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
微专题12 海-气相互作用
【考点梳理】
1.影响海—气相互作用的因素
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如下图:
(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
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如下图:
(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洋对热能的反映表现为吸热较慢,增温较缓,放热较慢,降温也
较缓。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快,增温也快,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如下图:
3.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左图为太平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右图为拉尼娜年赤道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左图等温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太阳辐射影响,南半球等温线更为平直B.受大气环流影响,水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C.受海陆分布影响,乙处比甲处等温线密集D.受暖流影响,甲处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左图所示地区()
A.甲地冬季较温暖,冬季风势力弱B.乙地暴雨频繁,泥石流频发
C.丙海区沿岸森林火险等级提高D.丁海区冷海水上泛增强,渔业增产长津湖隔着鸭绿江,与我国辽宁和吉林两省相望,东距日本海不足100公里,位于狼林山脉和赴战岭山脉之间,地处“朝鲜屋脊”一盖马高原之上,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下图)。这里冬天格外寒冷,裹挟着暴雪的寒风每小时可达40英里,月平均最低气温为-25°C,为朝鲜的苦寒之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长津湖与我国首都北京同纬度,但冬季气温明显低于北京,其原因不包括()A.位于风口之上,风寒效应叠加,寒冷加剧
B.处于西伯利亚寒潮东部的南下通道上,易受寒潮影响
C.北部低平的地形对南下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弱
D.地形封闭,气流下沉加剧寒冷
4.通常年份,长津湖地区11-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气温为-3°C到5°C,但1950年11月25日,该地区气温骤然降到了-30°C以下,并出现暴雪天气,可能是()
A.受拉尼娜影响B.地形对冷空气起阻挡作用
C.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D.受厄尔尼诺影响
海洋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着水热交换,从而影响全球的水平衡和热平衡。热平衡值是指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额。下图为太平洋热量平衡值时纬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与其它海域相比,40°S〜60°S的太平洋海域热平衡值最低,可能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度小B.陆地面积较广阔C.西风漂流势力大D.海洋占绝对优势
6.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向大气输送水热的主要方式有()
①季风环流②赤道低气压带③信风带④赤道暖流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的暖事件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冷事件则称为拉尼娜现象,冷暖事件发生时,热带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出现显著异常,导致海洋环流异常。下图示意热带太平洋海平面以下100~200m表面温度异常的平均状况。图中实线表示温度异常偏高,虚线表示温度异常偏低,图中等值距为0.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当热带太平洋海域海洋表面出现图示温度分布特征时,()
A.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海平面下降B.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升高C.太平洋西岸地区河口咸潮严重D.太平洋西岸地区海陆循环减弱8.若热带太平洋海域东西两侧的海洋表面温度发生互换,则()
A.热带太平洋东岸离岸风势力增强B.热带太平洋东岸西北风势力增强C.太平洋东岸秘鲁渔场产量增加D.流经秘鲁沿岸的寒流势力增强冷水团是以低温为其主要特征的水体,其实际是冬季时残留在海底洼地中的水团,它在增温季节,相对于变性剧烈的上层水和周围的沿岸水,才显现为冷水;其与周边水域存在温度与密度的差异,它的存在往往导致海水的流动。青岛冷水团存在于青岛东南部外海的深层海域,3月份出现,4月成型,7月份消失。下图示意4月份青岛冷水团在黄海中西部深度25m处的水温(℃)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9.青岛冷水团在3月份开始出现的原因是()
A.副高势力强B.表层水体升温快C.夏季风增强D.海平面蒸发加剧
10.青岛冷水团的影响主要是()
A.增大海水透明度B.增加鱼类饵料C.减缓水体流动D.减弱热岛效应
备战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