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读后感800字(优秀4篇)
高中读后感 篇一
    在十九世纪星灿烂的法国文坛,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星。《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和对社会深刻的意义,使它在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之后,还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从而来到我的手中。
    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这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至于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伽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
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自私、阴险、不择手段。而伽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显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说写到这里,还通过书中人物之口预言人民将起来捣毁巴士底狱,暗示了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
高中生优秀读后感 篇二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
    看完这本书后,我脑中乱纷纷的事情太多,不知道从何而说起。那个属于西德尼的结局,沉甸甸地压在那里,堵在胸口,难以释怀。为什么他可以牺牲得这样轻易。这世界上,就算有谁再完美,又怎能承担得起这样的爱? 800字读后感
    《双城记》是一本经典的小说。狄更斯把在描写暴民邪—恶之处倾心了大量的笔墨,展示了他对暴民的痛恨,从某种层度上可以说是对革命的痛恨。当然,作为人道主义者的狄更斯也指出了拯救世界的良药:爱。这种爱,体现在小说中的包括亲情,爱情,友情这种私人间的感情,也包括抛弃贵族,拯救苍生的那种博爱。其中,最为出彩的是对卡顿之爱的描写。我喜欢卡顿。
    实际上,卡顿就是狄更斯的化身,狄更斯正是首先想到了卡顿这个人和他身上的某种精神进而构思成这本小说的。那么,卡顿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小说中描述:“太阳悲悲切切,切切悲悲的冉冉升起,它所照见的景物,没有比这个人更惨的了。他富有才华,情感高尚,却没有施展才华流露情感的机会,不能有所作为,也无力谋取自己的幸福。他深知自己的症结所在,却听天由命,任凭自己年复一年的虚度光阴,消耗殆荆”这是个自甘堕落湮没了自己的才
华和青春的年轻人,为何自甘堕落?小说中似乎并没有交代,自从他一出场就是如此,并且也没有对他的家事背景描写也并不多。个人认为,这个人代表狄更斯自己,因此他无需过多描述——卡顿的堕落,源于自己对日渐堕落的社会的失望。他走上断头台前曾说过,“我看到这个时代的邪—恶,和造成这一恶果的前一时代的邪—恶,逐渐为自己赎了罪而消亡。”被自己遗弃的悲观者——卡顿,在朋友遇到困难,在所钟爱的女子的丈夫即将被送上断头台时,他突然出现,被救人还不之所以的情况下,以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在紧要关头使了个掉包计策救出了自己的所爱女子的丈夫。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牺牲总是默默无闻。世界也许会变得更好,也许不会。悲剧并不是孤例。有的人绝望了,而有的人还抱有希望。狄更斯在《双城记》的结尾预言,一个灿烂的民族将自血与火间重生,或者那不是死亡,只是归宿,是到达永生的必经之地?
    在时代的生死之间,本无所碍。
高中读后感 篇三
    梦想,是一只小鸟从羽一毛一未丰到展翅飞翔的基础;梦想,是一个孩子从一乳一臭未干到策马奔腾的条件;梦想,是每一个平凡的人走向成功的阶梯。《筑梦路上》介绍了社会各
界为了实现美好的明天所做的许许多多的努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梦想很容易实现,有的梦想经过努力追求也能实现,但是有些梦想却暂时实现不了,每一个小小的梦想最后汇集成了我们国家一个美好的“中国梦”。为了给“五水共治”贡献小小的力量,我的爷爷参加了老年环保志愿者组织,经常在社区和学校里宣传环保节水知识,爷爷还 教我们把洗手洗衣服的水积攒起来用来冲马桶和打扫卫生,做到水的二次利用,真高兴因为我们每个人小小的努力,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变得更加山清水秀了。还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和家委会组织我们参观了富一陽一的一所小学,那是在大山的深处,那里没有我们城市里这么多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可以教孩子们画画、表演,但是同学们也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他们在溪边捡的小石块上描绘着,他们的画让许许多多的石头都开了花,他们学校展厅里那些美丽的石头画让我们大家都看得赞不绝口。我们带去了很多的图书和绘画材料和这所小学的同学们分享,虽然我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但是我们一样对未来都有梦想。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生,对于将来我也有许多五彩缤纷的梦想,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教师、医生,甚至能移民火星。但是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简单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能通过
努力考上重点中学、大学。我相信,只要我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每天看一个小时的书,坚持做数学练一习一题、背诵语文和英语单词,这个梦想一定会实现的。我觉得,与其整天大呼那些伟大的理想而从不行动,还 不如脚踏实地地面对“骨一感”的现实,只要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地始终向着心中的目标加油使劲,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高中读后感 篇四
    《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法布尔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我读得兴趣盎然,爱不释手。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
    在法布尔的笔下,这些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表现出它们独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门人充当着大门板和守门人的角,同类来了就让开,异类来了就赶跑它;迷宫蛛的网像一个迷宫,昆虫掉进去就“走”不出来了;蝈蝈儿看起来好像是食素的,其实它们是一“伪素食
者”……这些小生灵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活灵活现,像人一样有了灵性,会唱歌,会跳舞,有欢喜,有悲哀。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几句描写遂蜂“守门人”的话还记忆犹新:“也许三个月以前,那时它还很年轻的时候,它曾经为了自己和后代们在这里单匹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一直到现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没有停下劳动,它还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卫着这个家。它已经不能再做母亲了,可是它依然能够为家人守卫大门,抵挡不速之客。”看完这几句话以后,我被遂蜂“守门人”那对家里人深沉的母爱所震撼了。在它年轻的时候,它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卫这个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的许多母亲不也是如此吗?她们为了自己的儿女而操碎了心,在儿女长大后虽然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帮忙的了,可是心中却仍然装满了沉甸甸的母爱,想要再做点什么。
    原来昆虫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
    《昆虫记》让我了解了昆虫,更让我了解了生命;《昆虫记》虽然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却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美,无处不在。美,就在身边。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记》,走进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