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化常识之宗法礼俗节日
宗法
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宗子:指嫡长子。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
宗法诸子常考知识清单:
1.嫡子原是正妻生,除此之外皆称庶。   2.宗子专指嫡长子,继承顺次排 
亲戚 :亲,内亲;戚,外亲;“亲”“戚”连用,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
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
六亲:《左传》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婚姻;嫁娶)、姻娅(亲qìng家和连襟。泛指姻亲) 《周易》父子、兄弟、夫妇 《汉书》父母、兄弟、妻子
三党  父党、母党、妻党,亦指父族、母族、妻族
九族
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母族三: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妻族二: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考妣: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
亲戚关系常考知识清单:
1.内亲父母和手足,外戚姻亲与同宗,古今含义大不同。
2.父死称考,母死称妣,如丧考妣是贬义。
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庶人祭于寝)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顺序的次序。始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世、居左,为昭世、世、居右,为穆。 春联的贴法
七庙:四亲(父、祖、曾祖、高祖)庙、二祧tiāo(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太庙:天子的祖庙,如《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陆游《示儿》:家祭无忘告乃翁 
宗庙祭祀常考知识清单:
1.宗庙制度源儒教,皇七侯五大夫三,士人一庙供祖先。
2.天子七庙:左三昭,二四六;右三穆,三五七,四亲、二祧,近到远,始祖居中总不变。
 丧服:旧时居丧时穿戴的服饰。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
五服:
斩衰: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qī]边。服期三年。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承重孙(长房长孙)为祖父、祖母;妻妾为夫,子妇为姑(婆)
齐衰: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断处缉边,缘边部分缝缉整齐。三年——适用于在父已先卒的情况下,子及未嫁之女、嫁后复归之女为母 ;母为长子。一年——凡夫为妻,男子为庶母、为伯叔父母、为兄弟及在室姊妹,已嫁女为父母,孙男女为祖父母。五月——重孙男女为曾祖父母。三月——玄孙男女为高祖父母
大功:用粗熟麻布制做。九月——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及姊妹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
小功:用稍粗熟麻布制成。五月——为伯叔祖父母、常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 已嫁
堂姊妹、兄弟妻、再从兄弟、未嫁再从姊妹; 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
缌麻: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功也较“小功”为细。三月——男子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丧服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别为九个月和五个月
五服常考知识清单:
1.五服是丧服,质地定亲疏。2.斩衰不缉边,生麻服三年。
3.齐衰把边缉,粗麻不定期。4.大功小功布已熟,缌麻最细止三月。
5.大功九,小功五,期是一年是整数。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后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  ,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孔子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父母在,不远游”等孝悌主张。,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太牢:牛、羊、豕 天子祭祀社稷   少牢:羊、豕诸侯
祭祀常考知识清单:
1.孝父母、悌兄长,孝悌之义今莫忘。
2.牺牲本是祭祀用,牺纯,牲体全,杂毛不能上台面。
3.太牢猪牛羊,天子祭祀用,诸侯祭祀降一等,少牢只有猪羊用
 封禅: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宗庙,也重视祭天地、山川。古人认为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封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禅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封禅仪式在中岳嵩山东岳泰山中都曾举行过,但以泰山的次数多且影响大而出名,自秦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武则天一帝封禅嵩山
封禅常考知识清单:
1.天可封,地可禅,古代帝王最高典。   2.封禅主场在泰山,武曌一人上嵩山。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长跪,指挺直上身而跪,表示尊敬。
跪起,准备起身。膝尚在地上。
箕踞  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叫做“箕踞”。这种姿势是表示傲视对方的意思。
 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虚坐尽后:“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表谦恭。食坐尽前:“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拜礼常考知识清单:
1.坐字古意跪在地,虚坐尽后,食尽前。2.跽是戒备将身起,箕踞劈叉很无礼。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
古代建筑通常堂室结构  (前)堂:南向为尊皇帝坐北向南的(称王称帝→“南面”;称臣→“北面”)    (后)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尊→:西→北→南→东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一般指车驾
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
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
坐席、斋戒常考知识清单:
1.堂上北位尊,面北是称臣。 2.室内西最尊,北、南、东递卑。
3.车驾称虚左,尊者坐左,御者中,右侧骖乘是陪乘。
4.祭祀路神称祖道,设宴送行易水边。5.斋戒沐浴止活动,忌食辛臭勿食葱。
传统节日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我国传统习俗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习俗多与农
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习俗有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元宵:正月半、上元节、灯节。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社日:春社在春分前后  秋社在秋分前后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上巳:三月三日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修禊)
传统节日常考知识清单:
1.一岁之首是春节,又名元日与新正。   2.元宵节称上元节,赏灯、猜谜正月半。
3.社日祭祀土地神,春秋两社“分”日行。4.上巳定于三月三,修禊郊游在水边。 
寒食:在冬至后的105天或106天,在清明前一、二日。习俗为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由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故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阳历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得名。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端午:端阳、重午、重五。得名: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由来: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在这一天来悼念他。习俗: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
传统节日常考知识清单:
1.寒食禁火食冷食,清明之前一两日,源自重耳祭子推。
2.清明节气按阳历,四月五日或六日,扫墓、踏青、荡秋千。
3.五月初五祭屈子,端午、端阳、又重五,雄黄酒能驱五毒。
乞巧 :少女节、七夕。由来:牛郎织女。七月初七。习俗: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中秋: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得名: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名。 传说: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 习俗: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得名:《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名。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腊日:南北朝时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由来: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习俗:吃赤豆粥、祭拜祖先、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