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东传日本研究
                                                               
  摘 要:戒律东传是唐朝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菩萨戒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还经海上丝绸之路流传至韩国、日本。中日两国僧侣在菩萨戒传入日本的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鉴真东渡缘于弘扬戒律,不仅成功创建日本律宗,成为律宗初祖,还广授菩萨戒,将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最澄入唐求法,回国后创建日本天台宗,一生致力于弘扬菩萨戒,不仅促成大乘戒坛的建立,还明确提出大乘律宗概念,设计出天台宗菩萨戒的师资传承谱系,使菩萨戒在日本得以兴盛,进而改变了日本的戒律传统和佛教发展方向,意义深远。
  关键词:菩萨戒;鉴真;最澄;日本
  中图分类号:b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16)01-0049-05
  一、海上丝绸之路与菩萨戒东传
  戒律乃佛教三学之首,为佛教发展的慧命之所在,佛教所传之处,必有戒律的流传。菩萨戒
伤感的文章是大乘菩萨修行过程中遵循的戒律,与小乘戒律相比,菩萨戒没有独立的律藏,具体内容散见于大乘经典中,并以三聚净戒统摄一切戒条,核心思想在于约束“意业”,即对思想活动的控制,属于心戒。菩萨戒包含四大体系,即梵网系菩萨戒、瑜伽系菩萨戒、优婆塞系菩萨戒和密教系菩萨戒。梵网系菩萨戒是流行最广泛的菩萨戒,其中,《梵网经》是梵网系菩萨戒的根本经典,虽然历来被认为是伪经,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佛教史上,均是流行最广泛的经典。
  海上丝绸之路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而言,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输出至国外,而国外的香料、花草等则通过丝绸之路输入至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汉代,当时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补充。到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品和贸易通道,更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有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通过东海航线可以抵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唐朝时期,通往朝鲜半岛的航线有多条,其中最便捷的一条航线是从登州入海到新罗,另外也可以自明州(今宁波)入海经黑山岛到新罗。到宋朝时,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以明州至新罗这条线为主要线路。唐朝至日本的航线有黄海道和东海道两条,前者是从登州入海,绕行朝鲜半岛后到达日
本,这条线是佛教最早传入日本的线路,也是佛教戒律初传日本的线路。后者是从楚州(今江苏淮安)、扬州(今扬州市)、苏州(今苏州市)、明州(今宁波)等地沿海港口入海,直接到达日本。
  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入港口,从唐朝开始,一直到宋、元、明朝,宁波是中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和人员往来的最主要港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由此输出至韩国、日本,大量佛教典籍、佛像等佛教物品也自宁波运往韩国、日本。宁波成为中国僧人东去日本、韩国弘扬佛教的港口,以及日韩两国求法僧入唐求法的重要出入港口。宁波的天童寺、雪窦寺、阿育王寺等成为日韩求法僧求取佛法的重要寺院和居留之处,是中国与日韩佛教文化的交流中心,意义深远。
  据学者研究,“日本佛教的戒律,最初是由日本善信尼从百济传入,推古天皇时期(592-628)虽有律师去日本,但还不足称道。”[1]213戒律传入日本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中国的律师东渡日本弘扬戒律,以鉴真为典型代表;二是日本的求法僧入唐求法,公元七世纪,日本开始有律师入唐学习,比较著名的有道光、道照、道慈、普照、荣睿等,他们也带回了不少律学著作,但日本戒律的发展仍不完备,戒坛也不完整,所以才有普照、荣睿随遣唐使入
唐,千方百计力邀鉴真东渡的事迹。在菩萨戒东传日本的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当属最澄。鉴真使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而最澄则将菩萨戒发扬光大,使日本佛教走向独立发展的模式。
  二、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
  佛教传入日本的很长一段时间,日本佛教一直处于戒律不规范的状况,缺少如法的授戒师为众授戒。公元六七世纪,菩萨戒在日本开始有所流传,零星出现由受过戒的僧人授三聚净戒,或者自誓受戒的情形,既不普遍,也不严格。鉴于日本佛教戒律的现状,为了规范僧人受戒,普照、荣睿随遣唐使入唐以寻并邀请可以改变这一现状的律师前往日本,于是便有了鉴真六次东渡的事迹,并使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广陵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在日本被尊称为“唐大和上”、“过海大师”,反映出在日本佛教界的重要地位。
  鉴真是江苏扬州人,他的父亲是一个佛教徒,曾在扬州大云寺从智满禅师受戒。鉴真14岁时,便随父亲一同到大云寺参佛,16岁进大云寺当沙弥,18岁的时候从道岸受菩萨戒。道岸当时被誉为天下四百余州的“受戒之主”,曾被召入皇宫担任中宗的菩萨戒师,主要弘扬四分
律。四分律在北方盛行之时,江南一带还在盛行十诵律,“罔知四分”,道岸请求皇帝强行执行南山律,使四分律盛行于江南地区。鉴真受戒后便跟随道岸研习律学,并跟随道岸到达洛阳,后来又到长安,遍寻名师习律。景龙二年(708),鉴真从弘景(恒景)受具足戒,之后5年,鉴真在洛阳、长安两地潜心研究三藏,尤其注重律学。据学者研究,“鉴真除师事道岸、弘景外,还从道宣的另一弟子融济学道宣的《四分律行事钞》、《羯磨疏》和《释门亡物轻重仪》等。还随相部宗法砺的再传弟子义威、远智、全修、慧策、大亮等学习法砺的《四分律疏》等。”[2]因此,鉴真所弘扬的主要是南山律学,同时对东塔宗和相部宗也多有涉猎。开元二十一年(733),鉴真已经成为律学修为深厚的授戒律师,据载,“准南江左净持戒者,唯大和上独秀无伦。道俗归心,仰为授戒大师。”[3]80鉴真前后讲《四分律》以及《四分律疏》40遍、讲道宣《四分律行事钞》70遍,讲道宣《量处轻重仪》10遍,讲《羯磨疏》10遍,具修戒、定、慧三学,“外秉威仪,内求奥理”。[3]80律学造诣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