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冲刺升格技巧
技巧一精准审题三关注
抓住核心,把握情境,落实任务
检视知识缺漏
审题,明确作文题目“要我说什么”;立意,确定命题人“要我写什么”。“要我说什么”是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我要说什么”是丰富多彩的,更是有高下的。立意只可列举,无法穷尽。学生要学会深入解读材料,根据自身的认识水平和思想积淀确定立意方向。因此,学生只有勤思考,审好题,多积累,才能与作文题产生高层次的对话和共鸣,写出独特又精彩的考场作文。
提升审题技巧
精准审题三关注
关注点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由三部分组成:①所给材料(或单则或多则);②写作导引;③写作要求(“三自”指自选角度、自
定立意、自拟标题,“四不”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这里重点分析“所给材料”部分,也会涉及“写作导引”。
1.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如果材料中有关键词句,就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审题、立意的抓手与突破口。
[典例剖析]
(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
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维
这道作文题借围棋学习中的三个概念术语“本手、妙手、俗手”,通过巧妙类比,引导学生遵循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素养的基本规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创新,鲜明地突出应用性、情境性和任务性。具体审题时,可按以下三个步骤:
抓住材料关键词句关键词
材料开篇就点出“本手、妙手、俗手”,这是材料的关
键词。
关键句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强化了“本手”与“妙
手”的辩证关系。
抓住写作导引关键词写作导引中“启示意义”“感悟与思考”指出写作的重点与感情,也是审读的关键词。
由此及彼,确定立意
从本手抓起,夯实基础,能力才能提高。
在本手基础上,求变求新,妙手自来。
沉静心性,固守本手,减少俗手。
对于思辨类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一些热点事件或诸多热点人物,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建立事件或人物之间的关联,然后构思成文。这类作文题侧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当下国内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大趋势。
[典例剖析]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两个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
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两个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维
该题的材料以《红楼梦》中相关情节介入,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多重的思维效应。首先以《红楼梦》为材料给学生展示了何为借用,何为化用,何为创新;其次在写作任务中为抽象话题作了相对形象的解读,有一个引导思考的思维路径,使审题立意更准确。
思辨话题众人取“翼然”两个字,是为“直接移用”;贾政主张取“泻”,是为“借鉴化用”;贾宝玉取“沁芳”,是为“独创”。因此,“移用”“化用”“独创”形成思辨性话题。
话题
内涵
引导语部分直接凝练出第一段体现的关键信息,“移用”“化用”“独创”三
者实为文学艺术的三种境界,各有其艺术效果。立意应围绕这一信息展开,
思考三种境界的关系及高下之分,并能够运用至其他领域。
确定
立意
移用、化用不可取,根据情境独创才是正道。
移用与化用齐飞,独创共佳境一。
只有跳出框架的人,才能识时务,知所进,知所适。
对于有些层次感比较强的作文材料,可以采用切片法进行审题立意。先通读材料,根据选材思路,划分出若干层次,再对这些层次逐一加以审读,概括出内容要点,从中出可作为切入口的立意点,最后加以综合,得出相应的写作角度。
[典例剖析]
(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
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备战高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维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是的一段关于“体育之效”的论述,材料的核心是“强弱转化”,考查的是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体审题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材料切片(四个层次)对应分析
①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材料在谈及强弱转化时,先从体育说起,体育可使人的身体发生变化,耳聪目明,这是人自身有意愿要变化,是人类求生的本能决定的。
②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这句话是论述的核心所在,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强弱可以相互转化,饱含着对滥用其强者的批判和对弱者自强的赞扬。
③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紧承上面的强弱转化而得出结论,指出所谓“强者”和所谓“弱者”对自己应有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
④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句话有很强的使命意识,告诉生而弱者要自我精进、奋发图强。
①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
②强者如果滥用其强,最终也许会转为弱。
③弱者如果不断努力,久之也会变强。
④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当用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⑤强弱变化或转化的关键是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而不是等待机缘。
⑥青年当自强,为国做栋梁。
关注点二情境任务作文的审题立意
情境任务作文是近几年高考较为青睐的一种命题样式。它由所给材料、情境任务、写作要求(“三自”“四不
”)三部分组成。所谓审题,就是既审材料,又审情境任务,而且后者是重点。
[典例剖析]
(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
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维
本题属于情境任务作文,作文材料加入了当下众多热点话题,以“北斗”为代表的科技元素,“双奥”以来热度不减的“文化认同”,还有始终不变的青年人的理想和精神,加上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的宏大背景,可谓材料“多元化”。具体审题时,要注意从以下角度考虑。
区域审题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