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主任情境答辩题目及答案
案例分析:
案例1: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很多老师都遇到过,一般的处理方法:一是当众没收,批评了事。二是当众撕毁,公开检查。三是暗示制止,事后处理,要求改正。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你会如何处理?
我的的学生也有这样的情况,班上有许多的课外书,同学们都很喜欢看。有些同学上课也就偷偷看,我发现了他们在看课外书,我先表扬他们爱看书的好习惯,老师很喜欢,但上课这样看课外书,老师不喜欢。你们现在把书收起来,下课再看。下课抽空与他聊聊他看过的课外书,使他没有因为挨批评而厌倦老师的课反而会是更尊重老师更爱读书。
案例2:科任课老师下课后非常气愤地到你:“你们班的学生真没法教了!”原来科任老师领着背题时,要求把知识点画在书上,有一名学生几经提示就是不画。老师拿起他的书要检查,他却说:“这是我的私人财产,你无权碰它。”弄得科任老师非常尴尬,下课向你反映了问题。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我首先应该耐心倾听科任老师的倾诉,然后劝科任老师消消气。学生上课不学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人都有尊严,当面斥其过时,常无法接受。所以,作为班主任应选取适宜的时间和场合推心置腹地与科任教师
作心灵的交流,达到委婉规劝又不伤和气的效果。通过交流,化解宿怨、达成共识、提高修养。这时,班主任要到科任教师的优点,
适当的机会和恰当的方法,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诚心诚意,感动科任老师。那么,科任老师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只要班主任把科任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等于到了管理和建设班级体的动力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心齐,泰山移"的境界。然后利用班会和晨会教育学生应该尊重科任教师的劳动成果,多表扬科任老师的优点,让学生渐渐喜欢他的课,为学生和科任老师之间的沟通搭好桥梁。案例3:五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安排大家做练习,一位同学很快就完成了交给老师。老师发现所有题目答案都对,但只有计算结果没有过程。就认真地告诉他,这样做不规范,考试时一会扣分,还可能被怀疑作弊。这个学生很不高兴地回到座位上,三下两下把练习本撕了。数学老师很生气,下课后向班主任反映了情况。谁知第二天家长也气冲冲地到班主任,说数学老师损害了孩子的名誉,要求班主任给个说法,假如您是班主任,应该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并做出适当的处理呢?
从学生方面看,没有形成规范的作业习惯,也没有理解老师对他的关心和提示的教师情感;从老师角度看,没有在问题现象中肯定学生的长处,缺少从学生的个性中体察学生,导致学生的感情排斥。方法举要:换位思考,肯定长处,晓之以理,真诚沟通。
案例4:三年级的龙龙今天没有来上学,中午龙龙爸爸焦急地来班主任老师,说龙龙昨大晚上就开始
跟爸爸说想转学,理由是自己从一年级就想当班长,可是三年都不能如愿,最近一次的班干部改选,龙龙还是没有选上,觉得特别伤心。龙龙提出希望转到一所能让自己当
上班长的学校,否则就不上学了,龙龙爸爸向老师求救,说就让孩子当一回班长吧!可龙龙平时的表现大家并不认可,再说选举结果昨天刚公布,假如您是班主任,应怎样分析这种情况,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方面存在不足,班干任职方式和培养方面也有待改进之处。方法举要:辨证认识龙龙想当班长的愿望,与龙龙和其他同学真诚沟通,协商讨论,以引导龙龙消除情绪、继续进步为基点,确定工作方案。
案例5:您接手六年级某班快两个月了,发现这个班同学们除了文化课学习,对文体活动不太感兴趣。前几天,学校召开运动会,尽管做了动员,也没几个同学报名;此外,学校举办的歌咏比赛、跳绳比赛等活动,学生们表现的也很冷淡。您怎样分析其中的原因,又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从现象看,是学生集体意识比较薄弱,深层原因一般源于学生没有切身感受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方法举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化的有趣的主题教育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
案例6:某班开展“营建书香班级”自建活动,在组建“图书角”的过程中,一部分同学非常积极,为图书角捐了图书,甚至还捐了小书架,但是图书角开放不久,老师就发现图书破损和丢失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怎样教育和引导呢?
一是不良的读书习惯问题;二是做事不注意考虑别人的感受;图书丢失
也与没有相应的借阅制度或一定的自我中心、自私意识有关。方法举要:针对问题和原因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案例7:某班有一个现象:每逢遇到问题或发生矛盾时,学生经常互相推卸责任,指责对方。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及时召开了主题为“我的责任我承担”主题班会,班会开得很成功,学生在班会上说得都非常好,也都明白道理,但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反应依然如故,如果是该班班主任,怎样认识这种现象,接下来怎么做呢?
可以把品德习惯培养的反复性问题作为基本原因。
方法举要:根据养成教育的规律,按照近、小、实、亲的理念设计教育活动。
案例8:五年级某班班主任很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每天轮流让两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进行常规管理。最近有同学反映:有些值日班长不称职,只要求同学,不要求自己。而且值勤的过程中相
互袒护,互相都不记违纪行为,假如您是该班班主任,应该怎么处理呢?
学生的自觉、责任等品德主体意识或习惯尚未真正形成。
方法举要:了解情况,个别谈话,主题活动,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认识此种现象对自己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案例9:进入六年级后,班里同学分成了六个合作小组,小组之间进行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的评比,定期公布。小刚所在的组总是因为他的表现扣分,小刚自己又表现得无所谓。所以组里的同学难免
有些不满。有一天,小刚到班主任提出希望自己一个组,班主任问他原因,他说没原因,就想自己一组。对这个问题,班主任该怎么解决呢?
可从心理问题入手分析原因。
方法举要:与本人谈心,与同学座谈了解掌握情况,在小刚、同学和班主任的真情互动中解决问题。
案例10:进入中年级后,班主任发现孩子们不太愿意戴红领巾,除了周一升旗时,好多同学经常不戴,或者出了校门就把它摘下放在书包里,好像戴红领巾的目的是应付学校的检查。您怎么认识这种现象,应该怎么解决呢?
任老师成因可以从生活习惯如嫌麻烦、队员意识、消极言论影响、从众心理等方面分析。
方法举要: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掌握真实原因,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