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问题家庭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方面,由于父母工作在外,父母孩子之间的沟通较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因。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篇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新思考》
摘要:笔者在本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调研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笔者从单亲培养,隔代抚养和寄宿学校这三方面从对留守儿童监护方式上挖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表现。再从家庭结构松散导致儿童心理错位,家庭亲情缺失导致儿童情感饥渴,家庭榜样空白导致儿童行为偏失三个维度来剖析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最后笔者从家庭、学校、国家社会三方面来探寻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停滞在家中。近些年来,多数农民为了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而选择了外出务工,家中就剩下妇女儿童,有的甚至只有留年迈的老人和孩子在家
中。这些留下来的孩子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市里或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全国妇联2008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约3000多万。如此庞大的社会体,他们的成长直接影响着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而家庭教育功能的减退是导致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值得家长、校方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共同寻求其解之道。
一、挖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
父母的爱和教育对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来说犹如源头活水,是塑造儿童性格、培养儿童情感、锻炼儿童意志的核心力量。在对蓝田县的调研中发现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之爱的缺失,家庭教育的不完整主要表现在监护方式上。故同监护方式对应,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如下三种情况。
1、单亲培养
考虑到家庭经济收入和对儿童生活成长的照顾,在家需要有人外出务工时,一般会选择只由
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一方留在家中。这就形成了一种隐性的单亲家庭。由于留在家中的一方不仅需要承担繁重的农务劳作,还要料理一切家务以及照顾儿童的日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谈及辅导儿童学习不论是从时间还是精力对于一方家长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家长知识储备和文化素质的单薄,使得他们不能恰当地选择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和人格培养等方面都造成了诸多的障碍和困境。
2、隔代抚养
隔代抚养是父母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来监护,由祖辈来承担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的责任。首先,鉴于老人身体状况、精力的充沛程度等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的照顾会有一些不周,而在农村的老人接受小学教育的还不到60﹪,而辅导孩子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祖辈和孙辈的年龄差距较大,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会有差异,交流和沟通时产生代沟也是不可避免的。留守儿童心理上出现的一些的困惑和性格上的变化,祖辈也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与正确的指导,这样就容易使得留守儿童受到社会上不良之风的影响。最后,隔代教育最容易出现对孩子溺爱、纵容等问题,一味满足孩子的需要,放任甚至袒护孩子的错误。隔代抚养存在着以上的弊端,会让留守儿童形成不良的行为、无理的举动、不文明的言语等。
3、寄宿教育
在本次的三下乡暑期实践及对西安市蓝田县进行调研中,得知农村地区针对留守儿童现状,通过建立寄宿制学校来缓减和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寄宿制学校里,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都由老师来负责,但由于学生数量甚多,老师并不能面面俱到,有些老师甚至不会亲力亲为。一方面这种情况更加纵容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受到社会不利因素的腐蚀,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儿童对父母之爱的期望和渴求,造成心理上的一些伤害。
二、剖析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1、家庭结构松散导致儿童心理错位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论是单方还是双方外出务工都会导致家庭结构的松散、不完整,使得儿童不能正常接受双亲爱的沐浴和教育的启迪。而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重要的成长时期,对于自己身体的微妙变化、对于逐渐复杂的人际关系,儿童需要家长的耐心指导和正确教育。但单亲和隔代的教育都过于简单,沟通甚少,以及家长忙碌的生活和较低的文化程度种种都不能满足孩子成长中问题解决的需要。久而久之,留守儿童就会表现出孤独、敏
感、怕事、软弱、寡言、偏执、不合、抑郁自卑、甚至有攻击性的心理错位。留守儿童表现出的这些心理症状会随着年龄的成长也更加严重,甚至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任其发展也会演变成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2、家庭亲情缺失导致儿童情感饥渴
家庭情感的缺失对于儿童情感的完整性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亲情饥渴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没有父爱、母爱或是单亲之爱的环境中,缺少与家长情感的互动和沟通,单项的、片面的爱都是不能满足青少年在成长期对爱的需求。而父母常年在外,唯一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也就是通过电话,来简单地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等,这就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使得儿童的孤独感加重,他们也丧失了基本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孩子又没有及时调节自己情绪和缓减孤独的能力,就会封锁起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使得感情出现空白,这就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情感饥渴"问题。
3、家庭榜样空白导致儿童行为偏失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孩子。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
这样的榜样常年不在身边,自己判断力又是有限的,这就很容易误入歧途,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合常理,不符规范的行为。其一主要是因为留守儿童年龄的特殊性,他们正处于成长的他律阶段,自律意识比较薄弱。他们与自己的监护人的关系特殊,在没有严重的行为过失时,监护人管教松弛,甚至忽略留守儿童日常出现的行为偏差,如旷课、打架等。其二留守儿童处在从众心理的年龄阶段,作为孩子成长榜样的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就会不自觉的效仿社会邪恶的行为,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故这种盲目追随不良行为的方式就会使孩子走上不归之途。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篇二:《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关键词:留守儿童;缺失教育;加强教育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养家糊口而外出务工,这些外出务工的父母将孩子寄托在农村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叔伯、叔婶
家,致使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由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特殊的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学校,其各方面的条件(如财力、人力等)非常有限,管理力度受到很大的制约。孩子在他们小的时候便没有得到足够的父爱和母爱,这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难免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对他们原本美好的童年生活也会留下一片片阴影,下面我就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进行一些分析。
一、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也就是说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务工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1、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许多监护人多采取溺爱、迁就、放任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较少。
2、祖孙辈由于年龄差距大,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观念不一样,老人对孩子也是不敢管或不会管,致使“留守儿童”几乎处于毫无约束的状态下,无形中便助长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等叛逆心理,呈现“代沟”明显,相互沟通难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孩子,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让孩子们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儿童”,着实感到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也就是“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