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满分作文十篇
来到这里,是幸运,是缘分。昔我来思,秋风拂衣;今我往矣,骄阳留意。很难描述我对她的感情,从开始来,直到现在即将离去。三年前,在度过沉闷的七月之后,我像一叶浮萍漫无目的的漂泊,她收留了我。我很庆幸,又不甘。
三年之前,当我拥入她怀中时,我还是懵懂少年,而今,我已懂得奉献为何物,即将离去,离开那温馨的港湾去搏击风浪,我有的只是战胜一切的勇气。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的三年;在这里,我看到自己青春沸腾的风采;在这里,我得到了一生中最美的财富。
我知道,离别的时刻到了。我会以男人的方式对她说再见——嘴角挂着微笑,胸中填满泪水。在周身散发的气息中,我闻到她的味道。这时,我开始嘲笑自己的无知:刚来时,这里并不令我满意,我曾像哲学家一样预言,“这里只是人生征程中的一个小站,三年之后,我便会离开。无论我在这里做了什么,她给了我什么,都将随着我的离开烟消云散,她永远不会融入我的生命”。我知道,我错了。无论多么强大的防御力,在“爱”面前都不堪一击。三年中,她以自己的方式呵护着我,她无微不至的爱我几乎感觉不到,但是,它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中。
身在其中,我们感觉不到她的伟大。滔滔东海给了她天宇般的胸襟;巍巍泰山给了她大地般的意志,悠悠的齐鲁文化更是赋予她别人无法仰望的文化底蕴--这才是真正的她。我们不应、也不能轻视她,正像余秋雨先生说的:“这种感觉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我们发现自己的母亲有很多缺点,文化层次不高、举止不够优雅。但是,突然有一天,我们遇到一个和母亲同龄的老妈妈,她已行动无力、精神萎靡。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母亲原来是这样伟大和了不起。”
时光匆匆而过,它带走我的青春年华,却使我美好的回忆更为珍贵。在时光的幻影中,我只看到三年间自己成长的足迹,足迹下,是她难以书尽的爱。
即将离去,带着从这里取得的一生受用的财富踏上另一段征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即将离去,依依不舍,然而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我只能深情的说一声:“再见了,我的母校。”
不是对昨天的总结,而是对昨天的回忆。
说: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我们,三年前在这里开始,三年后又在这里结束。三年的光阴,多少人在生命中来回穿梭,却只留下背影?我们经过了彼此相遇,又经过了彼此分离,这期间,我们是否抓住了一些、又放弃了一些?所以我们学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这三年中,我们不只收获了知识,还有友情。那些在你落寞时陪在你左右的,是朋友;那些在你迷惘时给你信心的,是朋友;那些在你懈怠时给你动力的,是朋友;那些在你难过时对你微笑的,依旧是朋友。是他们让我走的更远,走的更快乐。在这三年里我们不仅褪去了身上的青涩,更使我们披上了霞光!我们从一个孩子过度到一个青年人,这当然不只是称呼上的变化,更是成人的洗礼。我们明白自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也真正明白了,生活其实没那么容易。
你回首今天所付出的这一切时,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人生就像是装满巧克力的盒子,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接下来会吃到什么味道。可是不要因此胆怯,人总要尝试些什么。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完,但是不要忽略那些陪在你身边,最真挚的感情,如果先在你最珍惜的人在身边,请握紧她的手。给她感动。
生活中,就是不断有人离开或进入的。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
也是不断有得到和失去的。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回忆是没有任何力量的,但是它可以温暖我们的心,就让这三年的一切,剪辑成一部黑白电影,永远保留下来,在落寞的时候供我们回忆、取暖。我很喜欢朋友常说的一句话:“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互相拥抱才能飞翔。”
说到这泪流满面,闭上眼好像那就是昨天,真是“物换星移,人事匆匆。”啊!真想再和大家打成一片,真想再和大家一起欢声笑语。没关系,就算分开也没关系,大家都明白大家的心。就让这些快乐的记忆封存在这里,回头望望,千丝万缕。
再见了,给我友谊的好朋友!再见了,给我教诲的老师们!愿我的同学们永远快乐,愿我的同学们永远幸福。
在这里作文 有调查者说:“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但我经历的却是另类的课堂探究,这是应试教育下流于形式的课堂探究,姑且套用“中国式过马路”,称之为应试教育的“中国式”课堂探究,希望能引起学校领导、老师重视。
我来揭秘一堂探究性实验课,带你走进真实的“探究”课堂。高三学生面前,放着一道探究实验题,你以为老师会让你动手做实验、数据、做分析、写结论吗?这是奢望,探究实验与你无缘:老师让你翻到某页,看课本上的某一段话的提示,然后开始讲解关于探究实验的解题方法,指出易错点。讲完后,老师让同学们“实践”――做题目。“啊咧,老师,不做实验吗?”“都高三了,哪还有时间做实验啊!你是小学生吗?会做题就够了。你不想考大学了?”
回想高一、高二,也就做过五次实验,物理两次,生物两次,化学一次。其中探究性实验做过两次,都是事先老师就在黑板上“做过的”实验,已经知道了实验结论和操作扣分点了。做这样的实验能探究什么?我无语。我只觉得这与刷题没什么区别,我们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小小钢笔科学家,最大特长就是用笔做实验。
教室里的情况也不比实验室好。有一次,学校听说有外校老师来听课,赶紧派人到班上通知大家做好准备,并安排听课者到做了充分准备的班级听课。结果他们发现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同学踊跃发言,对老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发表了各具特的看法,我们的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带头鼓掌。我们只知很热闹,像演戏一样,脑子里空空的,不知道探了个什么究。而听课老师评价说:“这是一堂与国际接轨的课。”其实他们心里也明白,这只是一堂精心导演的探究课,一件“皇帝的新衣”而已。
好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探究课。我不知道国外中小学探究课怎么上,但我知道这样的课是流于形式的探究课,是应试教育下“中国式”的探究课。我愿做《皇帝新衣》里的小孩,说一声,这堂貌似穿着“探究”华服的探究课,实在是赤裸裸的伪探究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