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分析
积极意义:首先,新闻娱乐化使新闻放下了千篇一律的严肃形态,转而变得轻松活泼,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媒体也赢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它通过将新闻的文化内涵通俗化、大众化,达到了面对更多受众传播的目的,只要分寸得当,它也能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新闻娱乐化具有两点意义:第一,新闻娱乐化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报道模式,促进新闻业务的变革。新闻娱乐化以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为报道理念,颠覆了传统的“传者中心论”:新闻传播已经改变了严肃播报或者说教式传播的局面,说新闻、聊新闻、讲新闻故事、真实再现等等新鲜的形式不断引入新闻传播实践,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第二,新闻娱乐化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统治教化的“寓教于乐”。新闻娱乐化的娱乐外壳,突破了传统教化的枯燥和正统,有利于“寓教于乐”。在新闻节目中,介绍多元化、趣味性、知识性的新闻资讯,着重扩展受众的新闻视野,同时使得受众获得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体验,另一方面,硬新闻的适当软化,使得受众更乐意去接受硬新闻甚至是包含于其中的具有导向性的信息。
消极影响:娱乐化以尽可能软化新闻的方式来满足受众需求,赢取广告客户。在利润的驱使下,媒体放下了高傲的架子,走到了众当中——这是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然而,过度娱乐化也使不少新闻流于庸俗。产生过程中出现的传媒泛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将使媒介的权威性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
首先,新闻的功能被异化。新闻的首要功能是报道事实、提供信息,为人们守望或监督环境,为人们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重要性原是新闻价值判断和取向的首要标准。新闻娱乐化将新闻的首要功能异化为娱乐,使之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新闻价值取向的首要标准。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的受众,正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人们关心他人丑闻的注意力被拉长并乐此不疲,对那些与他们没有利益关系的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故事当成他们需要的新闻,而对与他们生存和发展利益密切相关的诸如住房、就业、教育、就医、交通、安全等公共事务报道的注意力却被大大减弱.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媒体放弃了作为社会公器的职责,在市场的利诱下,已从“守门人”变成市场口味的追逐者,这是在新闻娱乐化成为一种时尚时,新闻媒体及从业者社会角的错位。其次是媒体公信力弱化。新闻娱乐化的泛滥,延伸到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等领域。体育新闻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赛事本身,更是关注
某个体育明星的私生活或者其他个人的绯闻等等;而在做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时,甚至移植文学上的“黑幽默”的手法,以调侃的形式报道灾难事件或者其他悲剧事件,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的道义。再次是,选择和表现新闻的思考方式异化。新闻泛娱乐化过分强调了新闻的娱乐功能,培养某些媒体从娱乐化的视角考虑,选择、判断、采访新闻素材,以及对版面编排和标题制作进行包装。晚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特殊收视环境,决定了它必须要以“软新闻”为主,根据观众的口味调整自己的定位,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走大众化道路,以争取更多的受众。,音乐和特技不但没有使新闻的真实性打折扣,反而凸现了主
题。可见,对新闻节目做适当的娱乐化包装是可行的。晚间新闻节目通过表情和语言的改进,加强了主持人与观众的沟通,在从“播新闻湖南师大教务处电话”到“说新闻”的变化过程中,主持人有了情感的参与,言语充满了对传播对象的尊重和体贴,而不像传统新闻播音员那样在播节目时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从节目开始到结束,始终板着面孔,缺乏与观众情感的沟通。现在的《晚间新闻》主持人,脸部的表情丰富了,体态语言也成了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湖南卫视主持人李锐播新闻时双手交叉握在胸前,具有独特的个性。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首当其冲的打出了新闻娱乐化的旗帜。它以社会新闻为主,反映民生,为老百姓说话。而且一改严肃、呆板、说教的正统模式,以轻松、诙谐和幽默的播报方式,让观众喜闻乐见。
湖南台《晚间新闻》形式多样
在省级卫视的落里,湖南台《晚间新闻》作为新闻的娱乐化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形式多样,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1.在报道形式上抓有兴奋点的情节和细节原来在教科书上被划到新闻背景范畴的东西,在湖南台《晚间新闻》里突出到了前沿、充当了主体。2.灵动性强湖南台《晚间新闻》有很强的主、客观结合性、连贯性和细节性。很好地和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整档节目显得富有灵动性。3.编辑和制作上推陈出新在节目编辑和制作上,手法活泼,富于变化。它们有各自的栏目标志,譬如“喜报”、“我来露一手”、“远山的呼唤”等等;在新闻节目中插入音乐,甚至插入流行歌曲。4.主持人语言亲切自然在播报方式上,湖南台《晚间新闻》强调的是“说”新闻。与常见的“说新闻”不同,《晚间新闻》也
并不是单一的说新闻,而是“听我讲新闻”。
对新闻娱乐化的担忧与展望
(一)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
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
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讲古,有的好像编顺口溜,有的竟如调侃玩笑,缺乏信息共享,缺乏言之凿凿。新闻节目,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性质,硬是让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是南辕北辙的,也是毫无道理的。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高低深浅,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真正的好的新闻娱乐化节目,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角度新颖、形式完美,自然会给人以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魅力,可感可信,回味无穷。要把娱乐化运用的恰到好处,把新闻做的更加贴近众,响应国家“以人为本”的号召。[FS:PAGE]
(二)对新闻娱乐化的展望
湖南台的《晚间新闻》无疑开创了电视新闻界的先河,而且给各大电视台起了表率作用,也是新闻娱乐化的一个典范。在如今的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无论是做什么样的新闻,最低限度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否则,即使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祸害无穷。新闻传播在逐渐走向世界,在那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真实、准确、密集、迅捷、高超、美感,将成为竞争的焦点。新闻的娱乐化在当代是值得肯定的,它运用较为丰富的表现手法吸引了受众的眼球,它的成功就在于新闻开始逐渐为老百姓办事情,逐渐符合都市生活下的人,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是这对新闻节目的要求会更高,一方面是遵循新闻的规律,真实、准确、迅速的传达信息给受众,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传达方式,要多样化,要与艺术相结合。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电视台已经逐步改制,成为企业单位,自负盈亏。这样一来,就必须要做出更加贴近受众的节目,可以说受众的需求决定了电视节目的生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受众需要轻松,需要电视节目为他们缓解压力,所以带有娱乐元素的节目就有了强大的生存空间。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
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
心理需求。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
市场经济后,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
钱。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受众
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品,只要
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
大众化,受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
众,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
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其最终结果是,传媒
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新闻娱乐化传播。从各大电视台新闻娱乐
化节目的收视率来看,都比同类节目要高很多。尤其是湖南台《晚间新闻》,在全国都有很高的收视率,加之国家已经提出“以人为本”的口
号,对电视节目有了导向作用,一切服务于受众。相信新闻娱乐化会在
更多的节目中得以体现。我坚信新闻娱乐化勇敢地、坚定地向前走去,
一定会有它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二、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的利与弊
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现象的历史和现实,
它之所以会一直存在和发展,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闻传播客观
规律,所以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一)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符合新闻价值的要求。
“趣味性”这一新闻价值观念,在市场熔炉的冶炼下被重新发现,具有
趣味性的事实往往能够引起人们情绪情感上的共鸣,丰富人们的生活情
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新闻的娱乐价值是新闻价值的一
个重要因素。
尽管不少人都认为媒体传播的新闻越来越肤浅,以至于把情、暴力
和危机当成胡椒面和味精滥用的新闻称为“垃圾食品新闻”。以克林顿性
丑闻为例,《时代》杂志驻北京首席记者吉米•弗洛克鲁说:“人们说他
们烦透了莫妮卡的故事,但数据显示,只要一有这个故事,他们便会去
读、去看。”由此看来,新闻的娱乐性不但不会消解新闻价值,反而能
为它们到更为有效的实现途径,从而加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
力。
(二)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也是追求最佳传播效果的需要。
从传播效果来看,受众的情趣直接关系到整个接受行为的全过程,受
众总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使用媒介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全球传媒出现新闻
新闻晚知道娱乐化倾向的最直接的动因是受众的兴趣发生变化,传媒业不得不随着
受众兴趣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是他们的生命
线。
《娱乐至死》是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一部关于电视文化的著作,其中充满了对大众文化娱乐化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尤其对电视文化带给人们言行、情感和思想方面影响的分析鞭辟入里,电视新闻语言娱乐化现象不仅制约了我国传媒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危害很大。
第一,社会公众知情权受损,造成公众利益被侵害。娱乐化的大众传播把信息报道的重点放在了那些无关紧要、琐碎的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上,占用了宝贵的版面和频道资源,而那些关系到广大人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新闻却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公众的注意力往往被从重要的事务上引开。传媒一味迎合受众的娱乐口味而忽视社会的重大事件,实际上造成了对公众利益的损害。
第二,应负的社会责任淡化,造成媒体公信力下降。客观公正、导向正确、遵纪守法、诚信服务、树立在社会生活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是媒体应负的社会责任。而大众传播中低俗化现象不但使传播导向上出现偏差,而且常报道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无中生有的男女情事、虚构暧昧的情节等,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媒体淡化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第三,导致社会公德的沦丧,造成媒体从业人员价值观念变
异。具有教育、传递文化和宣传社会公德功能的大众媒体在娱乐化传播过程中,大量的报道充斥着暴力、情等低俗的内容,势必会污染人们的思想,不断地影响、限定和修改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使人们的社会公德丧失。
第四,混淆是非界限,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平均每天都要看相当时间的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媒体信息则能破坏民族的传统文化,扭曲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混淆是非界限,从而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