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代与慢生活”作文评讲材料
一、题目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从前的日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二、审题立意:(切记:高考作文审题的过程就是厘清界定概念的过程;概念明确了,思维就又有了指向性)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由“可是”进行转折衔接,将“从前”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木心的《从前慢》(春节晚会上,歌手刘欢深情演唱了“同名曲”,因此《从前慢》这首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小诗概括了我们当代人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
日慢,是说时间缓缓流逝;车、马、邮件这几个事物是旧日生活节奏和缓的代表性意象。慢,从字面上来感受,当然是生活节奏不快。但若介入一种情感机理,那就是一种“心若止水”
的沉静、悠然的姿态;或者如朱自清那种“匆匆”的对于日子跟光阴的一种别样怜惜的情调。“从前”究竟是怎样一个时间段,是模糊的,不需要作具体的界定,一个简简单单的“以前的那些日子”就可以了。
与眼下愈来愈快的世界、生活相比,“从前的慢”确实能打动人心,这种“慢”可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透射着人性的静美、朴素、浪漫、耐性等等。现在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很快,还是如古印第安人说:“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
第二个分句“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非常可取的,所谓人生苦短,时间宝贵,为了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与时间赛跑;但是,分秒必争的人生,并不见得就赢了人生岁月,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岁月充满生命的质感。第二个层面,可以理解为被高速度、快节奏现代生活所“”的一种机械的人生,人们为了“跟上”机器的节奏、赶上社会的步伐,而不得不“赶时间”,“赶地铁”“赶考试”“赶应酬”……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匆忙人生”,人们被动地与时间赛跑,但却未必能赢得人生。第三个层面,从这个句子的出处进行思考,句子来自于余光中的“分秒必争吗?当心别输了岁月”,前后分句之间形成一种相反相成的逻辑关系,“分秒必争”,很有可能输了“岁月”、输了“生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前”对应的不光是年代、时间,也对应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况。现在的生活,时空被科技高度浓缩,高度发达的通讯方式、交通方式,让人们越来越追求目的,以至于忘了自己在这个当中成长的过程。生活中的很多人在心底里还是十分向往那种单纯追求过程的感觉的。
三、它山之石
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州一考生曲吟秋
都说这是一个快的时代。
微博刷屏而过,高铁提速已过三百大关,红绿灯下车水马龙,往来的路人都行匆匆。
“快”,固然能让人享受冲在前沿的人生,但也易使人只顾风尘仆仆地赶路,而忽略整个世界的精彩;一味地争分夺秒不肯输,只会索然无味地到达尽头。为何不在滚滚人潮中暂停脚步借条小路,弃了宝马香车,换上芒鞋竹杖,吟啸徐行,偷得浮生半日闲?
木心说:“从前的日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许多人都被这份悠闲
打动,却舍不得让自己高速运作的引擎暂时停转。其实慢并不意味着止步不前,相比于汹涌奔流的快,慢更需要一种生命的勇气与耐性。
不接待客人,不饮酒,每天专心写作,按时看日出。这是著名作家福楼拜的生活习惯。让灵魂在朝晖中沉淀,让文思在静谧中如蔓延展。不管世人如何喧嚣浮躁,我自筑起象牙高塔,以手写我心。素位而行,随遇而安,不错过日光撞破天际时的惊喜,不辜负枝头婉娈的鸟啼。舒缓如水的生活节奏并未淹没他的才情,反而在这悠闲中孕结出了传世佳作。再观当下,还有几人早起是为了观赏日出而非匆忙赶路?还有几人耳中萦回的是清脆鸟鸣而非机车轰鸣?又有多少人在这呼啸着前进的世界里,丢掉了一颗曾为万物而感动的心?
我们总是太快了。急着升职加薪,却忘了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是血缘之亲。吞咽着浓香重油的快餐,却忘了灶间一碗清粥的滋味。贪恋着现代交通一日万里的便捷却忘记了那在车窗里一路倒退的风景。那些跟不上我们步伐的东西都被无情地抛在了脑后,寂然地湮灭在匆匆的光阴里。
那些看似为了“赢”而快马加鞭的跋涉,到头来却让我们在湛湛的光阴里迷失了自己。
汪国真有诗道: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但(原文无“但”,想一想,为什么要加?)在这一场披荆斩棘的征途里,何不适时放缓脚步,慢慢走,欣赏啊?
此时春阳正好,晚桃已谢,晚樱始绯。且容我暂却一身尘土,踏芒鞋,倚竹杖,且行且歌,且歌且行!
慢慢走,欣赏啊    苏州一考生 戎文佳
“从前的日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从前慢》打动了许多人,因为大家都处在“现在快”的时代,谁还有心情“闲敲棋子落灯花”?谁还有空“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忙碌奔波。
为什么不慢慢走,欣赏美景呢?
歌手文章眼前仿佛看见了邮差先生穿着号衣,走在沐浴着光辉的小路上,不急不慢地送着信。看小猪快乐地奔跑,和老人青年玩笑,内心哼着歌,由衷地感叹一句:小城的天气真好啊!现在的人估计都把这份慢的态度给封锁在箱子里了吧?(巧用2012高考卷《邮差先生》的素材,聪明机智!)
有人会说,人生只有匆匆几十年的时光,如果不争分夺秒,如何才能赢得人生岁月?别人都在奋力奔跑,只有你慢慢行走,难道不愚蠢么?
我要说:慢,不是愚蠢,相反,慢是一种智慧。有一个计算题很励志,它说人的一分钟可以做许多事:背五个单词,做二十个仰卧起坐,看五个精彩的广告短片。看似我们充分利用了时间,但这种分秒必争的背后,却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因为我们总是想着在一分钟内多做点事,却不思考什么事是真正重要的,值得做的。而慢正是一种对人生的追问,是一种智慧。
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而这种快其实是当代人急功近利的表现。
家长们不顾孩子的意愿,一味拔苗助长,还未出生就胎教,上幼儿园时就报了美术、舞蹈、作文、书法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只是想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能比别人跑得快一点,殊不知,牺牲的却是宝宝永远也回不来的快乐童年。
反观国外,双休日商店都不开门,都和自己的家人去度假,谁还加班?据说一个法国旅行团到中国游玩,中国导游说我们明天早点出发吧。法国人说:好啊,那就九点吧。而中国式的旅行呢?六点起床,六点半吃饭,七点准时出发,上午要去某个地方,只能活动半个小时……
本来放松身心的旅行变成了和时间打仗,旅行完后都筋疲力尽,岂不可笑。只因为了多看几个景点而失去了旅行的意义。快,不仅使我们的身心劳累,更使我们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此例甚当,极接地气,容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作文材料的新鲜确实能先胜一筹啊!)
国家发展同样也快不得,为了追求GDP,多少青山被毁,多少绿水被污,多少人整日生活在“雾中仙境“?
慢慢走,欣赏吧!去观赏一朵花的绽放,去倾听一只蝉的鸣叫,去看看一只苍蝇是如何跳舞吧!(巧妙化用2010高考卷论述类文本朱光潜先生《谈静》里的素材:“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看,这位考生多机智!)
慢工出精品  苏州一考生 陈思
老舍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写道:“西方的一座教堂可以修几十年,任何事你都可以慢慢来,动辄百年。”老舍的谆谆教导令人动容,凡事以慢工,才能打磨出真正的精品。
如今的“熙攘天下”里,人们脚步匆匆,皆为名来,皆为利往。于是木心徘徊低吟“从前的日慢,车、马、邮件都慢……”这首《从前慢》里对“慢生活”的怀念、追忆让人们停下来思索:
我们是否走得太快了?我们多久没有慢下来做一件小事?我们在快节奏里是否丢失了些什么?
是的,快节奏保证了你做事的效率,但那一件件成品里看不见制作者的诚意和心血,只有竞争、只有输赢。德国的一条乡间小路整整修了八年。此新闻一出,中国的修路工人们立即投以鄙夷。诚然,中国人修路快,一条坑坑洼洼的道路日落时分便已浇上新的水泥,“道路故障”的红警示牌被早早撤下。然而快的结果又是什么?修了再坏,坏了再修,国家大批资源设施似乎在这巴掌大的地方上消耗殆尽。面对社会上这些盲目图快的现象,我们不得不呼吁“慢工出精品”,不要因为赢了分秒,输了更宝贵的东西。(巧扣材料意旨)
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中无形的压力已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念“慢”。村上春树在一部小说的结尾中写道:“他从喧嚣的现实中逃回家,他躺在沙发上,他说去想想无关紧要的事吧,去想想风吧。”而福楼拜也在给女友的回信中写道:“我每天起床、读书,然后按时看日出……”这两位大作家似乎总能从现实生活的夹缝里到可以喘息的地方,“去想想风”“按时看日出”,这是怎样一种慢的境地?在这种慢工里,村上春树才能触摸到人的内心最柔软的情感,福楼拜才能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所谓“慢工出精品”,大抵就是指这二人的写作方式吧?
反观当下,层出不穷的新鲜万物不断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在社会的大剧场里,辛辣奇突犹如每一帧电影般刷刷而过。世界读书日刚过,中国人的屏幕阅读、碎片式阅读再一次被聚集在世界面前。读书本是一件慢事,为何到了段子手身上,便是几分钟就可以浏览完世界名著?让我们试着慢下来,去品味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蕴,在每一个字里行间徜徉,去嗅一嗅墨香,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上垂钓,加缪垒山石上的幸福,苍央嘉措白露踏雪般的缓慢行走,莎翁的飞鸥与海涛相遇……我们在这慢工里收获到的,才是自己明心见性的信仰,才是属于自己创造出来的精品。
想回到夏洛蒂、勃朗特、简•奥斯汀的时代,人们会慢慢地做着手中的事,聆听远方的回音,慢慢打磨出一份精品,然后桃花夹岸、香满征途。(全文实有字数991)
且慢且品茶  张玥敏
“好香!”我回头看着刚下车的父母,激动地说,“一定是爷爷在炒茶叶,我去看看。”
话音未落,我已奔向厨房。迈着长久放置在课桌下的双腿,瞬间觉得轻盈许多。路上茶叶香愈加清晰浓厚,耳朵里也闯进了咿咿呀呀的锡剧,含糊不清的是奶奶的嗓音。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我大声喊着。只见爷爷坐在厨房边上用小灶炒着茶,闻声抬起了头,手里却不忘“轻拢慢捻抹复挑”。奶奶刚从灶门后探出个身子,嘴中也不忘“先为霓裳后绿腰”。
“回来啦,清明放几天啊?”爷爷问完便又低头用手翻动着茶叶。一脸闲然。
“三天。”我答道,旋即搬来小板凳坐下来看爷爷炒茶。爸妈也到了,问了好便去帮奶奶做饭去了。
我盯着爷爷的手,看他如何用枯老的大手在青碧的茶叶中翻动,捻抹,慢悠悠地,不急不慌。
“爷爷,干嘛用这么小的火,都慢死了。干脆快点用大火,一下子就炒熟了。多好啊!”我指了指小灶膛那文弱的火,不解地说,“这样多浪费时间啊。”说毕便将手伸入炒锅中摸了摸温热的茶叶,青绿的叶边已微微卷起,像含羞的少女见了生人忙将水袖遮住粉脸,只露个好奇的眼睛打量着来人。
“啪!”爷爷打落我的手说:“你懂什么,小丫头。这叫‘炒青’,只能用文火慢炒。如果用大火,
赶明儿你喝的时候准有一股焦糊味。去,洗洗手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