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
二年级
A
下册
£1
J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材分析    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 抒发了诗人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 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 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 更显得格外艳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学过的方法诵读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J    丿
一、    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时的感受。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 诵读。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來说说题忖的意思?
5.齐读诗题。
二、    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儿遍。
2.指名读诗。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    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
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
4.品读赏析。
1)    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
“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指导朗读。
(2)    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
分组读,齐读。
5.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來怎样 的感受呢?读笫四行。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1)体会“红”
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屮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6.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岀示图片。
7.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口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 的荷塘美景。引读笫二句。
8.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9.而对这艳丽、热烈的西湖美景,难怪诗人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10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自Ftl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11.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出示图片。(师配乐介绍)
12.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
13.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 天的西湖美景,所以诗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师生合作读第一句。
14.这幅美景时诗人脱口而出的,谁能连起來读一读整首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 乐)
四、升华诗情,内化古诗
1.大家入情入境,读得如诗如画。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 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写友谊,没有抒发离愁°同样是送别刖友,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中的写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望着朋友渐行渐远,是那样 依依不舍,他是以目相送。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屮用“劝君更尽i杯酒,两出阳关 无故人。”来送别朋友,他是以酒相送。这首诗是诗人以什么相送?
2.是呀,送别朋友不仅可以以歌相送、以酒相送,还可以以画相送,以景相送。
3.师小结:同学们从这首送别诗屮不仅读出了西湖的别样景,也读出了诗人的别样情。
4.古人以诗明志,以诗寄情。让我们一起再来吟诵,牢牢记在我们心中吧,对西湖的热爱。
让我们在诵读中体会诗人那一份别样的情感吧。自由读、背。配乐背诵。
五、    拓展阅读,延伸文本
1.其实描写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互相推荐。
2.朗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澈淞晴方好,山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抹淡妆总相宜。
3.拓展关于东湖的诗句。
朱德的“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
(南宋)袁说友的《游武昌东湖》。
六、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
莲叶 无穷碧
西湖六月风光
映日
    荷花 别样红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教科书
二年级
A
下册
£1
《古诗二首■绝句》
教材分析    1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 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 诗人吟诵诗句,层层展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结构。在教学 中我还注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彖画面,展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近 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 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屮,我设计用简笔画让 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 法,同时对“
含”字作替换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 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 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ST “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于西湖的古诗
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吋引发学生萌动诗 情,
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