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读真正发生
——《美丽的颜》教学思考
《美丽的颜》是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第二卷。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不作任何渲染、铺陈,只用娓娓道来的方式,深情、舒缓地展示一个个镜头,令读者仿佛见证了残破的棚屋下,居里夫妇工作的无比艰辛,对科学发现的热切期盼,以及最终成功的巨大幸福,油然而生敬仰之情。编者选进这篇文章,使之与其他三篇文章共同建构成回忆性散文、传记单元,是因为“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1]。那么,作为一篇自读文章,怎样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呢?我们可以用标题《美丽的颜》去串联教学内容,架构教学环节,让自读真正发生。
一、猜问题,整体感知传记内容
实录一
师:都读过这篇《美丽的颜》了,老师想问的问题是……猜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学生
美丽的故事惊讶)
生: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师:哦,是这个问题吗?哪个同学能回答他的问题?
生:文章写了居里夫人和她的先生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科学研究,终于发现了神奇的镭。
师:说得很好。这个问题看来同学们是会回答的,再猜猜老师要问的问题。
生:是不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老师笑着请其他同学回答)
生:文章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次女,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生:还有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感受科学家的伟大与崇高。
师:借用文章最后一句话来说,也是让我们永远记得看荧光的一晚,永远记得科学家给我们带来的科学奇观和心灵震撼。
生:老师,我觉得你要问我
们:居里夫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师:哦,那你觉得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人呢?
生:她不畏艰辛,不怕苦累,敢于奉献,对科学研究孜孜不倦。
生:她对科学事业无比热爱,不畏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镭的提取工作中去。
生:居里夫妇很幸福,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很专注,很坚定。
师:这些你们都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文章当中有很多地方都写了他们工作的场景。
生:老师,我觉得你会问:标题中“美丽的颜”是什么?
师:你说说看。
生:应该是镭的颜。
生:我觉得还有科学家的精神、品格。(教师点头)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也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读书是很用心的。我想问的是什么呢?我想问你们,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学生回答“传记”)我们应该怎样读名人传记?或者说,读名人传记,我们要读出什么?(学生回答后,先得出“故事”和“思想”。教师板书:美丽的颜故事思想)
适切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发生的前提,是学习质量的保障。王荣生先生说:“我们的语文课程,很大程度上一直是语文教师‘我认为’‘我喜欢’甚至‘我就是这样’的课程。”“个体的教师凭自己的语文知识(亚里士多德称为‘臆断’)在从事教学;学生在学的,完全是由不同语文教师随意择取或者任意制造的不同的东西。”[2]《美丽的颜》一文的教学,很多老师会聚焦在居里夫人研究工作的艰辛和科学探索的精神上,也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残破的小屋里”,品读“最简陋的布景”,提炼出科学家的品德精神。课堂教学会很细腻地反复去品析艰苦的工作环境,如“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室外的严寒”“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等。其实通过“实录一”,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本文在内容理解上难度不大,八年级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人物精神品德基本能读懂,甚至对《美丽的颜》这一标题的内涵也能作出较为准确的理解。所以说,再把文本教学引向故事内容和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其实也就是在教学生已经懂得或能够掌握的东西,忽视了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掌握了一定知识内容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