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说课稿(大全)
第一篇:三年级下册《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说课稿(大全)
《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口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以往的口算教学过多的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于对数学失去兴趣。本节课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创设了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
基于以上的分析认识,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的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渗透数学源于生活,我们要会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激发学生认真计算的热情和善于探索、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培养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算法。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难点: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
我们都清楚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算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理解的一种算法。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是一种需要。因为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三、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我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做到以下几方面:
(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以送报纸这一问题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去学习。
(2)充分利用情境图直观的进行教学,配合发现法、谈话法、讲授法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口算乘法的计算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互助互学,构建活动化教学过程。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只有将计算教学置于现实问题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问题融于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习计算方法,才能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1)观察法和发现法。本节课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在课堂情境中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算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材料的牢固记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到获取新知的能力。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今数学教学提倡的学习方向。本节课设计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
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五、说教学设计意图: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活动之中。在教学中着力已有的知识着手,既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在算一算、练一练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在尝试、探索、练习过程中能总结出口算乘法的简便方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先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口算方法。《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并熟悉的实际生活的情境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乘法口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学生所熟悉的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为教学情境,创设熟悉的具体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不仅解决所提出的实际
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六、说教学过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本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恰当的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
趣,形成问题答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邮递员叔叔遇到一个难题,他想请我们帮帮忙,可以吗?接着让学生看书邮递员张叔叔购送报纸的情景图和具体问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和60封信,5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接着结合出示情境:张叔叔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啊? 教师巧妙地设置悬念,让学生去列出式子300×10=()引导学生观察300×10的计算我们还没学过,该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此导入课题。
问题情境的引入给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了一个情景铺垫,同时复习了已学过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又自然地引出新知。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以便顺利进入下一步的教学。
第二环节: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探讨300×10的算法
(1)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乘法知识,先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后进行小组的合作探讨交流,教师去巡视、观察、发现典型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算法。列出你们小组所有算法。并说清楚你是怎么想的?展示学生算法:可能是:
① 300×9=2700 2700+300=3000 ②10×100×3=1000×3=3000
③3×1=3 3000×10=3000 „„
(2)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算300×10的方法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呢?能说说理由吗?这样就进一步地巩固了每一种算法。接着提问:李叔叔30天要送多少报纸? 引导学生列出式子300×30=()(元)总结整百数乘整十数的算法。
2、教学“试—试”。
出示问题:如果张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30天呢? 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1)列式:60×10=()60×30=()
(2)学生尝试口算,再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谈出自己的想法。(3)在班内交流,得出最佳计算方案。(6×1=6 60×10=600)(6×3=18 60×30=1800)
如果学生有不同意见,应给予鼓励,然后让他比较几种算法中最简便的方法是哪一种。
3.归纳口算的方法。
口算方法学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法中最简便的是哪一种?(引导学生认识到整十整百数相乘,是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这一过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索得出300×10、300×30的算法;同时通过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一种方法说说理由,进一步巩固算法;又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最简便的算法。整个过程重在学生的“会算”,同时对学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要求简便算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不同层面的提高。
最后,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再谈谈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这一部分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七、说教学反思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过多地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教材中邮递员送信这一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创设了游戏等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课变得生动,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