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土壤形成的原因;
2.理解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3.掌握评价土壤质量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原因;
2.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原因;
2.掌握评价土壤质量的方法。
教学方式:
1.教师授课;
2.小组讨论;
3.实验观察;
4.课堂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15分钟)
1.通过讲解“你对土壤了解多少?”,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以问题形式给学生讨论:土壤的形成和土壤的作用是什么?
3.启发学生探究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二、教学核心(30分钟)
1.讲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教案2.探讨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a.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母质、地形、生物;
b.人类活动因素:开垦、植树造林、施化肥、排放污染。
三、实验(30分钟)
1.实验名称:评价土壤的质量;
2.实验步骤:
a.收集不同来源的土壤样品;
b.利用显微镜观察土壤样品的结构特征;
c.通过pH值测定土壤酸碱度;
d.根据土壤的沉淀份量和颜等指标评价土壤的质量。
四、课堂练习(15分钟)
1.请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a.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有哪些?如何保护土壤?
b.土壤的 pH 值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 pH 值越低,土壤越酸?
2.学生个人完成笔试题。
五、课堂总结(10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总结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3.布置下节课的作业。
发布评论