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训之齐家教子篇北岛 回答
中小企业创新“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有这样一个家族,富贵12代,兴盛400年,有33座院落、1300多间房屋,作为全国三大庄园之首,比山西乔家大院还大15倍。该家族就是河南省巩义市的康氏家族,不仅历史悠久,更让人赞叹的是他们家族12代子孙竟然都是富豪官吏。 其兴旺发达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即一副世代相传、言简意赅的家训对联:“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读书教子”、“勤俭持家”,正是古代家训齐家之要义。
勤以持家。“天道酬勤”;“业精于勤,荒于嬉”。明代文学家史桂芳《训家人》中,以陶侃为例,强调“陶侃运甓,自谓习劳,盖有难以直语人者。劳则善心生,养德养身咸在焉;逸则妄念生,丧德丧身咸在焉。吾命言儿稽孙,不外一劳字,言劳耕稼,稽劳书史。汝父子其图之。”勤为人生第一要义。曾国藩一生把勤视为治家法宝,他在家书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提到的一种品德就是——勤,“勤则兴”;“总以勤苦为体”;“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要实行勤俭二字……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饭。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他对家人要求极严格,一些生活细
节都作了详尽规定。比如家中男子要扫屋、抹桌,女子要做鞋、下厨,等等。同治五年,曾国藩的家属回乡居住,他写信告诫儿子:“此后回乡居家,妇女纵不能精于烹调,亦必须常至厨房,必须讲求作酒、作醋、小菜、换菜之类。尔等须留心于种蔬养鱼,此一家兴旺气象,断不可忽。纺织虽不能多,亦不可间断。”他还写信给几个弟弟,要求做叔叔的为儿侄辈做出榜样:“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伶俐,以为儿侄之榜样。”“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曾家在湘乡历来是耕读传家,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曾制定传家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后来,曾国藩又将八字诀家规扩展为“八本”家训,其中一条就是“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他始终认为,家运长久,不是靠一两个人的突然发迹,而是凭着家族众人的全力支持、克勤克俭。“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是他的传家法宝,曾家人谨遵家规,历代昌盛兴旺。
烤全羊的做法杜严俭以持家。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商隐《咏史》诗句高度概括出了节俭之益和奢侈之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代家训中有关勤俭持家的训诫非常之多。司马光曾专著一文《训俭示康》,引述大量的事实证实了“以俭立
展厅展馆企业展厅设计名,以侈自败”的普遍性和真理性,并现身说法教育儿子司马康“身当服行”,还“当以训汝子孙”。“俭则足用,俭则可以立身,俭则可以传子孙。奢则用不给,奢则贪求,奢则掩身,奢则破家,奢则不可以训子孙”(倪思《经锄堂杂志》)。庞尚鹏《庞氏家训·戒奢靡》还就如何节约制定出详细科目:“子孙各要布衣蔬食,惟祭祀宾客之会,方许饮酒食肉,暂穿新衣……尺帛、半钱不敢浪费,庶几不至于饥寒”;“亲戚每年馈问,多不过两次,每次用银,多不过一钱。彼此相期,皆以俭约为贵,过此者,拒勿受”;“待客品物,本有常规。如亲友常往来,即一鱼菜亦可相留”。具体到如何以俭治理好一个家庭,朱柏庐认为要做到三个方面:“俭之为道第一要平心忍气。一朝之忿,不自度量。与人口角斗力,构讼经官,事过之后,不惟破家,或且辱身。第二要量力举事。土木之功,婚嫁之事,宾客酒席之费,切不可好高求胜。一时兴会,所费不支,后平补苴,或行称贷,偿则无力,逋则丧德。第三要节衣缩食。绮罗之美,不过供人之叹羡而已。若自喉而下。藜藿肥甘何异。人皆以薄于自奉为不爱其身,而不知是乃所以养身也。”(《治家格言》)。 朱柏庐不仅坚持身先垂范,还严格要求每一个家庭成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治家格言》)。
和以持家。“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
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增广贤文》)家庭和睦相处、团结协调是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庭和睦主要在于处理好父母、兄弟、夫妻三个关系,而处理好三个关系关键在于三个字。一曰孝。父子关系在封建家庭中居于第一位,而协调父子关系的关键是父慈子孝。“不孝父母,奉神无益”。(林则徐家训“十无益”)。《礼记·大学》云:“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肖父喻己父,则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益慈,无偏胜之患矣”(袁采《袁氏世范》)。二曰悌。《三国演义》中刘备有这样一段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种看法代表了古人对兄弟关系的重视。因为兄弟乃天伦,夫妇乃人伦,所以兄弟之亲当超过室家之好。《小雅·常棣》中讲兄弟应该互相友爱:“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兄友弟则恭,弟恭则兄益友,兄益友则弟益恭。因此,“兄弟当和好到老,不可各积私财,致起争端;不可因言语差错,小事差池,便面红耳赤。”(杨继盛《给子应尾、应箕书》)三曰爱。夫妇关系的好坏也是决定家庭兴衰与否的基础。举案齐眉、富不易妻、谊联瓜葛、情如金兰是夫妻恩爱的典型。夫妇之道关键在于夫义妇顺,“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班昭《女诫》)。总之,家庭关系处理得当,前提在于宽容忍让,朱熹曾指
出:“和顺齐家之本。”陆九韶在《居家正本制用篇》也认为:“一家之事,贵于安宁和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谦逊。” “人言居家久和者,本于能忍。”(《袁采世范》)“‘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曾国藩《与诸弟书》) 关于家庭和睦,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家训中用“八互”作了精辟概括:“家和睦,需有方,有八互,记心上:互敬,多协商;互爱,情意长;互信,莫乱想;互勉,共向上;互助,热心肠;互让,莫逞强;互谅,心坦荡;互慰,暖心房;全家欢,乐无疆,八互歌,切莫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