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一课 播种发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 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 三、播种活动 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 2、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种子方向 浇水方式 …… (每个学生选一种种植方法并做上标记。) 3、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做好标记。 4、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情况地栽或盆栽) 5、预测种子在一周内所发生的变化。 6、记录播种的日期。 第二课 茎叶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学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 第三课 开花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花开花落的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的生长现象。 2.学生分小组交流。 3.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4.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 3.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3.开花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第四课 结果了 教学目标 1、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2、观察研究从开花到结果实这个过程中花的各个部分的变化,从而认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的。 3、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教学重点: 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教学难点 观察研究从开花到结果实这个过程中花的各个部分的变化,从而认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的。 教学准备: 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镊子、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3.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4.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二、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步骤 1、 晒干 2、 装入瓶中 3、 贴上标签 种子名称 凤仙花 采集时间 制作人 制作时间 4、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第五课 凤仙花的一生 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亲历了播下一粒种子长出一株植物结出多粒种子这个过程,认识一粒种子长出多粒种子,较好地理解植物“繁殖”的意义。 2、 整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认识。知道凤仙花的生长周期、植株特点、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初步学会用事实、数据进行说明。 3、 引领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亲历了播下一粒种子长出一株植物结出多粒种子这个过程,认识一粒种子长出多粒种子,较好地理解植物“繁殖”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认识。知道凤仙花的生长周期、植株特点、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初步学会用事实、数据进行说明。 引领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 教学准备: 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 教学过程: 一、估算种子的活动。 1、谈话:轻轻捏一颗已经成熟的凤仙花果实,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2、根据各组种的凤仙花分组进行整理、分析。 数一数这个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数一数花苗上已经开裂了的果实、已经接近成熟的果实和将要长成的果实,共有多少个。推算由一粒种子长出了多少粒种子。 3、要求学生回家对自己的凤仙花作估算,并记入科学文件夹。 二、整理、分析事实、数据。 1、提问:凤仙花的生长经历了哪些过程? 2、分组讨论。 3、 集体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4、 明确了生长过程,再按记录的日期计算天数。(告诉学生4、5、6月份的天数,由学生计算。) 5、 画折线图,分析数据。 A、教师介绍画折线图的方法:1)对照高度标尺,在竖线上用粗线画出各周苗的高度。 2)用红线把各周苗的高度线连接起来。 B、学生绘制折线图。(根据记录结果)。 C、分析数据:1)凤仙花哪一段时间生长的最快? 2)长出花蕾以后不再长高与什么有关? 6、小结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 三、学生阅读“阅读与拓展”。 1、学生阅读。 2、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共同讨论。 四、 思考:我们是怎样认识凤仙花的,是怎样获得这些科学知识的? 五、 课外活动:用观察凤仙花的方法,观察周围的植物。 第二单元 第六课 蚕宝宝出生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 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 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 1、师生谈话 (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 (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2、认识蚕卵。 (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 (3)、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3、认识蚁蚕 (1)、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2)、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 (3)、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4)、用语言描述蚁蚕。 (5)、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 三、总结 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2、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第七课 可爱的蚕宝宝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 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 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 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 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观察记录 (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提问: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你用什么代替桑叶? (2)实验: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预先布置学生开展此实验。 (3)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4)了解蚕吐丝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 (5)观察蚕茧和蛹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剪开一个茧子观察,再用手碰一碰 (6)观察蚕蛾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做好观察记录(7)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 (8)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 (9)强调为保证交配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放一起。 2、归纳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 (2)小结 三、布置作业 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 第八课 蚕宝宝建新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吐丝前蚕的特点 2、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学生收集种桑、养蚕、吐丝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在吃食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讨论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再吃食物了,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结 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结茧了。 3、为蚕宝宝建新房 自己动手,用麦草、稻草或其他东西为蚕搭一个小架子,以便蚕在那里结茧。 4、讨论 蚕宝宝住进“新房子”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茧就是蚕宝宝的“新房子”, 5、观察蚕茧 用剪刀剪开茧壳看一看,蚕在茧里变成了蛹。 6、观察蛹并做好记录 蛹的形状 蛹的颜 蛹与蚕宝宝的区别 三、巩固总结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蚕的一生 第九课 蚕蛹变成了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讨论蚕一生的变化; 2、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2、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 2、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 教学难点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蛹变成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 蚕的一生有什么变化呢? (2)看书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 (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卵——蚕——蛹——蚕蛾 (幼虫) (成虫) 3.蚕有哪些特点,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 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第三单元 第十课 认识衣服面料 教学目标: 1、认识到衣服一般是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 2、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3、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和用途。 4、能够根据特性、用途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5、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6、体会到衣服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生主新材料。 教学重点 认识到衣服一般是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特性、用途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衣服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生主新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每组同学准备各种典型的衣料一套,放大镜若干,酒精灯、火柴、镊子各一个。 学生准备:身边常见、容易得到并知道其材料名称的衣料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教师今天发现大家穿的衣服都很漂亮。这些漂亮的衣服除了大小、颜、款式和图案不同以外,还有什么不同?(面料不同) 2、大家所说的(布、毛)其实是衣服的面料不同,请大家想一想:你们衣服的面料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3、交流、汇报、评价: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 二、认识不同面料及作用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面料好吗?请各小组打开桌面上的塑料袋,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面料?(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面料名称。 3、大家讨论一下,这些面料都应该在什么季节穿着会好些呢?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见意,看来不同面料都有着不同用途。 5、这些不同用途的面料的材料都来源于哪里呢?请各小组猜猜看好吗?听了同学们的猜想,我们知道了不同面料的材料,其来源也不同。 三、鉴别面料 1、如果你和爸爸妈妈一块到衣店里要购买这些不同面料的衣服,你们一般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2、学生交流、汇报。 3、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今天我们利用一种观察工具――放大镜来观察好不好?那么,想要用火烧的方法来鉴别衣服面料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看看,这么多同学选择了火烧的方法,请各小组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正确操作(师示范,提安全。) 4、下面请各小组彩你们鉴别面料的方法,出各种面料,都有什么特点?同时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好吗? 5、分组活动并记录,交流汇报。 6、师小结:在同学们共同努力下,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衣服面料的信息,真是了不起,这些面料都是由纤维制作而成的。 7、有谁知道纤维是什么吗?我们查查字典小博士,看看它是怎样解释的。 四、面料分类: 1、大家又学会了用身边书籍获取新的知识的本领了。我们能不能将研究过的布料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呢? 2、大家比比看,哪一组最先分好? 3、交流评价:同学们把各种面料分成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还分出了来源于动物和来源于植物的。 五、了解面料的作用: 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认识了布料的很多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衣服面料的工艺更加精美、性能更加广泛,请看(播放课件)在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着装有什么不同。 2、讨论:说一说,人们在制作衣服时利用了各种材料的什么特点? 3、交流汇报,师小结:是呀,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面料,并在不同环境中穿着不同面料的衣服,使每种面料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六、课外延伸: 关于衣服面料还有许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去发现,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衣料的信息,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共同来交流。 第十一课 衣料的吸水性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 2、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3、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 4、能有条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事实、分析讨论 汇报交流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科学实验方案,探究不同衣料的吸水性能。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各一块,盛水烧杯若干,滴管、镊子各一个。写字板、衣架、红墨水等。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各种衣料特点的资料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部海绵宝宝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看。(CAI播放 《 海绵宝宝》动画片段) 2、问:咦,水到哪去了?这说明什么?(板书:吸水性)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具有吸水性?你是如何发现衣服具有吸 水性的?(生答) 4、认识各种衣料,选择其中的四种研究它们的吸水性。(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衣料的吸水性。 1、作出假设。 (1)学生猜测四种衣料的吸水性,将猜测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 (2)全班汇报猜测结果,教师将结果板书出来。 2、指导学生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 (1)全班交流初步设想,并将学生按设想不同进行分组。 (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在全班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优化实验方案。 3、各小组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结果。 5、学生谈收获,体会。教师小结实验结论并板书。 三、拓展延伸。(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 (CAI 播放)衣料的吸水性在生活中应用的画面。 四、课堂小结。(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 第十二课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教学目标: 1、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测,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2、能对隐藏在不同蒸发实验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 3、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温表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4、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 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6、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教学重点 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测,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对隐藏在不同蒸发实验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 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温表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教学难点 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 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教学准备: 课件,湿抹布和装有少量水的广口容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用水写一个“水”字,师生一起观察“水”字的变化。 2、再观察晒衣服的图(出示课件),并提出问题:湿衣服晾一会有什么变化?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呢?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 2、分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提出实验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3、分小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做了哪些研究?发现了什么现象? 5、讨论:在这些实验中,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了?水跑到哪儿去了呢?观察老师准备的水蒸发的录象。(出示课件)。 6、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7、课件展示大自然中水的蒸发现象,紧接着教师讲述水的蒸发现象: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何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 3、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课件展示) 四、小结。 第十三课 怎样让衣服干得快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时要吸热;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周围的蒸发现象。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的本质和过程。 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时要吸热;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周围的蒸发现象。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的本质和过程。 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一个广口瓶,上本课前一天,往瓶内倒水,在瓶壁水面到达的地方做一个记号;把瓶子放在教室外面向阳的窗台上,让学生观察水面的位置。 2.湿布一块。 3.挂图或投影片——水的蒸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 (1)观察: ①这个瓶子是昨天放在室外窗台上的,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少了) (用温布在玻璃黑板或玻璃、铁板上擦一片水迹。) ②看一看,黑板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 (2)讨论: ①瓶子里和黑板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②你看到水是怎样跑掉的吗? ③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的物体跑掉了? (3)教师小结:这说明水变成了一种没有颜、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这种物体叫做水蒸气。 (4)讨论:水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变成水蒸气的?(平常温度) (5)讲解: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在平常温度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板书课题“蒸发”) (6)提问: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水的蒸发现象?(让学生充分发言) (7)讲解:江、河、湖、海、地面等处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2.指导学生认识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l)谈话: ①谁会游泳?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有什么感觉?(很冷,比在水里冷。)身上的水干了以后还冷吗? ②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些水,有什么感觉?(凉快) (2)讨论: ①为什么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比在水里还冷,身上的水干了就不冷了? ②为什么在地面上洒些水会感觉凉快些? (3)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3.指导学生认识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1) 提问:根据你晾衣服的经验说说,怎样才能使衣服上的水蒸发得快? (让学生充分讨论) (2)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温度高、蒸发面积大,有风,可以加快蒸发。 巩固应用 1.什么叫做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3.填空: 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或风大小有关系。 第十四课 穿棉衣为什么暖和 教学目的: 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在比较、归纳中得出结论。 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 3.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准备:铁架台、3—4支温度计、2—3根皮筋、棉花、毛皮(学生可自备毛巾、毛衣、布、丝绸等)、实验记录单、冰块、热水袋。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与前面的例子相反,有时在生活中希望热的物体不要变凉,要设法保持温度,保持热不散出去,这叫做“保温” (板书:保温 ) (2) 讨论: ①要保温应该怎分办呢 ?( 当物体需要保温时,要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 ②生活中郎些物体需要保温 ? 它们是怎样保温的 ? ( 学生可能说出用暖瓶给开水保温,将饭放保温锅里,穿棉衣使身体保暖等等。) 二、学习新授: (1) 认识保温瓶的保温原理: ①出示保温瓶。 ②观察:保温瓶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 ③讨论:这样的构造与保温有什么关系 ? ④讲解:暖水瓶 ( 杯 ) 内有瓶胆,是玻璃制成的,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瓶胆为双层,中问的空气被抽去,抽掉空气不能形成热对流;瓶胆内外涂有银白发亮的物质,可以减少热的辐射;瓶胆口有软木(或泡沫塑料)塞,它是热的不良导体,既能减少热的传导,又能阻止瓶口的空气以对流方式带走瓶内的热量。 (2) 认识棉衣保温的原理: ①出示羽绒、棉絮等保温材料。 ②观察这些材料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 膨松。 ) ③讨论:这些特点与保温是否有关系 ? ④讲解:棉絮和羽绒膨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借以保持人的体温。 (3) 认识地膜的保温原理: ①谈话:早春,为了保持土温和幼苗,农民伯伯怎样做 ? ②放录像:农民在地里盖地膜。 ③讨论:这有什么作用 ? ④讲解在农田、菜园的土地上覆盖塑料薄膜,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借以保持地温,使小苗在低温多风的早春不致冻死。 (6)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像棉被、暖水瓶等物体一样具有保温作用 ? 它们是采用什么方法保温的 ? (7)小结:要保温,必须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可以采用热的不良导体,隔绝与周围气体或液体的接触,减少热的传导、对流、辐射。 研究制作保温盒的方法 (1)讲述:下面,我们要应用今天学的知识制作一个简易保温盒,给一杯水保温。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材料,怎样制作 ? (2) 学生分组讨论。 (3) 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案。 ( 三 ) 巩固练习 1 、概述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全课总结。 2 .解释两种常见现象。 (1) 有人说冬季盖棉被、穿棉衣是因为棉被、棉衣本身厚、暖和,对不对 ? 为什么 ? (2) 问:棉被、保温箱本来是保温用品,可人们把冰棍放在保温箱里还盖上棉被怎么回事 ? ( 四 ) 布置作业 制作保温盒,比赛保温的效果 第四单元 第15课 做房子的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做房屋的材料及其材料在房屋中的用途,能按照“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给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会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会给它们分类。 教学准备:有关各种房屋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房屋的各种图片。 2、提问:这些房屋是用什么材料造的? 二、学习新授 1、带学生到教室外观察学校里的房子,看看它们分别用了哪些建筑材料。 2、学生观察记录。 3、提问:这些材料分别用在房子的哪些部分?为什么要这样用?学生填表。 材料名称 用在房子的哪些部分 为什么要这样用 4、各组汇报自己的观察与记录。 5、给材料分类。 (1)每小组自己确定分类标准,给这些建筑材料分类。 (按大小分;按软硬分;按用途分等) (2)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提问: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材料? 小结:像木材、砂、石等自然存在的材料叫天然材料。 像砖、瓦、水泥等人工制造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提问:将我们知道的建筑材料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来分,应该怎样分? (4)小组活动并做好记录。 (5)集体交流分类结果。 6、运用分类标准判断”。 (1)谈话:一,在我们周围,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制成的? (2)小组讨论、记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总结与拓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16课 石头和住房 教学目标: 观察建房子的石头,研究岩石的特点以及用途,根据岩石的特点给岩石分类。 教学重点 观察建房子的石头,研究岩石的特点以及用途,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岩石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做房子的材料》,知道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大家说一说石头是什么材料? 2、房屋的哪些地方用到了石头? 3、谈话:石头也叫岩石,大家还见过哪些岩石? 二、新授 1、提问:说说你们带了哪些岩石? 2、学生汇报自己带来的岩石。 3、关于岩石,你们知道些什么? 4、提问:岩石有哪些特点?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5、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研究。 6、教师向同学们发放岩石,你不认识的岩石,你打算怎么做? 7、小组讨论,同学们交流各自的想法。 引导学生明白,先用感官观察,再使用工具有顺序的记录。 8、发放工具 9、学生分组研究,填写实验记录。 岩石编号 颜 结构 软硬 滴盐酸后 1 2 3 4 5 10、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三、总结与交流 1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谈话:刚才通过大家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点,下面请大家根据岩石的特点,对岩石进行分类,看看有多少种分法。 2、小组讨论分类标准,小组分类汇报。 3、提出两种以上被大家认同的分类方法。 4、小结:通过大家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大家能根据岩石的特点对岩石进行分类,并且分得很好。 5、课外学习与实践 岩石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一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岩石,想一想它们各利用了岩石的什么特点。 第17课 住房的装修 教学目标: 观察装修用到的材料,研究装修材料的特点以及用途。 教学重难点: 研究装修材料的特点以及用途,提出科学的意见及建议。 教学准备: 装修用到的材料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说说我们装修用到了哪些材料? 2、谈话:哪些同学的家里已经或正在进行装修。 3、提问:这些装修材料有什么特点?你们准备怎样来研究? 二、新授 1、设计方案,进行研究。 2、提问:这些装修材料有什么特点?你们准备怎样来研究? 3、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4、教师介绍几种研究方法,供学生参考。 5、教师想每组发放装修材料。 6、小组研究并做记录。 材料名称 材料特点 7、汇报:各组说说你们是怎样研究的,发现了装修材料有哪些特点? 8、总结与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装修到底好不好?装修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为了避免这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9、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10、小结:装修材料中有一些成分对人体有害,为了避免和减少装修材料对人的危害,我们应做到: (1)尽量选择天然材料,尽量选择那些不含或少含有害物的材料。 (2)装修完成后,不要立即住进去,而要将住房通风,让房屋空闲半内左右,为的是让那些材料中的有害成分尽量挥发掉。 (3)注意保持住房有良好的通风,不要让那些少量的残留有害物长时间停留在室内。 (4)注意室内外的绿化,使空气能够长期保持清新。 三、拓展与延伸 1、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给亲戚朋友家的房屋提合理化的建议。 第五单元 第18课 让灯亮起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主动经历“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 2、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借助直观材料了解“电流、电路” 的概念。 3、使学生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科学法,掌握用直观的方法记录 学习结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地想办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科学法,掌握用直观的方法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手电筒;学生分组:小灯泡、电池、导线各1。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问题 1、 (拉教室的电灯开关)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有灯泡、有电、电线连接) 2、 还在哪见过电灯泡亮起来的具体例子。 3、 观察小灯泡、电池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认识灯泡、电池的组成部分,学习灯泡、电池的简单画法。 4、 出示分组材料,提出问题:给你一个电池、一个灯泡,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二、启发引导、探究问题 1、启发学生思考推想: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要点:a、需要哪些材料?b、用哪些方法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指导画连接方法 2、提供材料(电池、灯泡、导线)学生实验 要求:把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在书中空白处。 3、汇报:a、哪些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了。引导学生补 充完整,整理后板书 b、用哪些连接方法小灯泡没亮起来。 三、激疑导思、研讨问题 1、比较使灯泡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相同? (用导线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2、使小灯泡亮的连接方法与不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 (不亮的连接方法没有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3、为什么这样连接(亮的方法)小灯泡会亮起来? (电池的电能经过小灯泡的灯丝——形成电流通路) 人们称这种电流的通路叫——电路, 四、联系实际、应用创新 1、解释手电筒为什么会亮起来? 2、家用电灯、电器是怎样工作起来的? 3、家庭用电安全常识教育 第19课 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教学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学会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学会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 3、让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生经历分析电路故障原因和检测电路故障原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注重实是,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学会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学会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学生经历分析电路故障原因和检测电路故障原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注重实是,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小组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带有故障的串联电路(1个坏的小灯泡、1根没有剥绝缘皮的电线,1节废电池),制作电路检测器的材料(电线若干根、电池盒1个、小灯泡1个、灯座1个)。 2、教师准备: 有1个小灯泡的无故障的串联电路,1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展示台下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的串联电路: 提问:大家请看,这是一个以前我们连接过的能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的电路,谁能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 讲解: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环路,灯泡就会亮起来。这个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有电流通过的环路就叫做电路。 2、小组连接一个有故障的串联电路 谈话:老师为各组也准备了一个这样的电路,请你们把断开的电线连上。 提问:小灯泡亮了吗?小灯泡没亮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电路出故障了) (二)各小组分析出故障的原因: 1、讨论、分析: 请大家分组讨论、分析,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可能出故障了?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表一”中。 2、交流: 你们认为,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电路出故障了?(板书学生分析的结果) 3、整理记录: 请大家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的记录补充完整。 (三)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1、讨论: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2、学习用一个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1)学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展台展示“电路检测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做的电路检测器,然后自己也试着动手做一个。 注意: ① 做好后一定要先试试小灯泡亮不亮; ② 要注意安全,不准用它来检测人的身体或220V的电路。 (2)学习使用电路检测器: 教师演示检测一根电线;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一根电线的两端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没有故障;如果结果相反,则说明这根电线有故障。 3、分组讨论制定检测计划: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出一个检测计划(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把计划写在“表二”中。 交流、汇报:你们组制定的检测计划是怎样的? 4、用电路检测器查故障原因: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订的计划,用电路检测器故障原因。 要求: ① 边查故障,边记录(可以把结果记录在“表三”中); ② 数数本组的电路共出现了几个故障。 5、交流、汇报: (1)你们组检测到了哪些故障?请你上台来和大家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检测的? (2)大家认为他们小组的检测怎么样? (四)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故障已经到了,你能排除这些故障,使这些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吗?请动手试试看。 (五)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的电路故障有:电池没电了、电线的外皮没有剥掉、小灯泡坏了。如果今后遇到了其它故障,你会怎么办? 请大家注意,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的电路,绝不能用来检测家用220V电器电路,否则会出危险。 第20课 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1个、开关1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干电池2个、电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 探究过程 1、观察手电筒 (1) 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 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4) 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1) 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 (2) 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 (3) 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3、红灯、绿灯和黄灯 (1) 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2) 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 4、小组讨论制作。 三、交流汇报 1. 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2. 延伸活动,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 四、总结 第21课 电磁铁 教学目标: 1、 指导什么是电磁铁,能够做一个电磁铁,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的异同点。 2、 能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有关。 3、 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变化的,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 4、 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电磁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教学重点: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制作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变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演示磁铁吸大头针 2、 提问:铁钉能吸铁么? 3、 演示电磁铁装置,并做吸大头针实验。 二、制作电磁铁 1、 指导制作电磁铁。 2、 学生制作并玩电磁铁。 3、 给装置起名(板书:电磁铁) 4、 提问:你能够比较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么? 三、分辨电磁铁的两极 1、 谈话:你对电磁铁有感兴趣的问题要研究么?(学生提出研究问题) 2、 指导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制订实验方案) 3、 引导学生用指南针检验。 4、 学生验证假设(教师指导实验) 5、 学生讨论汇报,对不同的答案进行分析。 四、归纳小结 谈话:在本课的学习中,你们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么? 五、扩展探究: 如果电磁铁针帽是北极,那么,改变缠绕方向和电池的正负极以后,电磁铁的针帽是什么极?(学生假设,学生实验,学生汇报) 第22课 电能转化成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家用电器是一种能量转化器,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利用电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使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点: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并进一步了解多种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学难点:应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描述生活中的变化事例。 教学准备: 有关能量转化的图片资料。使用太阳能电池的计算器、手摇发电机;瘪了的乒乓球、铁丝、绳子、开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很多形式的能量,如风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那么你知道我们用得最多,也是用途最广的一种能是什么吗? (二)探讨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1、提问: 说说家里有哪些用电的器具,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2、探讨: 家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们把输入的电能变成了其他形式的能输出来。(教师出示灯泡边亮灭电灯边说)如电灯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我们现在用填表的形式来分析一下各种家用电器输出什么能量,能为我们做什么。 教师出示记录表(如教材所示),以电灯为例,做记录示范。 3、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教师巡视 。 4、小组交流汇报、小结。 (表格这里输入的能量形式都是电能,表中列举的电灯为我们做的事是“照明”,输出的能量形式是“光”和“热”。我们需要的是“光”,热能虽然不为我们所用,但它是伴生的。用电器往往不只输出一种形式的能,它们也不是利用了能量输出的全部形式,比如电吹风把电能转化成了风能、热能和声能,但我们并没有利用声能。学生对照着电灯的分析,通过对家用电器的讨论,对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小结: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5、引导学生们讨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其他用电设备,比如电车、电动自行车,等等。它们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的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 小结:利用电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使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 (三)讨论电能是怎么来的 1、提问 (1)电能通过各种家用电器能转化成不同形式的能量,那么电能又是怎么来的呢?哪些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转化成电能呢 ? (2)学生先简单说说电能的来源。如电池、发电站等。 (3)教师出示手摇发电机,演示。 (4)教师出示记录表(如教材所示),师生一起填写手摇发电机的能量转化形式。 2、分组讨论,记录完成表格。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发电站里的发电机将水能、风能等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简单介绍其他能量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电池是常见的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太阳能电池则是将光能转化成了电能,因此电池是一个能量转化器。各种发电机也是能量转化器,它能把动能转化成电能。发电厂或发电站中的发电机由各种动力带动,比如水电站、风电站、火电站分别是由流水、风以及燃料燃烧引起的动力带动发电机运转而产生电的。因此,利用各种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能、化学能、原子能等转化为电能。 4、小结。 风、流水产生的机械能,煤、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能,以及原子能、太阳能等都可以转化成电能。 各种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 (四)课外延伸 寻我们生活中、动物、植物能量转化的例子,并进行分析记录。 第23课 做一个电热切割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电热切割器的原理、构造及用途。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每组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用自制电热切割器切割成字或图案。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电热切割器的原理、构造及用途。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每组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用自制电热切割器切割成字或图案。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竹片(弯成弓形、两端打孔)、电热丝(废旧的热力棒内有)、小钉、电线夹、电池盒(每组两个)、电池、小刀、锯条。 2、演示材料:电热切割器。 3、学生准备:泡沫塑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带五星图案的泡沫塑料)提问;现在用泡沫塑料做个五星的图案谁有办法? 2、学生提出办法后,让他们到前面操作。 3、谈活:用刀或其它工具都做不好。我们能不能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呢?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电热切割器 (1)下面看老师用这个机器做一次(用电热切割器做)。 (2)提问:老师很快地做好了一个,谁知道老师运用了什么知识? (电流流过导体使导体产生电热,这样能轻易切割一些材料。) (3)(对)这是一台电热切割器(讲解电热切割器的构造及原理)。 2、指导学生制作电热切割器 (1)提问:你们想不想做一个? (2)边讲解方法边演示。 弓形的很简单,两端插进电阻丝,固定,用电线夹夹住两端电阻丝,电线夹与电池正负极分别连接便可以使用了。我们制作时先不通电。 (3)学生制作、老师巡视。 (4)表扬制作较好的学生,并将他们做的出示给大家看。 3、用自制的电热切割器制作出各种图案 (1)画图案;下面我们来学习使用电热切割器。首先在泡沫塑料上画出自己要做的图案。 (2)切割:用自制电热切割器沿图案边切割。切割时要小心,动作要慢,看谁做得最好。注意不要用手触摸电热丝。 4、安全教育 我们的电热切割器只能用干电池做电源,绝对禁止用家里的电源,以免发生危险。 |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5-01-22 16:49: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下一篇: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实时天气 2025-01-22 16:28:08发布
北京
-
温度:-4℃~6℃
东南风
-
明天晴
5 东南风
-
后天晴
7 东风
-
大后天阴转小雪
3 南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