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屈原
屈原,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是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历数古今中华先贤,列在前几位的,当有屈原。更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爱国精神缔造者,他在漫漫长路上的执着求索,在颠沛流离的坎坷境遇里的不断歌吟,在青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为后人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一、屈原所处的时代
屈原生活在战国后期。这个时期,曾经辉煌灿烂过的泱泱楚国开始逐渐显出颓败的景象。屈原降生的半个世纪前,令尹吴起鉴于当时楚国“贫国弱兵”的现状,向楚悼王提出了变法主张。楚悼王不顾贵族的反对,采纳了吴起的建议,“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可是,悼王不久病死,楚国贵族集团乘机起而,杀掉吴起,使变法归于失败。楚国从此更加走向没落。相反,公元前361年楚国的对手秦国任用商鞅,积极推广新法,“居五年,秦人富强”。秦孝公死而商鞅被车裂后,新法仍然贯彻了下去,结果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头号强国。
豆豉蒸排骨
桌面时钟小工具屈原生活的楚怀王、顷襄王两朝,“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怀王朝,权臣佞幸“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并且“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多赂诸侯以王之地”,使楚国滑到了危亡的边缘。顷襄王朝,“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臣相妬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疎,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最后弄得郢都陷落于秦军之手。屈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走上了政治舞台。
二、屈原的生平
屈原,名平,出生于楚国王室的贵族之家,为楚王的同姓。其生卒年据郭沫若考证,为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他青年时代就开始从政,《史记》本传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这一段时期,他身居要职,颇受信任,极力施展济民匡世的雄才大略。但他的宦途充满了波折,怀王十五年前后,他受到了第一次打击。主要原因是他“造为宪令”,遭到上官大夫者流的抵制,他本人又不肯屈心抑志,终致受馋见疏,丢掉了左徒的官职。
此后到被放逐前,由于他主张连齐抗秦的外交路线,所以他的仕途黜陟一直为战和交替、忽秦忽仇的秦楚关系所左右。其间,他作为楚国的使节,曾出使齐国,东结强党以拒虎狼
之秦。但回国后却受到了亲秦派的排挤和朝令夕改的怀王的轻慢。怀王末年,曾被秦国欺骗而蒙损兵失地之辱的怀王囿于小,执迷不悟,再度受欺入秦。当时屈原极力劝阻怀王入秦,可怀王在子兰的调唆下不仅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反而将他放逐汉北。这是诗人受到的第二次打击。
广东省高考分数线2020年顷襄王初立,令尹子兰等一佞人宵小掌握了楚国的实权,继续推行妥协投降路线。顷襄王三年,怀王被扣客死秦国,“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诗人怨恨子兰劝怀王入秦遭难,子兰闻知大怒,遂使上官大夫又进谗言,顷襄王一怒之下,将屈原从汉北放逐至江南。此后,诗人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囚徒生活,公元前278年,秦军攻陷楚国郢都,烧毁楚先王陵墓,诗人在流放中闻讯,便自投汨罗,结束了悲剧的一生。
到美国的条件>听雨的诗句三、屈原的思想
屈原生活在阶级矛盾激化的战国时代,当时的楚国正是贵族统治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以昏庸怯弱的楚王为代表的贵族统治日益衰败腐朽,整个政局变白为黑,倒上为下,混乱不堪。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站在进步的立场上,为坚持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同守旧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屈原的政治理想表现为“美政”思想,这种“美政”思想可以从其长诗《离骚》中窥见概貌: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唇部保养
屈原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圣王的治国之道,认为当政者只有具备圣德之行才能享有天下,必须从历史上前前后后的经验中明了人们衡量事物的标准,不做“非义”、“非善”之事。这实际上是强调“德政”,为政以德。同时,他还反复强调法度与绳墨的重要性,认为统治国家若“背法度而心治”(《惜往日》),就会像骑马不用辔衡、行舟不用船桨一样危险。他谴责当时的统治集团违法乱纪,朋比为奸,“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他还针对楚王宠信小、贻误国政的行径,主张举贤授能,并且列举历史上的贤能例子,如厨师伊尹、囚徒傅说、屠夫吕望、小贩宁戚等,强调只要有才能便可以不管出身高低、不论职业贵贱地大加擢拔的主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