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稚子弄冰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时间
一课时
信息
技术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问题设计
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
环节一:
了解诗人,揭题导入。
描写儿童的诗句有哪些
1.你了解诗人杨万里吗?
1.同学们,你们了解诗人杨万里吗?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
活的另一首古诗《稚子弄冰》。(板书:稚子弄冰)
3.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稚子”在这儿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4.了解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1.出示诗题,学生齐读;了解题目意思。
稚子,幼儿;杂兴,提着冰块玩耍。
幼稚、天真的孩子以冰做玩具玩耍。
2.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主要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等。 
学生对杨万里并不陌生,由学过的古诗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活动二: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哪些词语不理解?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朗读技巧:二二三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稚”。
3.指导书写“晓”。
4.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活动三:
助注释,理解诗意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小组合作学习:
1. 借助注释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订正。
(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2.小组交流
3.出示: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串起,当做银钲。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理解诗意,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活动四
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你眼前浮现怎样的场景?
1.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
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诗中描绘的情境的转变,也可以加上相应的动作。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赏稚子的情趣。
(2)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心态上: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弄冰”,但孩子兴趣浓厚。
泽上:“金”盆“彩”丝串“银”冰。(板书: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
形态上: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板书:形态上——圆形)
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板书: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
(3)全诗形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悦耳赏心。绘声绘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板书:以冰为钲 自得其乐)
(4)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正是因为这样,孩童的“脱冰作戏”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4.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在学生多次朗读中,引导学生想象古诗呈现的场景,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古诗的精妙之处。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
形态上——圆形
              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
                    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搜集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
教学反思
一、品读词句,感悟诗情
《稚子弄冰》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古诗,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
二、字词出发,品味快乐
可以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句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
三、拓展延伸,改写古诗。
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古诗改编成短文,展现诗句中的情景,可以加入自己的恰当想象。联系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仿写练习,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