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等。(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练习二十五的第8、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地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权单位。
  2、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知识梳理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面积这一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引导、归纳。
  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要点复习
  1、面积与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或你所知道的面积是什么样的?)
  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如:书面、桌面等)说明什么是面坝,然后教师出示面积概念。
  幻灯出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物体表面"学生可以理解,对于”封闭图形"教师可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如:哪些图形可以表示面积。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教师取一个长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边长。问:要求这一周的长度,是计算面积吗?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简单换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积单位进率: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面积计算。
  出示图形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校对。
  完成后,让学生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课堂活动
  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
  请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再进行测量和笔算。最后将测量并计算的结果与估算进行比较,看看误差多少。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8、9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柏道路小学 王晓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点: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是怎样定义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2.激活关于
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3.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2.认识面积单位。(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
  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
  启发:你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展示学生的作品,启迪思路。学生动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本课小结(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沟通口算与笔算的联系,更好地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2.在比较中,引导学生沟通个位相乘满十(或几十)与个位相乘不满十(或几十)两类口算,概括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本方法。
  3.通过一定题量的课内练习,形成较熟练的口算技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谈话
  师:老师有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想和大家一起聊聊。
  师:看,小刚,小红,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会有什么结果?(交换后每人还是1个苹果。)那么,如果小刚和小红,每人都有一种想法,交换一下,会怎么样呢?(交换后每人会有2种想法。甚至受到别人启发,你还会有第3种、第4种想法呢!)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希望看到小朋友们积极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和大家多多分享你脑袋里的想法,好吗?哪怕是不小心做错了,也不要紧,因为,有可能你的错题中有着精彩的想法呢,更何况,你的错题,可是对全班小朋友最好的提醒呢!
  师:上课
  活动2【导入】一、揭示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口算。(板书:乘法口算)
  课件呈现所有10道口算题
  15×3= 18×2=
  19×5= 130×4=
  130×6= 5×17=
  46×2= 180×4=
  12×8= 24×4=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会口算很多乘法题了,今天要学的是怎么样的呢?看,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算的`所有的口算题(停顿4秒钟)。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好多啊!
  师:密密麻麻,是挺多的。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解答了某道题,电脑就会把它擦去,奖我们一个大拇指,慢慢地,慢慢地,屏幕上留下的题目会——越来越少,大拇指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怎么样?)
  师:这么多题,你选一道试试看吧?
  活动3【讲授】二、例题教学
  (一)例1:15×3
  师:有没有选15×3的?等于几?我们又是怎么算出这个得数的呢?
  师: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纸的反面。(写完的,可以轻轻说一说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