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策略价值,增强策略意识,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3.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用数学思维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获得成功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领悟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谈话:春天到了,童装商店正在举行春季服饰大展销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
(指名几人说问题并口算结果,教师控制节奏)
师:大家说的很好,有的同学提了求两种物品一共多少元,还有的求两种物品相差多少元,(适时板书XX和XX一共多少元,XX比XX贵、便宜多少元)你还能提问吗?(看到学生又多数举手了)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说明根据这些条件,我们能提出——(师生一起说:很多问题)
【教学设想: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的信息,感受信息的多,能任意选两条信息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初步感受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在问题与信息之间建立联系。】
2、引入:
师:这天,小明和爸爸也来到了这家商店,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出示: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二、新课讲授,学习策略
1、教学例1,体验策略
(1)分析题意,理解问题。
师:小声把问题读一读,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有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的”?
生:“最多剩下多少元?”就是“要使剩下的钱最多是多少元”?
师:对,不错!现在我们面对6种商品,你认为怎样选购才能使剩下来的钱最多?
估计学生会说:
生:要选便宜的买,这样剩下的钱最多。
生:买黄的运动服和蓝的运动鞋,剩下的钱最多。
追问:“有不同意见吗?”
生摇头,或说:没有!
师:大家统一了认识,认为只有购买最便宜的物品,才能使得剩下的元数是最多的,老师也认为应该是这样!
【教学设想:“从问题想起”首先要理解问题的含义。由于“最多剩下多少元?”这个问题的问题独特,较难理解,我先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正确理解问题的意思。】
(2)分析数量关系。
师:那么,怎样求剩下的钱?根据你的经验,要求剩下的钱,知道哪两个条件就可以了?
生:带来的钱和用去的钱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想法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剩下的钱=( )的钱-( )的钱。
追问:你能把这个数量关系式说完整吗?(学生完成填空)
师:根据数量关系,再对照题目条件想一想,要求“剩下的钱”,现在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
生:知道了“带来的钱”,不知道“一共用去的钱”
师:所以,要先算什么?
生:先算“一共用去的钱”
让学生互相说说解题思路。
【“从问题想起”是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基本思路是:先根据问题想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对照条件确认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从而确定需要先算什么。本环节中,通过让学生多想、多说,帮助学生加深对思路的印象,提高分析能力。】
(3)列式解答。
师:所以我们要先求出——(生:用去的钱)。下面,我们一起来列式解答!
(让学生独立解答)
师追问:求一共用去多少元,为什么选择“130元”和“85元”这两个条件?
生:因为130元是衣服中最便宜的,85元是鞋子中最便宜的。
师:噢,原来我们是根据问题去选择条件的!最后,我们一起答。
2、教学想一想,再次体验
出示“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回多少元?
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要求的问题是“最少回多少元”。
师:你是怎样理解“最少回多少元”的?
(同桌讨论讨论)
生:要求“最少回多少元”,就是要选价格最贵的帽子。
师:根据你的经验,要求“回的钱”,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生:“付出的钱”和“一共用去的钱”
师:你能说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吗?
生:回的钱=付出的钱—一共用去的钱
师:你能对照条件说一说,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什么吗?
(请大家自己说一说)
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生:回的钱=付出的钱—一共用去的钱。“付出的钱”已经知道了,“一共用去的钱”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一共用去的钱”
师:说得真流利,你真棒!还有谁想说的?(指名说)
师:会列式解答吗?在自己本子上写一写。(学生列式解答)
【教学设想:本环节通过解决“最少回多少元”这个问题,使学生再次经历“理解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式-确定解题步骤”的过程,进一步积累“从问题想起”的解题经验。】
3、回顾反思
师: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同桌讨论讨论。
交流:
生:首先要弄明白题目的意思。(师:对,首先要理解题意(板书))
师:弄清题意后,应该从哪里出发去思考?(问题)
像这样抓住问题去想,从问题出发去思考,我们称它为“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板书:从问题想起)
接着,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式(板书)
数量关系式是一座通往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它能帮助我们理清头绪,更好地分析问题,确定先算什么。
最后再——列式计算(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连续解决了“最多剩下多少元”和“最少回多少元”两个问题。想一想:解决这两个问题都是运用了什么策略? 你有什么体会?
师:“从问题想起”能帮助我们从众多条件中很快地到我们所需要的条件,排除多余信息的干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教学设想:通过新策略的学习,及时反思、引领,凸显“从问题想起”新思路的特点与方法,突出“抓住问题想,根据数量关系式先确定先算什么”, 让学生在回顾中逐步明晰新思路的基本方法。】
三、指导完成“想想做做”
过渡:下面我们进行一些练习,巩固今天学习的新策略。
1.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师: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吗?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一些条件,请你说说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
师:那么还缺少什么条件呢?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呈现题目后,启发:要求足球组的人数,可以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漂亮吗?这是什么呢?
出示题目:一块正方形地面,共铺了169块地砖。其中四角和中央各铺9块花地砖,其余的是白地砖。铺了多少块白地砖?
师:解决这个问题,你能从问题出发去思考吗?
生:能!
师:好样的!先想一想,然后在本子上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
师:(展示学生的解法),为什么要先算“花地砖的块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问题要求的是白地砖的块数,白地砖的块数=一共的块数-花地砖的块数。“一共的块数”已经知道了,“花地砖的块数”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出“花地砖的块数。”
师:(鼓掌表扬)看来,你已经学会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了。还有哪些同学也是这样想的?
4.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师提问:要求“1个茶壶和4个茶杯一共多少元”,你会选哪两个条件?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生:我会选“一个茶壶20元”和“一个茶杯4元”这两个条件。
师:你会选择“热水瓶”这个条件吗?
生:不会!
(2)师出示:第2个问题:1个热水瓶比4个茶杯多多少元?
师:如果要求这个问题呢?你会怎样选择?
追问:为什么不选“茶壶”这个条件?
生:因为要求的问题里没有茶壶。
师(小结):你看,从问题出发去思考,很快就能锁定我们所需要的条件。接下来,我们分组解答。男生解答第一小题,女生解答第二小题。
师:你还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问题吗?
四、全课小结
用一句话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