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体会文章感情的表达方式
为了能够把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作者写作时需要运用很多的表达方式。就是说,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那么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怎样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呢?
一、课堂小结。
1.体会借人物描写表达感情的方式。
作者会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对人物的各种描写中,从而塑造出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头。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金的鱼钩》)
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其关心同志、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2.体会借助具体事例、修辞手法等表达感情的方式。
作者在写作时,如果想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必须要把发生在人物身上具体事例写出来;为了强调某种思想感情,在句式的运用上也会讲究,比如用排比句、反问句等,这样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通过描写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用具体事例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文中还有好几个地方运用了反问句,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3.体会借物喻人、借物抒情等表达感情的方式。
很多文章,不直接写人物的某种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描写景物、植物或其他事物,抓住其特点进行比喻,借物喻人,借物抒情。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白杨》)
作者借“高大的白杨树”来比喻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者,借“小树”来比喻为边疆建设成长的孩子们。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建设者的赞美之情。
二、阅读提升。
(一)“绿宝石”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 )抬起头( )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有的树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新鲜 鲜美
感情文章鲜艳)的花朵,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争奇斗艳,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而西双版纳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涌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 )留下一段树桩,很快( )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工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
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 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丽 美化 赞美)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成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从文中括号里的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用“√”画出来。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悬”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公开揭示;B.无着落,没结果;C.挂;D.挂念;E.距离远。“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这句话中“悬”的意思应选( )。
4.文中的“绿宝石”指的是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表过对西双版纳的热爱和赞颂?
5.出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好父母与总统等身
我有些惊奇:“不疼吗?这样会把耳垂拽裂的。”
同学听了,hún(浑 混)然不当回事,还有些夸耀地朝妻子一指,说:“你看她那边的耳垂,早被拽裂过一次了,她不等伤口愈合,又人在上面打了个眼,把耳环套上,让女儿扯着玩。”我惊住了:居然有这么娇惯孩子的。
同学看出了我的疑huò(祸 惑),说:“女儿生下时就得了软骨病,至今不能行走,还有些智障,她这样扯着玩能开心一些。”说着,他从妻子怀里抱过女儿,举在半空,一脸的幸福和欣慰,说:“妈妈的耳朵扯完还有爸爸的。”
我听着看着,感慨不已。
前几天,读过戴高乐的一则故事。戴高乐的妻子临近生产时突然遭遇车祸,孩子生下来便落下了脑疾。妻子怕影响丈夫的事业,就想把孩子送到托幼院去。戴高乐安慰妻子说:“这不是孩子的过错,我们既然把她带来了,就应该尽我们的所能照顾她,让她快乐,让她幸福。”戴高乐当时是法国总统,公务rǒng(冗 荣)杂,但是一有闲暇,他就陪着女儿玩耍,逗她开心。时间一久,他发现女儿喜欢看哑剧,于是,他常常放下手里的公务,在地板上跳来跳去,表演各种怪异的动作逗女儿开心,一直到女儿二十岁因肝病去世。
戴高乐在法国享有极高的威望,法国人送给他一个温情的称谓——“好父亲总统”。
在这个世界上,不变的爱只有一种,那就是父母的爱。只有他们能始终不渝地呵护着你,把你放在心上,不顾自己耳朵的疼痛让你揪,放下一国总统的威严逗你笑。除了他们,还有谁可以做到?
1.根据拼音选出恰当的汉字,打“√”。
2.“我听着看着,感慨不已”,这是为什么?
3.最后一个自然段采用的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被掌声拯救的天才
郎朗在九岁的时候,被父亲带到了北京去寻属于他的音乐梦。
郎期的父亲费尽周折,勉强将他送进了一所小学。可是父亲明白,儿子的特长是弹钢琴,于是又花了很多钱了一位著名的钢琴老师,给郎朗上辅导课。
在上辅导课的第一天,钢琴老师只教给了郎朗一段简单的乐谱,然后就摇了摇头说:“这孩子,脑子比一般人笨,反应也慢,肯定上不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趁他还小,赶快改行吧!”结果,性格倔强的郎朗,当场就和老师吵了起来,父亲怎么劝也劝不住。
看着不争气的郎朗,父亲心里一阵难过,说道:“我卖掉了家里的一切东西,就是为了让你学好钢琴,将来能上中央音乐学院,可现在你却成了这个样子……”
郎朗的犟劲也上来了:“爸,我再也不学钢琴了,我想回家!”
经过激烈的争执,父亲由失望变成了绝望,最后决定带儿子离开北京。就在他们将要离开的时候,却收到了一个意外的通知——儿子所在的小学要举办晚会,老师们指定让郎朗为同学们弹奏一首曲子。
当时郎朗还在生父亲的气,就说:“不弹,不弹,连钢琴老师都说我笨,反应慢,我再也不摸琴了!”几位老师都很奇怪地问道:“弹得好好的,怎么说不弹就不弹了?”“不摸琴了?你父亲带你来北京,不就为了让你学琴的吗?”无论老师们怎么劝郎朗,他就是不肯再摸琴、弹琴。
就在这时,让郎朗改变的奇迹发生了。郎朗班上的同学们也都过来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地帮着老师劝郎朗:“弹吧,我们都喜欢听你弹琴!”“在我们心中,你是弹得最棒的!”
在大家的劝说下,郎朗在晚会上流着泪,为同学们弹奏了几支中外名曲。台下的听众们听得都入了迷,最后掌声四起,好久都没有停下。郎朗站起身来,一遍又一遍地向鼓励他的人们鞠躬。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郎朗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我要学钢琴!我一定要学好它!”
在以后的日子里,郎朗拼命地练琴,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坐在钢琴前,不断地练习着。凭着自己的自信和努力两年后郎朗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十年后他成了中央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授而且凭着一系列成功的演出被人们誉为百年不遇的钢琴天才。
成为名人之后,很多人都问郎朗成功的秘诀,郎朗每次回答时都会提及小学时那场特殊的晚会,提及激励自己的掌声。
这些掌声,是对草根艺术的肯定。尽管它们不是出自名人大腕,却在关键时刻,以恰到好处的声音,拯救了一位音乐天才。
1.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2.“就在这时,让郎朗改变的奇迹发生了。”这里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别轻看一小步
8岁那年,伯森·汉姆不小心从一棵树上掉了下来,从此伯森·汉姆患上了恐高症。
伯森·汉姆的曾祖母——94岁的格瑞斯听说了孙子的情况后,一着急竟然从100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了过来。格瑞斯的这一举动无意间创造了一位近百岁的老人徒步百公里的吉尼斯纪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