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都寄托了人们的情思,都是美好的。而秋与思的最佳结合,便是诗歌了。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人世间新陈代换,秋天也不断轮回,唯有诗歌与天地齐寿,流传久远……
诗歌中的秋季,是激昂的。唐朝末年,黄巢科举不第。时值秋季,万物萧瑟,落寞的他与孤寂的菊不期而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于秋天中,黄巢毅然放下手中的笔,披坚执锐,决心用武力颠覆这个腐朽的政权。秋天,只有在秋天,人们才能感受到心中涌动的热血,在这个肃杀的季节里豪情万丈!
诗歌中的秋季,又是感慨万千的。当冷寂的黑夜一寸寸侵占光明时;当道旁飘零的黄叶聚沙成塔时;当脸上吹拂着的风愈加冰冷时,不论何处,人们总会感慨一句:秋天了……于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约上三五好友,故地重游,但最终却只能怅然道:“终不似,少年游……”
秋天,是大雁南归的时节。古代中国是一个乡土中国,素来重视故园。当游子登高望远,眺望故乡时,一大雁以“人”字形飞过天空(中国历代都城多在北方,而官宦则多出于南方),眼
秋季的诗句看大雁都能南飞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只能留在北方,有家不能回。更兼秋风瑟瑟,秋雨绵绵,愁上加愁。于是,“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秋季,还是瓜果飘香的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农民们一年的辛勤劳作,终于换来这数月的丰腴。就连平日里苦大仇深,诗风沉郁顿挫的杜甫,见此丰收之景也欣然提笔:“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在以农耕为本的中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喜悦的季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歌记录着这个空气中充斥着稻香与喜悦的季节。
秋季,又饱含着荒凉。由夏入秋,气温逐渐转凉,绿意盎然的景也逐渐消隐,只余一片冷寂。“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六个意象结合在一起,一幅乡村秋景图豁然呈现在眼前。正是因为诗歌,秋景才能跨越时空之限,映入眼帘。“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寒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雨闲”“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白一笛风。”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丝凄凉,一丝孤寂。
秋上心头,是为愁。辛弃疾晚年登高望远,道:“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日复一日积累的愁绪,终于在这个秋天酝酿完毕,化作一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流传后世。而在
秋天送别友人,更是愁上加愁。“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夜里,风吹竹叶簌簌不停,敲打出秋日气韵,不只是欧阳修,就连每片叶子都在诉说着别愁离恨。
我喜欢秋天,更喜欢诗歌里的秋天。诗与秋相辅相成,秋与诗相得益彰。诗歌里的秋天,或昂扬,或凄凉,或热烈,或冷寂,不论是什么样的秋天,都令我动容和沉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