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后感800字(5篇)
庄子读后感800字1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便是本篇的主旨。
全文大体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谁邪”,从子綦进入无我境界开篇,生动地描写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并且指出它们全都出于自身。其次部分至“吾独且奈何哉”,推动一步描述社会各种现象和人的各种不同心态,并指出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又都是出自虚无。第三部分至“此之谓以明”,说明是非之争并没有价值。万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也有其统一的一面;万物都在改变之中,而且都在向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转化。从这一意义说,万物既然是齐一的,那么区分是与非就没有必要,才智也就成了没有价值的东西。第四部分至“此之谓葆光”,进一步指出大道并不曾有过区分,言论也不曾有过定论,人们所持有的是非与区分并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观对外物的偏见,物、我一体,因此是非无别,容藏于一体。第五部分至“而况利害之端乎”,从忘物才能齐物入手,说明熟悉事物并没有什么肯定客观的尺度,因此人的言论也就没有确定是非区分的必要。第六部分至“故寓诸无竟”,借寓言人物之口阐述齐物与齐论的途径,即忘掉
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予于无穷的境域,从而游览于尘埃之外,这也就进一步说明物之不行分、言之不行辩。余下为第七部分,通过两个寓言故事说明“无所凭依”和物我交合、物我俱化的旨意。
“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分,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此又都是没有区分的。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看也是不存在的。这既有宇宙观方面的商量,也涉及到熟悉论方面的很多问题,因此在我国古代哲学讨论中具有重要地位。篇文布满辩证的观点,但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须得细加体会和分析。
庄子读后感800字2
去年的暑假我读了《于丹论语心得》,收获很大,今年的暑假我又拿起《于丹庄子心得》,渐渐品读,收益非浅。好像感悟到了生命的本原。
给我启示最大的是于丹关于《庖丁解牛》的新解。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到达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假如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到达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
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终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
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简单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到达“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实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由,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由于“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把握人生之道。假如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纷纷纭纭的外表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铺张我们珍贵的生命。
另外,《于丹庄子心得》还着重描述了内心的力气,强调熟悉自己的重要性。〔第48页〕。“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能与天地共往共来,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既不能自卑,也不能自傲,而是自知,这样我
们就能够凭借健全的内心,在自知的基础上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改良自己的缺乏。同时也强调了人必需熟悉社会,顺应社会。一方面在生命原则上坚持大境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达和顺
应改变万千,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外化而内不化”,和光同尘,获得一个游刃有余的人生境界,生命境界。
庄子读后感800字3
800字读后感
去年的暑假我读了《于丹论语心得》,收获很大,今年的暑假我又拿起《于丹庄子心得》,渐渐品读,收益非浅。好像感悟到了生命的本原。
给我启示最大的是于丹关于《庖丁解牛》的新解。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到达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假如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到达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终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简单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到达“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实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由,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
而且更需要时间,由于“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把握人生之道。假如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纷纷纭纭的外表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铺张我们珍贵的生命。
另外,《于丹庄子心得》还着重描述了内心的力气,强调熟悉自己的重要性。〔第48页〕。“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能与天地共往共来,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既不能自卑,也不能自傲,而是自知,这样我们就能够凭借健全的内心,在自知的基础上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改良自己的缺乏。同时也强调了人必需熟悉社会,顺应社会。一方面在生命原则上坚持大境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达和顺应改变万千,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外化而内不化”,和光同尘,获得一个游刃有余的人生境界,生命境界。
庄子读后感800字4
悠悠五千年,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再漫长的岁月里,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涌如今众多杰出的人才。
以前,我常常听到父母,老师谈到孔子,庄子,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总在耳边回响。最近,老师让我读了一本书,《孔子庄子》让我对这些圣贤名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洗礼,震撼了我的心灵。
《孔子庄子》顾名思义,主要就讲了孔子和庄子两个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