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宁娟娟
摘要:文章以端午节为例,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传
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后
的地理原理,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微专题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专题;渗透
一、研究背景
2021年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公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
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文中提出:加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中小学课程教材全
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
人功能,落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
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二、地理课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地理课堂应该渗透的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何为优
秀传统文化?即经过时间筛选能够流传至今的精华,能够契合当
今价值观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大主题内容:核
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高中地理课堂能够
有机渗透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
协调观”与核心思想理念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一致,
在地理课程中可以从我国古代的经典篇目、人文典故、科技成
就、特技艺、文化遗产中到素材,大力弘扬“重民本、尚和合”
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爱国”
等思想。
笔者以端午节为例,开设“端午节的地理解读”微专题,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微专题中的渗透。端午节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节日,迄今已存在了2000多年,是我国首个跻身世界“非
遗”的节日。端午节的习俗很多,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
(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此时气温开始升高,蚊虫变多,艾草的芳香可以驱虫。近年来,湖
北蕲春县开始人工栽培艾草,发展医药健康旅游。依托这个情境
可以考查气温对生物的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考查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农业发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
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是一种可以用做解毒、杀虫的中
药药材,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用粟或者黍,在南方则用稻米。
可考查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可以
“黄酒酿造”为背景材料,以“黄酒的生产条件和产业发展”为切
入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工业发展。培养学生的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三)“粽子香,香厨房”。南方的粽子用箬竹叶包裹,北方的
粽子多用芦苇叶,从馅料看,南北方差异也很大。可考查农业生
产的区位条件,地理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地理环境对饮食文
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能力。
(四)“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江浙)”。端午节前后,暖气团渐趋活跃,而冷气团也还有残余势
力,冷暖气团交汇,形成冷锋、暖锋或准静止锋等天气。虽然此时
天气转暖,但一股强冷空气就可能使气温大幅度跳水。可考察天
气系统、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气象灾害。培养学生的人地
协调观、时空综合能力。
(五)赛龙舟。民间把端午节前后的较大降水过程称为“龙舟
水”,此时河流水位较高,正是赛龙舟的好时节。可考查天气系
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洪涝灾害。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
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六)屈原与汨罗江。相传屈原纵身跳入汨罗江,他的遗体没
有按照常理顺流而下,反而漂到了汨罗江的上游。端午节前后突
现的洪水,被当地人称为端阳水,在端阳水泛滥期间,原本顺流的
汨罗江就会开始倒流,即洞庭湖区域降水增加导致洞庭湖水倒灌
进入汨罗江。可考查水体运动规律,水循环原理,河流的补给方
式。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通过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整体设计。相较于平常课堂中零散提到端午节的
相关问题,案例以微专题的形式,围绕一个中心,挖掘出与端午
节相关的习俗及其体现的人地关系,能够更加系统完整的把端
午节的文化内涵展现出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加丰富生动的
端午节,更好的体会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厚植家国情怀,使文化
自信更加坚定。
(二)坚持学生为主体。创设更加多元有趣的教学方法和评
价体系。在微专题的主题确定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新颖有冲突点
端午节文章的主题,让学生产生兴趣,看似地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什么
关系,但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例如可以从古代经典篇目中开
设“古诗中的地理”专题,从文化遗产中开设“传统佳节的地理解
读”专题,从古代科技成就中开设水利工程专题等等。
案例中以“端午节的地理解读”为主题,教师制定活动目标、
活动要求、评价标准,由学生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收集端午节的相
关习俗,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制作PPT展示。既提升学生获取
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够促进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三)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案例精准对标,充分挖掘素材中的
地理信息。端午节作为特定的时间,可以进行时间与地理要素
(气象、生物、水文、土壤)之间的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
观;可以进行同一时间内地理要素空间差异的综合分析,培养学
生的时空综合思维能力。
(四)增强教师文化素养。教师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学习,深刻领会其中的内涵,准发力点,积极挖掘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做知行合一的弘道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
指南》的通知[EB/OL].(2021-01-19)v/src-
site/A26/s8001/202102/t20210203_512359.html
注:本文是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2019年度立项课题
《地理课堂家国情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
MJYKT2019-259)和福建省“十三五”(第二批)中学地理学科带
头人培养对象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地理学科核心
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XDL-201901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
——
—以端午节为例142┆周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