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以物迁,辞以情发_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确,情感是语文教育中最有价值、最应重视的东西,而作文应该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在作文中有真情实感尤为重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些都说明了“情”对“文”的重要性,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使学生的内心创作情感自然流淌。
一、厚积薄发,从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
现行教材的教学篇目都是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发掘出的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而学生的大量学习时间也是集中在课堂上,我们首先应立足课堂,充分用好教材,结合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如《背影》中深沉的父子之情,令我们潸然泪下,《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让我们扼腕叹息;我们厌恶《变龙》中奥楚蔑洛夫的趋炎附势,我们唾弃《范进中举》里范进的卑贱作态,我们更憎恨《警察与赞美诗》中那黑白不分的社会;时而我们去“听潮”,时而我们去“游褒禅山”,时而我们去“赤壁怀古”……我们可以把鲁迅先生的《药》与孙犁的《荷花淀》做比较,使学生加深对这些作品主题的理解;我们也可以把《祝福》、《母亲》、《荷花淀》做比较,在这一女性身上,我们对“人生”、“革命”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还可以把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这些人物拿来做比较,对人物的心机、自尊、
圆滑等有更形象的认识……当然在这中间,教师要进入课文情境,把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进行心灵的接触,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
推荐阅读历史著作、伟人传记、文学作品,进行情感教育。经典名著是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它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无与伦比,它影响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受到读者和时间的长期检验,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流传下来,它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力,远不是现在的流行文学能比的。其实学生作文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课外读物的大量阅读。引导学生读《战争》、《传》、《战争与和平》、《文化苦旅》,历史的屈辱、伟人的求索、英雄的形象、文化的思考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多方位、多层面的情感体验。这些教育有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不像科学那样可以测量、计算,但它确实存在。《一个丑小鸭》就能诞生出许多善良、博爱的白天鹅。余光中的一首《乡愁》短短的几行文字、几个画面积淀了作者的全部人生经验与情感体验,它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一篇《灯光》给学生情感与灵魂造成的震撼可能是影响终生的,也可能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在文学作品中,审视自己的灵魂,发现自身的美德,这就是文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我喜欢在文学作品中升华、积淀学生的情感,这样的途径很感性,学生充满兴趣,更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情感的距离。
二、慧眼识金,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寻作文情感
感情文章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教师可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学生多看时报,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开阔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让学生开展单元语文活动,培养语文能力。
要紧扣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情感。社会热点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将它适当引入作文教
学,有助于学生面向社会,增强爱国责任感,激发写作的欲望,针对“申办奥运”、“希望工程”、“留学热”等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如,对于“希望工程”,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我们虽不富有,但比起贫困地区的孩子,已经很幸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生环境,刻苦学习。”有的说:“我们要节省开支,为希望工程尽微薄之力。”由于情在笔先,学生写来得心应手,觉得作文并不神秘可怕,而是一种享受和乐趣,从而激发了创作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个性,养成学生把真实表达情感变成作文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提出“珍视个人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庄子曾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情感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离开了鲜活的情感之源,文章就会显得死板呆滞,毫无生气,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挖掘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例如,环境的变迁、人事的变化、竞赛的得失、考试的成败等都会引起情感
的波澜,形成一个动情点,教师要认真、细致地体察和选择学生中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动情点,适时地将它融入生活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思维的创造力得到积极的发挥,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要鼓励学生选择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来写,写出自己最深切的真实感受,凸显个性体验。一个好的作品必须是用自己的心写出来的,心之所致,真情流露。对一件事情,情感深浅不一,动人的程度也就不一样。学生写作欲望极为强烈,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文章中抒发感情,文章自然“言之有物”。心灵,只有在感动的天地中徜徉,才能够编织灿烂的云锦,喷吐出辉煌的光焰。表达要自然,不能矫揉造作,要在叙述中融情于事,融情于物,将自己的情感注入描写的对象之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将情感渗透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对于学生的作文,由于个性有差异,水平有不同,就不能用同一尺度衡量,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个性,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给予褒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了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鼓励学生表现个性,这样营造出了一个张扬个性的良好环境,学生充满自信,何愁写不出放飞心灵的好文章?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中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引发和培养,以情融情,方能情至石开,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