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朱⼦治家格⾔》
——勿营华屋,勿谋良⽥,
“勿营华屋,勿谋良⽥”教导⼈们不要去营造华丽的房⼦,不要去图谋购买良好的⽥园。
因为“华屋”、“良⽥”是⼈的⾝外之物。具体到每⼀个⼈来说,⾝外之物是命⾥注定的,“命中有时终续有,命⾥⽆时莫强求”。
“营”和“谋”是讲⼈起⼼动念要去营造、要去经营、买卖,这些都不需要。⽣活尽量简单,这样会很⾃在。
有华屋、有良⽥。现在⼈们讲就的豪宅,很⼤的⽥园,⽣活在⾥⾯其实很累。
相当部分⼤富翁,到处都有别墅。有些别墅,他们⼀年可能只去⼀次,度假住⼏天。
不论他们在别墅还是不在别墅,都得请佣⼈长期打理,这些⽤⼈必须得给付⼯钱。
这样⼀来,为了这些开⽀,别墅的主⼈,⼀年到头都要赚钱,因为得养这些别墅和佣⼈,所以他也不容易,赚钱赚得很⾟苦。
别墅的主⼈⼀年只有⼏天时间去那⾥享受⼀下,反⽽没有那些佣⼈⾃在,那些佣⼈在他的别墅⾥⾯,天
天乐得清静悠闲,享受别墅主⼈的别墅。
与其这样⾟苦,倒不如⾃我⼼闲。换⾔之为谁⾟苦为谁忙?
很多富贵⼈家短命,原因就是他没那么⼤的福,要享受那么⼤福就会被福压死。
因此最重要的是多修福,才能够福报长久,才能够福荫⼦孙。
北庄⾥有⼈叫周⽞。真可谓良⽥千顷,豪华庄园⼗道。周⽞娶妻四房。共⽣⼉⼦⼗⼋个。周⽞只活了四⼗⼆岁,他过世后⼗⼋年不等,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了他的⼗四⼦、⼗六⼦、⼗⼋⼦哥⼉三。其他的⼉⼦都早逝。
第⼗四个⼉⼦⽣了三个孩⼦,其长⼦⽣了⼀个孩⼦。其中两个⼉⼦没有娶妻,当然就没有条件⽣⼦。
第⼗六⼦和⼗⼋⼦都没有⽣孩⼦,每⼈领养了⼀个⼉⼦。领养的⼉⼦也没有⽣孩⼦。也就是说,周⽞只有三个孙⼦,⼀个重孙。
以周⽞为圆⼼,到最后家中只有⼀个重孙叫周⼠⼀。
⼆⼗世纪,五⼗年代末,周⽞家的千顷良⽥荒芜,庄园塌陷,重孙周⼠⼀到处流浪,讨饭为⽣。现阶段周⼠⼀就连政府照顾的优惠政策都不安然去享受。
李兆会凭借百亿财富,排在胡润百富榜第85位。李兆会也从富⼆代的成功典范、⼭西省最年轻⾸富,变成了败光家产的败家⼦。
实际上,像李兆会这样的富⼆代也并⾮个例,这样败光百亿家产的例⼦,⽐⽐皆是。
黄光裕以⼀百三⼗亿元的胡润套现排第⼀位⾸富!他也是个房地产家,很懂得经营谋算。因为经济犯罪被逮捕,关⼊监狱⾥⾯。他在监狱当中企图⾃杀,未遂。
幼儿园国庆节美篇应了明代憨⼭⼤师在《劝世⽂》中讲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霜。⽼病⽣死谁替得,酸甜苦辣⾃承当”。
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他执政的时候聚敛钱财,家财过亿万,真是叫做位⾼权重。其妻当年⽪鞋有⼏千双,富贵到极处了。结果,后来⼈民起来推翻他的统治,他到晚年流浪异国他乡,晚景凄凉,真是叫四⾯楚歌。后来打官司连律师费都付不起,就这样卧床病死在他乡。
⼀位⼤师讲,“⽣前枉费⼼千万,死后空⾚⼿⼀双”,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总是对⾝外之物看不破、放不下,去经营、去谋略,夺取回来的财富,得到这些华屋、良⽥,⾃⼰⼜能够享受多久?最终都是叫做枉费⼼机。
如果⽤⾃⼰的福报去布施、去分享给⼤众,积未来的福报,福荫⼦孙,这样才能使得家业长久。
把⾦银财宝留给⼦孙,⼦孙能不能够守得住?如果⼦孙有福,不⽤给他⾦银财宝,他都会有福报享受;假如他没福,给他也没⽤,所以何必去操这个⼼,真是叫做“⼉孙⾃有⼉孙福”。
华屋、良⽥,⼈们是不是⼀定要去求才得来,不需要,要求就求⾃⼰的内⼼,内⼼有道德,⾼尚的道德等于是道德的华屋、良⽥。
所以君⼦所求,是求树⽴⾃⼰道德,⾼尚的⼈品,⾃⼰有⾼尚的⼈品,⾃⾃然然就能够有这些华屋、良⽥的受⽤。
《⼤学》⾥⾯讲“君⼦先慎乎德。有德此有⼈,有⼈此有⼟,有⼟此有财,有财此有⽤。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讲的是懂得把握住根本,只要这样才懂得修因,修因必定有果。
郭⽂斌⽼师在课堂上讲,我所领悟到⼤意是:种⾖得⾖,种⽠得⽠,种善因就得善果,华屋、良⽥是⼈们修善因得的善果。所以华屋、良⽥这些财富,只要布施就能得来,布施就是帮助别⼈,体现出⾃⼰的德。有道德,⾃然就会有⼈跟随,跟着你学习,有⼈跟随你了,⾃然就会有良⽥、有华屋,这叫
迷尚网做有⼈此有⼟,有⼟此有财,财富就来了。
财富⽤来帮助社会,帮助⼀切苦难众⽣,财富这才有⽤,不是⽤于⾃⼰的享受。
儒家讲“⼈不独亲其亲,不独⼦其⼦”,意思是说对⽗母孝顺,这叫亲亲,对⼀切的⽗母都要孝养,这才是不独亲其亲。不唯独是对⾃⼰⽗母孝养,还要对⼀切的⽗母孝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和谐社会的本质⾯貌。
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弟⼦规》⾥⾯讲,“事诸⽗,如事⽗”。不唯独爱⾃⼰的⼉⼥,爱⼀切⼤众的⼉⼥,这个叫仁德,佛法⾥⾯讲慈悲,在《华严经》⾥⾯
讲“不为⾃⼰求安乐,但愿众⽣得离苦”。如果还有⾃私⾃利的念头,图⾃⼰的享受,营谋华屋良⽥,这绝对做不到。
做不到反⽽是障碍⾃⼰⾃性性德的流露,要知道⾃性当中本来具⾜⽆量福德,华屋良⽥不离⾃性。如果离了⾃性去求、去营谋,这叫做⼼外求法,是妄求。求得来的也是命中本来有的,既然是本来有,不求也会来,不是求来的,是求不来的。
向⾃性中求。有位⼤师讲:“何期⾃性,能⽣万法”,万法是⼀切的现象,当然包括华屋、良⽥这些福报。⾃性中本来具有,向⾃性中求,若能够见到⾃性,就⼀切具⾜。
把那些障碍⾃性的东西放下。具体的说营谋之⼼、有求之⼼放下,就见到⾃性。它本来就有,根本不是从外⾯来的,只要把有求的妄念放下之后,⾃性⽴刻现前。
所以圣、贤叫⼈们舍得,舍得舍得,越舍越得,舍得越来越多就得的越多。将那些⾃私⾃利、那些营谋有求之⼼放下,得到的是⾃性性德的流露,得到的越多。这个道理不是很多⼈懂!
正如明代袁了凡先⽣写的《了凡四训》当中讲的,“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切所有,⽆不舍者。苟⾮能然,先从财上布施”,⼜
讲“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之急。始⽽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讲达者,就是圣、贤⼈。
圣、贤⼈把六根、六尘⼀切都可以舍。
六根是:眼、⽿、⿐、⾆、⾝、意。
六尘是:⾊、声、⾹、味、触、法。
以上⼆六,就是说⾝⼼世界⼀切所有,没有舍不了的,统统都舍尽了,得到的是整个宇宙。
因此,圣⼈愈舍愈乐意舍。“舍得”这两个字很有意思,舍了之后⼀定得,得到之后还要舍。
得了之后就不肯舍了,那就停在那⾥。不断的舍,就不断的得,得了之后继续舍,舍到尽了,就得到尽了。
⼀般⼈做不到,苟⾮能然做不到,先从财上布施,⽤⾃⼰的财富去做好事,去帮助苦难的⼤众,这是很好的下⼿处。内可以破我们的贪吝之⼼,舍不得这是妄念,放得下;外⼜可以帮⼈,救济⼈的急难。
删除英文刚开始做是有点勉强,要说服⾃⼰,甚⾄要忍痛割爱,⼀定要经历这样的⼼路历程。慢慢做多了,就泰然了,就很⾃然了,随时都可以舍,愈舍愈轻松、愈舍愈⾃然,把⾃私⾃利的情执⾃然就舍去了。
所以,知道,能够舍⾝外物,包括把内⼼⾃私⾃利的烦恼同时都舍去,这样就愈做愈快乐。
宁夏⽂联主席郭⽂斌。把⾃⼰⽤⼼⾎谱写的书籍,连续不断地送给⼤家。在⼤家接受书的那⼀刻,郭⽼师脸上流露出来的喜悦⾜以证明那是发⾃内⼼的快乐!
母亲说:“房屋不在华丽,只要安全就⾜以。良⽥不需要多,只要能够供养⼀家⼈吃饭就可以。”
我是⼤⼭中出⽣的⼈。从⼩就在⼟窑洞⾥居住,我家的窑洞实在破烂,时刻都有倒塌危险出现。为了避免⽣命危险,我相应政府搬迁的政策,来到镇北堡镇安家落户。梵净山风景
从南部⼭区到镇北堡。想把家⾥的⽤具搬来,确实不容易。按市场价卖给别⼈吧,⼤家都是穷⼈,没有⼈来接受你那七东⼋西。与其低价卖给别⼈,还不如送给⼤家做个⼈情。
⼀家五⼝⼈各带⾃⼰的被⼦,来到镇北堡镇,住进了4×4的租房⾥,晚上就睡在脚底上。⼀家⼈⾼兴的是有了安全感。经过两年的⾟苦劳作,我们盖起了新房⼦。⼿头上的⽤具样样有。
⼜过了两年。⼿头上的余钱还能再盖房⼦。母亲说:“我们不能再盖房⼦了,应当救济⽼家⾥跟咱们同样有危险的⼈。帮他们也来到此安家落户。”在母亲的安排下,我们帮助了好⼏家窑洞有危险的⼈。
现如今。⽆论家⾥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都有⼈来帮忙。不愁⽣活消费。⽇⼦过的⽐在故乡⾥要红⽕了百倍!
在母亲的⽀持下,⼀家⼈改变了以前的做⼈⽅式。
《论语》上⾯孔⼦讲过的,“君⼦谋道不谋⾷,忧道不忧贫”。意思是说⼈们所营谋的不是饮⾷、穿⾐,⾐⾷住宅这些都不要谋,所忧虑的不是贫穷,应该谋道。忧虑的是⾃⼰没道,德⾏学问不够。三十六计走为上
我们把⽼家⾥的东西全送给了需要的⼈,包括粮⾷。现在我们有房住,有饭吃,⽽且,⼜有⼈缘。回到故乡不愁没地⼉住,⼤家都抢着请客。
正如古⼈所讲,“置⾦银于⽆⽤之地”,可以观之出家⼈⾝上不带钱的原由。真正⾃在,游化四⽅。
正如孔⼦所讲,“⾷不求饱,居不求安”,⼀⽣好学,⽤仁爱之⼼去传播圣贤教育,这样的快乐华屋、良⽥何能⽐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