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心理缺陷透析与补偿
一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弱势体,由于家庭变故或其他特殊性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交际和自我意识等方面较容易产生痛苦失落、逃避现实、思想偏激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形成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对这类特殊学生应予以“特别关注”。
垃圾藏在地毯下面,就会腐蚀地毯;垃圾埋藏在人的心底里,就有损于人的心理健康。在中医理论,有一句话叫做“通则不痛,痛者不通”,说的是人的某些疾病是人体经络不通导致的,而疏通了疾病区域的经络,就会治愈人体的病痛。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稍嫌脆弱的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情感压抑的阴霾中,郁闷的情绪得不到疏导的话,那些积于心灵深处的“情感垃圾”,就会不断侵蚀着他们的精神健康;这时,如果能得到帮助,解开心底的结扣,使积蓄的“情感势能”得到及时的宣泄释放,才能真正解除由“心底的垃圾”所导致的精神折磨。
一、补偿单亲生的心理缺陷
由于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的变故,和自然灾害对双亲生命的剥夺,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莫大
的创伤,较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我们要以心理教育为主,帮助引导为辅,补偿单亲生的心理缺陷。
1.帮助“寄生性”单亲生“断乳”
许多单亲生的家长总是错误地以为,要给孩子双倍甚至十倍的爱来弥补他们对于父(母)爱的渴求,对他们有求必应,使他们严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厌学、胆怯、不合。作为教师要格外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重在言行规范的引导,切忌简单粗暴的指责。通过真诚地关怀、沟通和理解、期待等心理感化法,使他们摆脱对家庭亲情的依赖。
2.召唤“游离性”单亲生“回家”
较多的单亲生因为家庭的支离破碎和父母的劳燕纷飞而走上了无人管束、放任自流的道路,他们我行我素,“目中无人”,道德修养匮乏,人文情感流失。我们应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上巧作文章。首先要突破“获取互相信任”的关隘,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效仿“给他—我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师生情、同学情的纯洁可爱。其次,潜移默化规范其言行,对其过失点到为止,正面渗透,切忌草率粗暴。再次,多鼓励表扬,表扬是一副神奇的良药,得表扬者立马精神抖擞,心情舒畅;受批评者难免会懊怒怨恨,悲观沮丧。
3.给予“歧视性”单亲生真爱
因为父母双亡、离异、改嫁而寄人篱下、倍受歧视的单亲生,应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会要利用一切法律武器和社会舆论,敦促其家庭成员对单亲生负起责任。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学杂费、发放生活补助、设立奖学金、捐赠帮扶等。教师要鼓励学生重建自信、努力学习,直面挫折、永不退缩,自强不息地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二、拯救独立子女的“玻璃心态”
独生女子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 娇生惯养,“惟我独尊”。独生子女自幼就是父母、亲戚的掌上明珠,在家庭中地位是君临天下,一呼百应。众多亲人对他们一切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大都慷慨解囊,百依百诺。这种过分的爱会令他们独立生活的本能丧失殆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滋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思想和娇生惯养的性格,导致他们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妄自尊大,难以沟通。
② 高期望值,“望子成龙”。家长总是将自己人生的未竞理想强加到独生子女身上,把他们
看作是自己生命和社会价值的延续,向他们提出了许多近乎苛责的要求,这使得独生子女过早地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在父母早就设计好了的人生框架中负重独行。
③ 心理脆弱,难经挫折。根深蒂固的依赖心理和妄自尊大的思想,加上“望子成龙”的父母的求全责备,家庭恩宠与学校失宠的心理落差等复合因素的影响,会使这些一路鲜花掌声走过来的宠儿们,在回到学校这个平等的集体时,面对坎坷和挫折,极易产生痛苦失落,丧失自信,逃避现实,自暴自弃,思想偏激,潜伏攻击性行为等心理障碍。我们将此戏称为独生子女的“玻璃心态”。
要拯救独生子女自尊自负、敏感脆弱的玻璃心态,需经历一个“保护”——“打破”——“再造”的过程。
1.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关爱倍至地呵护他们。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些“宠儿”的学习情况、品德表现、身体状态,而且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心理倾向、兴趣爱好。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外部行为表现,而且要了解其心理状态,掌握住他们自尊心强,自我评价高的特点,学习生活中要善于肯定并欣赏他们的优势与成功之处,总能够在他们错误的言行中发掘
合理的成分及善意的初衷;把握住他们自信、自负、情感脆弱的特点,多鼓励,少指责,使用含蓄“美化”了的否定性评价语言,注重批评的艺术,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稚嫩的心苗不受伤害。
2. 严慈相济,进行心态置换。 严的目的是爱,松的结果是害。严慈相济是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掌握严格要求的分寸和尺度,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讲原则,讲道理,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原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时代的人格素质要求训练学生,不松懈、更不放任。第二,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他们,当他们取得了较大成绩时,在表扬之余不忘指出其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使他们在兴奋之后又获得了动力;当他们犯了错误时,批评之余不忘给他们一个“台阶”下,顾全他们的“面子”,减轻他们情感受挫的程度。第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待他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后,不妨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逐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学生年龄尚小,社会阅历和认知能力有限,自我调解能力差,心灵稚嫩,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易受伤害。尤其是来自特殊家庭环境的单亲生、独生子女、留守生,较之其他学生,他们可能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而限于家庭背影的特殊性,他
们的这些“问题”往往得不到疏导和解决,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给他们自身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因而需要我们对他们付出更多的关心、爱护和指导。
鲁迅先生曾把儿童稚嫩的心理比作春天嫩绿的草地,他告诫家长和师长们,不可在嫩草地上践踏,更不可在它上面策马狂奔。苏霍姆林斯基把孩子们脆弱的心,比作“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就让我们用师爱的阳光,让这些晶莹的“露珠”,折射出最美丽的七彩光环吧!
当前中国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中国的独生子女是一具有中国特的特殊社会体,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教育界来说也是长久以来研究的对象。从当前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开始,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由此形成的独生子女的一些心理特点,然后提出相应教育对策。
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教育对策
独生子女政策从1979年开始在我国实施,至今有28年了。在这28年中,已经产生了几代的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学界与心理学界研究的主题。他们的教
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学校,也联系着整个社会,是应该受到社会关注的。
一、当代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当前城市由于受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影响,经济繁荣,资源开放,各职业岗位,竞争激烈,发展的脚步比以往十年更加快速。在这种趋势下,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只有唯一的“独苗”,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指向了这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孩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父母们又缺乏先进教育的理论作指导,虽然对养育子女投入了很大的的心血,但事实上却存在盲目性,出现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过高。
适当的期待会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如果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过低都不能达到期望的最佳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期望与独生子女身心特点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是愿望。但是,如果目标定得高不可攀、伸手而不及,或是目标太低,实现起来太过容易,都不会使人产生兴奋来启发内部动力。教育学上讲,当我们期待让孩子达到某种目标时,首先定下的目标就应该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桃子
”。桃子太高孩子够不到,力所不及,挫折孩子的自信心。桃子太低,不费力气,太过容易又达不到效果。所以,我们期望孩子达成的目标应该是恰当高度的桃子。但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多年来太普遍的现象。独生子女家长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希望子女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孩子成为众人眼中的优秀的人是所有中国父母所梦寐追求的。现代社会处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知识是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砝码。为了帮助自己唯一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砝码,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独生子女家长们最关心的事。于是投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必要支出,如今也成为了家庭开销的重要支出。即使能力不及,也要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教育力量投入越来越大,也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
人们经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和处事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也有着很多影响。在家庭中,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恰当的主要有两种类型。
1.娇惯放任型。娇惯放任型的教育方式最典型的就存在于“6+1综合症”的家庭。“6+1综合症”
是指两家三代的六个长辈都以一个孩子为中心,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孩子成为了这样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家长们对孩子的一切要求,哪怕是不切实际的,也会尽可能满足,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种娇惯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很多心理缺陷。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父母的补偿心理造成的,父母辈希望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于孩子身上,从而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补偿。尽最大力量想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受到最好的的教育,将来到好的工作,过上好的生活。这样父母觉得才对得起孩子,才算尽到了作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结果给孩子过度享受,过度保护,过度疼爱,恶性循环,从而造成一系列教育问题。
孩子教育问题2.专制严厉型。很多父母在对独生子女的学业要求方面就多采用专制严厉型的教育方式。作为父母来讲,对子女的期望很高,要求严而不切实际。父母不能客观的要求和评价孩子。一方面,主观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和发展,就要去培养。就当前的教育体制来说,孩子本身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了,而父母们还要给孩子买各种辅导材料,请家教,平日里限制孩子休闲娱乐的时间,为孩子的每天都做好详尽的计划,要求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另一方面,孩子的某些缺点一旦被发现,父母们就用各种方法管制、压抑,而不是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同时父母的比较心理也是形
成专制严厉的源泉。因为中国的父母们聚在一起时大多谈论的话题是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如何,各方面的才能如何如何,相比较之下有些孩子因为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孩子,父母们觉得在其他父母面前很“没有面子”,于是对孩子更加严加管教,经常训斥孩子却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专制严厉型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过早的承担了心理的重负,失去了童年应有的欢乐。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达不到父母为他定下的标准而自暴自弃,对待生活也丧失了信心,对父母和家庭的仇视,转向了社会并仇视一切,这对于孩子、家庭和社会都是很危险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