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说课第【1】篇〗
说教学内容
部编本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好的故事》
说教材分析
《好的故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人文主题,本文是第二篇。《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黑暗现实之中,仍然保有对光明、对美好事物、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学情分析
本文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可先跳过难懂的词语,再读课文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课前学生可查阅有关鲁迅及本文的一些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说教学目标
1.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美好的梦境
2. 结合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3. 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说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美好的梦境。
说教学难点
结合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资源】
多媒体
【课时划分】
第二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检测读词。
出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指名读:
石油  鞭爆  乌桕  蒙胧  伽蓝  皱蹙  虹霓  萍藻  参差
追问词语意思:
煤油  鞭炮    蒙眬  寺庙  皱缩    彩虹  浮萍长短不一的意思
出示短语:泼剌奔迸的红锦带
点拨:“泼剌”是拟声词, “奔迸”形容水的动态,这个短语要读的紧凑一些。
2.从课文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回顾内容,引入作者“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鲁迅的梦境,先去感受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板书:美丽、幽雅、有趣
二、精读梦境。
(一)感受美。师生合作配乐朗读文章第3—9自然段,师读第3、4、6、8、9自然段,学生读第5、7自然段。
师;这就是鲁迅笔下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读后你觉得美吗?你从哪里读出了这种美呢?
美丽的故事(二)品读美。
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哪些具体的描写让你感受到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1)自学。
(2)小组 成员相互交流分享。
(3)小组派代表,进行班内交流、补充。
预设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①将“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云锦”、“万颗奔星”,通过“飞动”“展开”“无穷”等词语体会梦境富有画面感,动态美,变幻无穷又充满生机的特点。
②指导朗读,读出这种特点。
③借助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云锦”。
云锦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丝织,有“寸锦寸金”之称。其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云锦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多姿。云锦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
④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种美的呢?(引导归纳并板书:运用修辞)
预设2: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①引导学生关注梦中的许多事物,这样写是否显得纷繁复杂,有些太乱?(景物纷繁复杂,没有规律,恰恰表现了这是对梦中事物的记录。对景物的罗列铺陈,营造了一种自然、和谐、美丽的感觉。还与前文“错综”、后文“交织” 相应和。)
②变化为诗歌的形式,配乐再读。品味景物的罗列非但不显得乱,反而更美的效果。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
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
鸡,狗,丛树和枯树,
茅屋,塔,伽蓝,
农夫和村妇,村女,
晒着的衣裳,
和尚,蓑笠,
天,云,竹,
……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
③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种美的呢?(引导归纳并板书:罗列事物)
预设3: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合 ;刚一融合,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