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林可霉素中的苯甲醇
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苯甲醇肌肉注射的危害大家也都知道吧 林可霉素注射液里就含有笨甲醇,我在论坛里见到不少的人都在用林可霉素给小儿肌肉注射 如果是偶尔几次.到也没什么不可.但是有人可长期给小儿应用.还是小心的好.不要影响小儿一生。 我在网上查到了点关于国家药监局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和一些关于笨甲醇注射危害的资料,大家看一下. 因注射苯甲醇成蛙脚专家调查认为:症状主因是臀部多次注射引起,过量苯甲醇可能是罪魁祸首 每一个患病的孩子手术后都留下了清晰的伤疤。 坐在椅子上,9岁的项锐想把左腿跷到右腿上,却怎么也跷不上去,最后还是借助自己的双手才跷起了“二郎腿”,跷起的左腿呈直角架在右腿上。从椅子上下来,项锐一路小跑到地里叫爷爷,跑动的双腿呈现出一个外八字。而跑远了、跑快了,项锐左右胯骨部位的肌肉都会感到疼痛。 项锐五六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就注意到孙子的问题。“但我们以为那是营养不良,没把孩子养好,并没有认为这是什么病。”项锐的家在湖北省鹤峰县中营乡茶园村,今年5月,项锐被爷爷带到县医院进行检查,他被诊断为臀肌挛缩症。在项锐之前,中营乡已经有数百个儿童被诊断为臀肌挛缩症。 打针打出来的病 5月份的时候,又有十几个孩子去医院做了手术。医生给家长们解释的致病原因都是孩子接受注射时,青霉素里掺入了过多的苯甲醇。据记者了解到的信息,中营乡八字山村村民王良卫10岁的儿子王翼,是第一个自费进行手术的孩子。 大约在1997年时,王良卫发现3岁的儿子走起路来是罗圈腿,跑步时老是弓着腰。“小时候看起来并不是十分明显。我们还认为是营养不良所导致的。”后来有人建议王良卫带孩子去武汉检查,但由于经济原因,一直没有去成。今年2月底,王翼的腿抽筋了,疼痛得走不了路。第二天上午6点,王翼被妈妈带到了鹤峰县中心医院接受检查,医生说王翼的症状是臀肌挛缩症,主要是打针时,青霉素里的苯甲醇兑多了。在中营乡,孩子一般有什么发热感冒,大都会去乡中心医院就医,在那里接受肌肉注射。 王良卫说:“以前我们带小孩子去看病,看见护士给小孩注射青霉素时,都会往里面再加一点苯甲醇,护士说这样可以减少孩子注射时的疼痛,谁知道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呢。给小孩”王翼于今年3月1日在县中心医院接受了手术,手术费加上家长陪护时的生活费,一共花了近4000元。出院后,用手搬一下,王翼的左腿已经可以跷到右腿上,但右腿至今还不能跷上左腿,屁股上留下了两道永远无法退去的刀疤。 苯甲醇可能是致病主因 专家调查报告指出“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中营乡部分儿童患臀肌挛缩症主要原因是臀部多次注射所引起,并与苯甲醇作为溶媒肌肉注射可能性大。”患有此病的人症状有,坐时下肢不能轻度外展,下蹲时双膝不能靠拢,走路时呈外八字,两脚外旋几乎成一直线,被称之为“蛙脚”或“排腿”,两腿还不能跨腿而坐(俗称跷二郎腿)。 今年8月24日,湖北省卫生厅医政处、协和医院儿科、骨科、神经科、药学专家及湖北省CDC流行病学专家组成专家组,到鹤峰县中营乡对儿童发生臀肌挛缩症的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在中营乡报告的129例病例中,专家组共核查了85例,其中75例有不同程度地臀肌挛缩症状及体征,主要是4到16岁的儿童。 专家组随后做出的《湖北省卫生厅关于鹤峰县中营乡部分儿童患臀肌挛缩症的情况报告》中指出:“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当地儿童生病发烧一般习惯打消炎针,且当地医疗机构在1999年之前,将苯甲醇作为青霉素的溶媒使用。此次患儿家长反映,过去孩子生病,接受肌肉注射频繁,次数比较多,有的孩子从几个月大就开始打肌肉针。”报告指出,“因此,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中营乡部分儿童患臀肌挛缩症主要原因是臀部多次注射所引起,并与苯甲醇作为溶媒肌肉注射可能性大。” 11月15日,鹤峰县卫生局局长田正茂透露,县卫生局统计的数字是目前中营乡共有311名儿童患有此症,全县范围的调查限于精力所限,目前还没有进一步展开。 不属医疗事件 专家调查报告也指出:“中营乡部分儿童患臀肌挛缩症是一种医疗行为的并发症,或以苯甲醇作为溶媒肌肉注射的药物不良反应,而不是医疗机构违反医疗护理常规所致的医疗事件。”湖北省卫生厅的报告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当地医疗机构”究竟是哪一家医疗机构,但在中营乡,患儿家长们都清楚这指的是中营乡中心医院。因为他们的孩子几乎没到别的医院打过针。中营乡中心医院院长刘和平并不否认大多数患臀肌挛缩症的孩子是在中心医院注射后造成的。 该医院资深医生部贤清告诉记者,他1993年到这所医院工作时,医院就开始在给儿童注射青霉素时加入苯甲醇,因为苯甲醇能减轻孩子打针时的疼痛。但医院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就不清楚。目前,家长与医院之间的分歧在于苯甲醇的用量上,部贤清说他们每次都是在50毫升的青霉素里加入2毫升的苯甲醇,不算过量,至于孩子们的病症,他说:“经常注射本身会带来肌肉硬化”。患儿家长杨春喜告诉记者,他接触到的家长几乎都说每次在医院注射时,笨甲醇的用量差不多是青霉素的一半。但时过境迁,双方都拿不出有力的支撑证据。 记者提出查看病历,刘和平院长说:“医院是从去年才开始填写病历的。”至于医院责任问题,刘和平解释说,医院在1999年以后接到转发的湖北省卫生厅文件后就已经停止使用苯甲醇作为注射溶媒,“在1999年之前,法律没有规定我们可以使用,也没有规定我们不可以使用。”家长代表杨春喜觉得这一说法有些含糊:“医院没责任,那谁又该对我们的孩子负责呢?” 家长跪求专家医治孩子 刘家湾村患儿家长周前海说:“那几天,带孩子去检查和手术的家长人山人海,去晚了根本排不上队。10月16日专家要离开的时候,家长们都跪在地上乞求专家能留下来继续给孩子们动手术。”湖北省卫生厅的报告出台后,鹤峰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罗鸣为组长的救治工作领导小组,湖北省和恩施州卫生部门派出的专家于10月13日至16日,对部分患儿进行了手术。 专家在中营乡呆了4天,给16个孩子动过手术后匆匆离开了。周前海说,10月16日专家要离开的时候,家长 们都跪在地上乞求专家能留下来继续给孩子们动手术。临走时,专家给家长们留下了一句话:“中营乡中心医院的条件有限,既然我们来了,就不会不管你们的。”并告诉家长鹤峰县中心医院和鹤峰县妇幼保健院将会继续给孩子们做手术的。但一些患儿家长再到鹤峰县中心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要求给孩子做手术时,几乎都遭到了拒绝。一位家长说,医护人员说医院没有床铺,也有的抱怨说给孩子们做手术是个亏本的事情,不愿做。 鹤峰县卫生局局长田正茂说,每例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手术费大约在2000多元,这次鹤峰县对每个孩子收取了700元的费用,县财政实际拨到医院的费用是每个孩子500元。田正茂表示,县里为此计划立项37万元,按一个孩子2000多元手术费计算的话,311个孩子需要六七十万元的费用,二者之间有很大的资金缺口,县里打算向上级请求支援。 “蛙脚”患者的心理障碍 一名患儿的妈妈说,手术前孩子活泼可爱,自从10月份上手术台被惊吓以后,就开始敌视一切陌生人。 没动手术的孩子盼望手术,动了手术的孩子家长又在担心孩子的康复,周前海的儿子出院后走路时身体还偏向一边,并伴有轻微的外八字症状。周前海说,其他做了手术的孩子也都有类似的后遗症。 对于动过手术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左右胯骨上都留下了清晰的疤痕,而比身体上疤痕更难消除的是他们心灵上的阴影。17岁的邓文是中营乡郭长湾村人,他本在温州打工,听说可以动手术自己的“排腿”病,就于10月16日赶回老家做手术。目前他总算能勉强下床了,但腿上仍然疼痛,盆骨变形、小腿直骨弯曲都是这次手术后的症状。“这个排腿的毛病,差点在几年前就要他的命。”邓文的父亲邓师维说。邓文7岁时发现自己有“排腿”的缺陷,“后来在学校,很多人明里暗里都叫我排腿,还给起了个‘双排腿’的绰号,在上体育时跑不过别人也受到嘲笑。”邓文说。这种嘲笑让他越来越觉得自卑。 2001年9月的一天,邓文跟父亲说自己不想上学了,邓师维听到了没往心里去。没过几天,一个星期六的早上,邓师维早起准备到北佳镇去赶集,突然听到邓文的房间里发出了两声闷响,他跑过去一看,孩子倒在地上,两腿抽筋、眼睛发直。到医院后,发现孩子服用了老鼠药,邓师维这才意识到儿子要自寻绝路。从医院出来,邓文就离开了课堂在家务农,直到今年去温州打工。 贫困地区的医疗困境 数字显示,名列国家重点扶贫县名单之列的鹤峰县地处鄂西南山区,人口仅有22万。鹤峰农村很多农民都是一家一户居住在山腰,同村人之间平时也少有往来。地域因素之外的一个事实是鹤峰县的财力不支。去年全县财政收入7550万元,人均纯收入1560元,而这次发病的中营乡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 中营乡卫生院医生部贤清被当地的家长称为“神医”,很多小孩都他看病。部贤清说他曾劝说一些家长用输液的方法给孩子,但输一次液需要20多块钱,打针只要两三块钱,这甚至引起了一些家长的误解。在中营乡,一般有病的孩子都会到中营乡中心医院就诊,据中心医院院长刘和平介绍,全乡32个村只有8个卫生室,不能满足众的就医要求。 田正茂说,县卫生局已经向县委作了下一步救治方案的汇报,正等待批复。这个方案的大致内容是:县里准备从本月底开始组织一个15人的医疗队到中营乡为孩子进行再次手术,预计一个月可以做60例手术,这样算下来所有患病的孩子都做完手术大约要到明年4月底。 臀肌挛缩在国内曾发生多次 据媒体公开报道,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一项新近的研究成果表明,注射苯甲醇是致儿童双腿“外八字”的一个重要因素。苯甲醇是一种抗生素稀释液,在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时,添加苯甲醇可减轻小孩的局部疼痛感,因此在儿童身上使用较多。但是这项研究发现,长期注射苯甲醇可出现局部药物吸收不良,造成肌肉小范围变性、形成纤维疤痕甚至坏死,从而引起臀肌挛缩。 据了解,类似的症状曾在不同地区时有发生。2000年5月,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地区金门塘村发现了16名3至12岁的“臀肌挛缩症”患儿。接诊主治这些病孩并负责调查此次事件的广东省中医院骨一科主任林定坤介绍,医学文献记载,“臀肌挛缩症”的绝大多数病例都是由肌肉注射苯甲醇加青霉素引起。此前湖北省汉川市韩集乡也有不少孩子患有臀肌挛缩症,并引起了湖北省卫生部门的重视。1999年3月,湖北省卫生厅发出《关于暂时停止使用苯甲醇作为注射用溶媒的通知》。可以查证的资料是,1990年第4期的《中国农村医学》杂志,其中《注射性臀肌挛缩症15例报告》一文写道: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是近10余年发现的主要累及儿童的疾病,是小儿跛行的原因之一。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是否对苯甲醇的药品不良反应做过明确定义,或者做过全国范围内的禁用、限用规定,还有待查证。(据《新京报》) 苯甲醇(注射溶媒)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 苯甲醇临床上多用于局部麻醉和消毒防腐,20世纪后期广泛用作青霉素钾盐的注射溶媒,以减轻注射部位疼痛,目前在部分地区仍有使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大量有关苯甲醇做溶媒肌肉注射引起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报道.其中湖北某医院仅1983年-1988年间收治的有关患儿就达到78例;山东某山村居民968人中发现臀肌挛缩症患儿22人;200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派人到陕西省某村调研一所仅有240名学生的小学发现患儿28例.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臀肌挛缩症患者大多数都是出生在使用苯甲醇作为青霉素钾盐溶媒的时期;该病发病的地区差异,亦显示与不同地区是否使用苯甲醇作为注射溶媒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实验研究亦证明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媒肌肉注射确可致实验性肌肉痉挛症. 臀肌挛缩症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步态异常,单侧臀肌挛缩呈跛行,双侧并列呈八字行,不能翘"二郎腿".站立时双下肢轻度外旋,不能完全并拢.下蹲受限,双髋呈外展,外旋姿态.双膝分开呈现"蛙形腿".体检可见臀部注射部位皮肤凹陷或臀部正常外形消失.臀肌萎缩可触及与臀大肌纤维走向一致的索状硬块,可移动或稍有压痛感.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时束状带更加明显. 鉴于现有资料提示,苯甲醇作为注射剂溶媒明显增加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发生的危险性 频繁肌肉注射当心儿童致残: 孩子病了要吃药,可是也有一些家长,以孩子服药麻烦为理由,要求给孩子肌肉注射,当然,也有医生迁就同意。臀部肌肉注射,虽然简单易行,但如果不慎,会引起儿童坐骨神经损伤,造成一时性瘫痪。还有一种危险,如果频繁注射,有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甚至致残,这种情况迄今还没有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反复注射局部肌肉纤维化 儿童臀肌挛缩是药源性疾病之一。有些体弱的4—8岁儿童,常常因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或肠炎等疾病,多次接受肌内药物注射。主要药物为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其中青霉素钾盐刺激性很强,反复注射最容易引起局部化学性炎症,继而发生纤维化。据研究发现,以苯甲醇作为青霉素的溶解剂,虽然可以缓解疼痛,但是它具有造成肌肉纤维变形、形成硬结的副作用,这可谓雪上加霜。 一般肌肉注射部位在臀部外上四分之一处,因而此处最先受到伤害,严重时则会波及整个臀大肌。注入的药液会顺着肌肉纤维走向扩散,由于反复多次注射,肌肉纤维不断受到药液的刺激,而发生化学性、损伤性反应,导致肌肉组织萎缩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加之儿童肌肉娇嫩,新陈代谢旺盛,对药物刺激反应更为敏感、强烈,最终形成与臀大肌走向一致的条束状纤维疤痕组织,引起肌肉痉挛,限制了髋关节的内收及屈曲活动,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儿童注射臀肌挛缩症”。 孩子走路怎么有点像卓别林 患有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孩子,症状主要表现在姿势和步态异常。下蹲时,现象尤为明显,双膝不能并拢,两腿必须分开,犹如青蛙屈曲的后肢,严重者坐位时不能跷“二郎腿”,卧位时双膝分开,也呈蛙式,故又称为“蛙腿症”。孩子站立的时候,两下肢轻度外旋,双足不能完全并拢,呈“外八字”,行走蹒跚,尤其快步或跑步时呈跳跃状,看起来倒颇有几分像电影里那怪模怪样的卓别林步态。 臀部肌内注射次数越多,发病机会也就越多,而且发病年龄越早,病情也就越严重。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建议对孩子合理用药,凡能口服的,避免注射。如果是必须要肌肉注射的,疗程最好在3—5天,最多不能超过2周。在过程中,用热毛巾外敷肌肉注射部位,每日2次,每次10分钟。对于过多注射的儿童,在每一疗程结束后,最好能做理疗,以改善局部损伤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损伤组织的痊愈。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类似症状,确诊之后要及时手术,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如果没有及时手术,孩子的病情不但会迁延,还会日益加重,甚至会影响到骨盆的发育和股骨结构性改变,这不仅会给患儿带来因致残而造成的行动不便,影响他们的心理、生理健康,而且还会给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交际,乃至婚姻等带来无穷的苦恼和终生的遗憾。 孩子留心坐骨神经损伤 近年来发现,1.5—12岁的孩子,在应用青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安乃近、安痛定和非那根(异丙嗪)、氯丙嗪等药物进行臀部注射的时候,若进针角度斜向坐骨神经,易使坐骨神经损伤麻痹,导致肢体瘫痪。 具体表现为:孩子老是疼痛剧烈,哭闹不休,并出现足下垂、难以行走等症状,半个月后,下肢肌肉可呈萎缩症状,酷似小儿麻痹症。所以家长在孩子用上述药物进行臀部肌内注射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大人注意局部硬结出现 不要说孩子了,成人进行臀部注射时,也有可能出现局部硬结,严重的甚至还会发生瘫痪现象。 发生硬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病人接受注射时精神过度紧张,肌肉不能放松而造成的;有的则是注射方法不当,药物吸收不良造成的。 例如,有的病人在注射时心里特别害怕,肌肉呈收缩状态。或者是比较胖,致使针头刺入深度不够,而将药液注入脂肪层里,由于那里血管较少,不易被组织吸收,以至在注射部位产生硬结现象。 又如:氯喹、土霉素、利眠宁和可的松、等,在注射部位极易析出药物结晶,难以吸收,形成肿块。 某些药物的溶解度很小,如普鲁卡因青霉素油剂等,肌内注射处常因吸收缓慢而形成硬结。 还有写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青霉素钾盐、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和氨茶碱、硫酸阿托品等,注射后都容易出现肿块现象。 注射好回家后,最好用热毛巾在注射部位作5—10分钟热敷,以加速机体组织对药液的吸收。 如果硬结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怎么办? 有两个办法:一是用艾叶30克,加水400毫升煎煮,煮沸稍冷后,趁温热时用纱布浸湿,敷于硬结处,每隔3—5分钟重新浸湿一下纱布,每次热敷30分钟,每日2次,消炎止痛,也没什么副作用。 二是用50%硫酸镁溶液,就是取硫酸镁50克放在容器内,加热水100毫升,搅拌使之溶解,用纱布块浸湿后,稍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敷在硬块处,上面再放一只热水袋,每次敷15—20分钟(每5分钟浸换药布一次),这样每天2—3次,能让肌肉松弛,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以便于药液吸收。 |
此篇文章属转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