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糖⽠粘”的来历和传说
“⼆⼗三,糖⽠粘”的来历和传说
“⼆⼗三、糖⽠粘”,每年的农历腊⽉⼆⼗三就是中国⼈常说的⼩年,这⼀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也有⽤芝⿇糖、花⽣糖等代替),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点,多在⽟帝⾯前说好话,来年给家⾥⼀个更红⽕的光景。
民谣中“⼆⼗三,糖⽠粘”指的即是每年腊⽉⼆⼗三或⼆⼗四⽇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三⽇,⼀般民家在⼆⼗四⽇,⽔上⼈家则为⼆⼗五⽇举⾏祭灶。
1、【腊⽉⼆⼗三】、【腊⽉⼆⼗四】
腊⽉⼆⼗三,⼜称“⼩年”,是中国传统⽂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
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流传极⼴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皇⼤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被作为⼀家的保护神⽽受到崇拜。灶王龛⼤都设在灶房的北⾯或东⾯,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有的则有男⼥两⼈,⼥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概是模仿⼈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都还印有这⼀年的⽇历,
上书“东厨司命主”、“⼈间监察神”、“⼀家之主”等⽂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
上“上天⾔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的平安。
阴识 灶王爷⾃上⼀年的除⼣以来就⼀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家;到了腊⽉⼆⼗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皇⼤帝汇报这⼀家⼈的善⾏或恶⾏,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皇⼤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家在新的⼀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因此,对⼀家⼈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夜之时举⾏。⼀家⼈先到灶房,摆上桌⼦,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并供上⽤饴糖和⾯做成的糖⽠等。然后将⽵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的草料。⽤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家甜甜嘴。有的地⽅,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们⽤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起升天了。有的地⽅则是晚上在院⼦⾥堆上芝⿇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焚烧。院⼦被⽕照得通明,此时⼀家⼈围着⽕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到⼆⼗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甜⼜甜,请对⽟皇进好⾔。
送灶君时,有的地⽅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
取⾷物。
2、祭灶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曾写有《庚⼦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糖,典⾐供瓣⾹。家中⽆长物,岂独少黄⽺。
他在《送灶⽇漫笔》⼀⽂中说:“灶君升天的那⽇,街上还卖着⼀种糖,有柑⼦那么⼤⼩,在我们那⾥也有这东西,然⽽扁的,像⼀个厚厚的⼩烙饼。那就是所谓‘胶⽛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使他不能调嘴学⾆,对⽟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者⾄孝有仁恩。腊⽇晨炊,⽽灶神形见,⼦⽅再拜受庆;家有黄⽺,因以祀
之。⾃是巳后,暴⾄巨富。⾄识三世,⽽遂繁昌,故后常以腊⽇祀灶⽽荐黄⽺焉。”阴⼦⽅看见灶神,杀黄⽺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范成⼤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动的描写:古传腊⽉⼆⼗四,灶君朝天欲⾔事。云车风马⼩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沙⽢松⽶饵圆。男⼉酌献⼥⼉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争君莫闻,猫⽝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三⽇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周后的'⼤年三⼗晚上,灶王爷便带着⼀家⼈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同来到⼈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般在除⼣,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脸,怕⼥的祭灶,有"男⼥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位⼤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有⼦⽈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达⽣》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状如美⼥。"《抱朴⼦。微旨》中⼜记载:"⽉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罪状。"这些记载,⼤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取⽕的"燧⼈⽒";或说是神农⽒的"⽕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郭;众说不⼀。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3、吃灶糖
古话说“⼆⼗三,糖⽠粘,灶君⽼爷要上天”。
吃灶糖,灶糖是⼀种麦芽糖,粘性很⼤,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
糖⽠"。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严寒,糖⽠凝固得坚实⽽⾥边⼜有些微⼩的⽓泡,吃起来脆甜⾹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摔不能碎,吃时必须⽤菜⼑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两、⼆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些。糖⽠分有芝⿇的和没芝⿇的两种,⽤糖做成甜⽠形或北⽠形,中⼼是空的,⽪厚不及五分,虽⼤⼩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的糖⽠有重⼀⼆⽄的,不过⽤作幌⼦,买的⼈很少。
关东糖⼜称灶王糖、⼤块糖。⼀年之中,只有在⼩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麦芽、⼩⽶熬制⽽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的。清⼈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街⼩巷、街市上,都有⼩贩叫卖:“⼤块糖,⼤块糖,⼜酥⼜⾹的⼤块糖。”乳⽩⾊的⼤块糖,放在⽅盘上,⼀般有三⼨长,⼀⼨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块糖,放在嘴⾥⼀咬,⼜酥⼜⾹,有粘性,有⼀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少都⼗分喜爱的⼀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下来,⼴为百姓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