发现你有惊人的记忆里,学过的课文你记得多么清晰。如果你学着用自己的话来写日记,老师更喜欢你!
☆ 你是个细心的孩子,你把秋天的美丽彩都写出来。老师相信你细心的观察,真实地感受,会让你写出更美丽的句子。
☆ 读你的日记,老师发现你又进步了许多。你细心的观察,让老师感受到了美丽的秋天,加油!下次希望你写的日记更精彩。
☆ 美丽的秋天,在你起床上学的一路上展现了出来。老师看得出你观察得很认真!希望下次见到你更棒的日记!
☆ 看了你的日记,我也感到了几分喜悦。你是个细心的孩子,老师希望以后能看到你更精彩
的日记。
☆ 你今天的日记更美了,老师仿佛看到了你笔下美丽的秋天,真的好像一幅画。有两个错别字别忘了改哦!
☆ 老师从你通顺的语句中,读懂了你。我知道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如果你能把字写得干净些就更好了。
☆ 瞧!你的语言多美!还用上了比喻,老师为你喝彩!
  ☆ 你真会观察生活,句子写得真美呀!
☆ 能把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的名字、内容写清楚,还用上了好词,真好。不要点那么多的逗号,读读你写的句子,看看用“”划掉的“,”,是不是不用点呀! 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用对“,”号的。
☆ 小兔子在你的笔下,太可爱了,你的文章越来越精彩了。
☆ 日记写得真好,会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句子,真真了不起。
☆ 你太棒了,既会干活,又会把怎么栽的苗写出来,真了不起。
☆ 玩游戏真快乐,老师也想参加游戏。玉米丰收了,全家人多高兴啊!你写出自己高兴的心情,真好。要是字再工整点,会更好。
  ☆ 爸爸不会冷的,因为他有一个既爱学习,又关心她的好儿子呀!心里热乎乎的,又怎么会冷呢?
☆ 读了你的日记,好像走进了童话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